毛文龙吧 关注:3,179贴子:266,772

回复:请教透史现真关于明朝的十几个问题,之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中生年龄的嘉靖,从湖北赶到京师,就如同乡巴佬进城,可以随意拿捏。
没想到嘉靖一眼看穿了那些政治老油条的把戏,死活不入套。聪明绝顶是一方面,母子一心是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一面。蒋太后同样顶住了压力,不肯低头,才有了嘉靖一朝。
再来看万历,却正好相反!李太后,是万历斗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来看嘉靖与万历的立太子。
嘉靖很简单。原来立了太子,结果一立,太子就夭折,所以嘉靖索性不立。有些官员请求立,被驳回,就此没有了下文。为什么不前仆后继呢?因为大礼仪事件后,没有人再和自己的屁股过不去,说不定还要罢官甚至掉脑袋。更何况讲理也讲不过嘉靖:我嘉靖可没有当过什么太子,不照样当皇帝?那时候你们怎么不嚷嚷?
嘉靖的帝位是朱元璋给的,权利却是自己争的,争得了全部!
万历帝位是隆庆给的,权利却很无奈,始终争不到全部,因为有亲妈压着。
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李太后并不干涉。万历与文臣集团的斗法起起伏伏,谁也没有压倒性优势。结果在立太子的事件里,万历败下阵来,皇权一蹶不振。这件事从头到尾和李太后有关联。


IP属地:上海221楼2024-10-11 13:54
回复
    这要从万历大婚讲起。
    预先说明:以后所写的,我懒得去考证,可能真实性,时间的准确性不能保证,会有所偏差,但应该八九不离十,当然,我说的不对,请大家指出,我一定去仔细地查史料核对。
    虽然皇帝的大婚,不是只和一个女子结合,但似乎也有不刻意让其他女子与皇后争宠受孕的规矩,所以,皇帝也就得克制,或者说得被克制,得“忍着”。
    万历第一个孩子是王皇后生的,是女儿,好像是万历9年出生的吧。
    皇帝大婚是万历6年,第一个孩子生于万历9年,这里面是不是有点想象空间啊?
    一天(应该是万历9年),皇帝去给太后请安,偏巧李太后不在。万历在洗漱时发现旁边伺候他的小宫女十分可爱,一时兴起,管不好自己的下半身,当场临幸了这位姓王的宫女。
    万历回去之后也就不当回事,法理上,皇宫里所有的宫女和女官,都有义务为皇帝提供性服务,那是她们的荣幸!也是其本职工作。
    可万历想不到的是:他打炮打了3年,才有了一个动静;而打向王宫女的,却能一发就中,还能一发入魂,搅乱了万历的后四十年,改变了四百多年的历史。


    IP属地:上海222楼2024-10-15 13:29
    收起回复
      年轻的万历并没有把这次发泄当回事,别说皇宫,就是大户人家,也属正常。
      但是,这对于皇宫来说,确也是一件不小的事,因为这是关系到皇家血脉,和皇帝带什么颜色帽子的问题。家族越大,这种事越重视,更别提皇家了。
      虽然皇帝在后宫可以随心所欲,但皇宫对于临幸宫女或女官的规矩至少有:
      1 。皇帝必须赏赐一件自己的随身饰物与挂件给对方,以为凭证。
      2 。要有记录。皇帝在后宫的所作所为都记录在《起居注》里。
      3 。要给这个女人以提拔,成为最低级别的宾妃。
      很显然,万历只做了第一件事,第三件事应该由皇帝或太监请示掌管后宫的太后的,结果谁也没提。也许是太监在等皇帝的旨意,而万历提起裤子不久就忘了。
      万历只想爽自己的下半身,却不想给人名分,以为时间一长就过去了。哪想得到他一发中魂,偏偏还是太后身边的宫女,想瞒也瞒不了。
      那王宫女倒是啥也没有说,但几个月以后,肚子开始显怀,被李太后发现,皇宫里,居然发生宫女莫名其妙被搞大肚子的恶性事件,责问谁干的?回答是皇帝!
      太后把皇帝叫来询问。万历矢口否认,双方对质也没用。李太后命太监呈上《起居注》,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某某日,皇帝在太后寝宫,临幸了王宫女。万历哑口无言,低头认错。
      原以为这次又闯了祸,不料李太后并不生气,对万历说,干了就干了,但应该给人名分才对。更何况人家肚子都大了,你现在可没有儿子,我还盼着抱皇长孙呢!
      没想到李太后还是个预言家,王宫女顺利产下儿子,就是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


      IP属地:上海223楼2024-10-17 10:17
      回复
        朱常洛的诞生,李太后是高兴了,但万历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的。
        想想,万历让小宦官唱黄色歌曲,就被逼写罪己诏,这一张诏书就是污点,那要多长时间才能淡化啊!?可现在倒好,污点由一张纸,变成了一个大活人,看到他,似乎人们都会笑万历的饥不择食。所以万历实在是不爽。
        而且以后万历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他共有八个儿子,老二夭折,老三则是万历最喜欢的女人,郑贵妃所生。爱屋及乌,万历自然最喜欢这个皇三子。
        万历十四年,随着万历的皇三子出生,文臣们敏锐地感觉到了万历的小心思(王宫女生皇长子在太后的督促下,被封为妃;郑氏受宠即为妃,生公主被封贵妃,生皇三子被封皇贵妃),于是开始了火力侦察,国本之争的帷幕拉开了。
        一方不喜欢大儿子,要把一切都给三儿子;另一方,则偏不让你如愿(你想干的事,就是干不成;我们想干的事,就能成)。这就是国本之争。国本之争的实质和大礼仪之争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谁说了算!别说四百年前,就是四十年前,甚至四年前,都一样。


        IP属地:上海224楼2024-10-20 13:23
        回复
          国本之争,从万历14年到29年,时间跨度15年,中间的过程就不说了。
          这里谈一谈双方的小心思。前提是皇后始终没有产下嫡子。
          万历:万历的心思简直成了司马昭之心,谁都知道,就是要立郑贵妃的皇三子。
          文臣集团:张居正的死,意味着万历开始脱离了文臣们的掌控,要是成为第二个嘉靖,那文臣集团就不可能有好日子。所以要同万历对着干,打掉皇帝的嚣张气焰。
          你不是想立皇三子吗?我们偏偏要求立皇长子,理由很简单:废长立幼,不符合礼法,是取乱之道。你没看过《三国演义》?
          那么双方想达到目的,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文臣集团很简单:请求册立太子。太子,国之根本,最重要。只要见到万历,就提这件事;见不到,那就写奏章,你皇帝一个,我们一大帮子,轮番上阵,车轮大战也能累死你;哪怕是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你!(当然,你不提皇三子,我们也假装不知道)
          而万历皇帝,很悲吹,只能一个人在战斗,势单力孤,郑贵妃还不能跳出来帮忙。
          皇三子,非嫡非长,想把他立为太子,难度极大。


          IP属地:上海225楼2024-10-22 12:58
          回复
            皇三子,和嫡长子的距离,远着呢。但真要努力,也是有办法嘀。
            由于皇后无子,那能不能成为皇后的儿子呢?理论上可以,方法有两个。
            1 。把皇三子划到皇后名下。皇帝不可以过继,但《皇明祖训》没有规定皇后不可以把别的宾妃过继给自己,因为过继了还是皇帝的种。可皇后不一定肯要,郑贵妃不一定肯给,李太后未必肯同意做这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2 。过继不行,那把郑贵妃封为皇后,子以母贵,皇三子就成为了嫡子,立为太子就顺理成章了。这个方法成功的途径也有两个。
            a 。把原皇后废了。万历敢不敢像宣德和景泰那样废后?我看是不敢的。因为皇后可没有失德,和皇帝对着干的文臣绝对会反对,关键是皇后与太后的关系良好,想到废后必须请示太后,万历腿肚子也会发软:别折腾了半天,皇后没有废掉,皇帝却。。。
            b 。废后不行,那只有拼寿命,看阎罗王的意思如何了。等待皇后寿终正寝腾位子。
            说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可行性方案。那能不能成为长子呢?有,方法也是两个。
            1 。废了皇长子,将其贬为庶人。可朱常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受父皇待见,永远夹着尾巴做人,不可能会失德。想废他,找不到理由。
            2 。也拼寿命。其实皇三子已经拼掉了皇次子,要是更进一步的话。。。很可惜,皇长子却没有被拼掉。阎罗王毕竟没有为皇三子大开绿灯。
            哎,万历在宫里思来想去,就是没有万全之策,却不忘初衷,那咋办?那就只能:熬!


            IP属地:上海226楼2024-10-23 14:45
            收起回复
              就这样,皇权与臣权对峙了15年,谁占优势呢?我看差不多,文臣略优。
              虽然万历有嘉靖这块挡箭牌,但依然有无数利箭借着各种由头射来,因为小皇子是会长大的,不能什么名分都没有,这其中的事件有出阁读书,三王并封等等,就不展开了。
              有一点说明:什么万历不让皇长子读书,所以朱常洛和以后的天启连字都不识,就是文盲的言论,完全是胡说八道!这里的读书和我们的读书识字不是一个概念,是指跟随大学士读书做学问,而基本的识字读书则是在宫里完成,宫里有内书堂,连小宦官都能上学的。
              万历在苦熬,就等情况有变,比如熬死了某个人。。。那他没有想过寻求帮助吗?我想他想过的,能帮助他的:文臣集团,别想;皇三子的母亲郑贵妃,白想,没用;有用的只有一位:万历的母亲,李太后!虽然立太子是国事,可皇子还在宫里,也归太后管。
              那万历去找自己亲妈啊。他不敢!因为他知道太后对三个女人的态度。
              皇后,是太后看中的,关系一直不错。其实万历与皇后的关系也不错。
              郑贵妃,是万历喜欢的,与太后却不亲密。
              皇长子的母亲,王宫女,本来就是在太后身边服侍的,是标准的太后的人。
              有人说万历一直虐待,折磨王宫女,我不那么认为。万历最多刻薄,冷漠,不待见她,但该给的名分,待遇,还是给的,表面文章总要做一做,否则,太后面前无法交代。
              所以,万历的小心思,是绝对不敢跟母亲提起的:不提,说不定将来能混过去;提了,别说立皇三子为太子,自己皇帝位子都难说。
              文臣们的奏请可以驳回,奏章可以留中。但若是太后问起,万历可不敢不回。万历小心翼翼了15年,这心惊肉跳的一幕终于还是来了。


              IP属地:上海227楼2024-10-25 14:08
              回复
                皇帝对于文臣建议的反应大多有:赞同,驳斥,留中,廷杖,贬谪,下狱,咔嚓。
                文臣集团对立太子一事,前仆后继,向万历轮番轰炸。万历也不含糊,视情形,程度而定,向文臣做出上面写的某种反应。
                这一次的反应是贬谪,可不知怎么被太后知道了(我怀疑是买通了宦官),太后不大高兴(人家请求立太子也是为了国家,太子是国本,皇帝的反应有点过了),某一日,皇帝来请安,太后就过问了这件事。
                显然,贬谪几个大臣不算什么,问为什么不立太子,万历自然会说,目前没有嫡子。
                再问,没有嫡子,可你有很多庶子啊!把皇长子立为太子不就行了?
                此时,慌不择言的万历挑了一句最为错误,最不应该说的话:“彼都人子也”。
                太后勃然大怒:“尔亦都人子”!(都人就是宫女)
                万历顿时吓得不是跪地求饶,而是整个人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至此,太后的怒斥与干预,粉碎了万历的小九九,结束了十五年的拼斗,无可奈何的万历皇帝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当时,太子朱常洛已经十九岁。
                国本之争以文臣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从大礼之争到国本之争,花了五十年,臣权再次压倒皇权。皇权在游戏规则内已无法翻身(天启时魏忠贤搞得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图穷匕首见,搞肉体消灭,已经是垂死挣扎了)。
                国本之争结束后,不到五十年,明朝灭亡。


                IP属地:上海228楼2024-10-28 07:17
                回复
                  天哪!这狼妈也太厉害了。居然让儿子见到妈,如同老鼠见到猫一样。
                  皇帝向亲妈下跪请罪,那已经礼节很重了,哪有皇帝吓得伏在地上都不敢起来的?这哪是亲妈啊,这是光绪对慈禧才有的情景啊。我从小起,父母就没有骂过我,更别提打了。
                  人到中年,四十岁的皇帝,当皇帝三十年,还要如此战战兢兢,太吓人了。换成嘉靖,被逼重新认个嫡母,不知要被折腾成什么样呢,看来嘉靖真是太英明了。
                  不过,我有个疑问,透史现真说,慌不择言的万历挑了一句最为错误,最不应该说的话:“彼都人子也”,这句话没有说错,这是事实啊。
                  为什么说是最为错误,最不应该说的呢?或者说,万历应该说什么,才能蒙混过关,甚至让太后能帮助自己呢?(有没有这种可能?还是无论怎么说都不行?)


                  IP属地:德国229楼2024-10-28 16:31
                  回复
                    虽然这是一个“事后诸葛亮”式的问题,于事无补,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是有意义,可以借鉴的。要知道关键时刻,说错一句话,往往会致命,掉到坑里则爬都爬不起来。
                    “彼都人子也”,这句话没有说错,是事实。问题是,事实多了去了,你干嘛挑了这一句话说呢?万历只对亲妈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却不去考虑亲妈的感受。
                    万历当了三十年的皇帝,和文臣斗了十五年的法,但依旧不够老辣,和嘉靖无法比。
                    几个儿子逐渐长大,太子位子空悬,这事太后肯定会过问,无非是早一点或者晚一点。
                    万历只想着逃避,却不去想怎么应对,结果一问就说了心里话,说明他心里有很强的阴影:怕!如果花十年功夫想好怎么应对太后,过关是没问题的,说不定还能得到帮助。
                    该怎么做呢?其实也不怎么难,立太子,无非是嫡长子与皇长子的事,子以母贵,要先想清楚几个女人及其关系:太后,皇后,王宫女。郑贵妃则要淡化,最好提也别提。
                    太后:太后虽然地位尊崇,无人能管,但有一样东西可以,就是“祖制”。
                    皇后:嫡之源头,与太后关系良好,所以要亲近,越近越好。
                    王宫女:标准的太后的人,要维护,万万不可有轻视的感觉。
                    这么一来,太后的问题很好回答。
                    问为什么不立太子,答:目前没有嫡子。
                    再问,没有嫡子,可你有很多庶子啊!把皇长子立为太子不就行了?
                    再答:皇后过去生过女儿,现在只是暂时无子,儿子与皇后也很恩爱,以后儿子多去皇后那里造孩子,嫡子可期!
                    皇长子是恭妃所生,地位尊崇,但祖制嫡庶有别,若立为太子,将来有了嫡子,那置嫡子,置皇后,置祖制于何地?废长立幼,自古就是取乱之道,更别提废嫡立庶了。
                    因为没有嫡子,就去立皇长子,非但没有依照祖制,而且毫无必要。即便永远没有嫡子,也没有必要去立皇长子,因为到了儿子百年之后,自然就是皇长子登基。先皇隆庆,先祖嘉靖,莫不如此。哪怕当年景王(隆庆的弟弟)还在,但先祖崩时,皇位还是先皇的。
                    这些道理,大臣们都知道,可就是有些人居心叵测,和儿子对着干,和祖制对着干。他们无非是摆出一副铮臣的样子,沽名钓誉,同时还想提前站队,想有拥立之功,用心险恶。
                    他们轮番上阵,儿子却独木难支,内心凄苦,请母后为儿子做主!


                    IP属地:上海230楼2024-10-30 12:50
                    回复
                      厉害。透史现真你可真厉害!居然还能这么应对虎妈,这样一说过关是肯定的,说不定太后还真能和万历一条心。
                      万历的回答却揭了太后的短,惹得太后暴怒,莫名其妙地把国事变成了人身攻击,看不起王宫女就是看不起太后,就凭两人的出身,生下皇长子的王宫女也会被太后罩着。
                      万历真是愚蠢。说了最不该说的话。要是像透史现真那样的老奸巨猾,撸顺太后的毛,肯定啥事没有,没想到他撸的是倒毛,扎了自己一身的刺。
                      透史现真说“事后诸葛亮”,但那也是诸葛亮,虽然透史现真并不以为然。
                      我也有个问题:如果这次万历在太后面前回答得很得体,过关了,太后不说和万历一条心,就不过是两不相帮,那么历史会怎样的走向呢?万历会成功吗?


                      IP属地:上海231楼2024-10-31 07:01
                      回复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能够推测出李太后对明朝历史的作用。
                        李太后帮助万历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万历的小九九可不敢跟太后说,太后和郑贵妃的关系只是一般,况且后宫不得干政。所以,斗法还得靠万历自己,只是不用担心虎妈的雷霆之怒。
                        如果在虎妈面前过关,历史该如何走向呢?先看看几个当事人的寿命。
                        万历,崩于万历48年7月。
                        李太后,薨于万历42年。
                        王宫女,薨于万历39年。
                        万历的皇后,薨于万历48年4月。
                        做个说明:王宫女,万历十年生下皇长子,被封恭妃,以后直到三十四年,有了孙子,才晋封皇贵妃,被万历冷落是有的,但迫害是不可能的,她死得比太后早,万历有这个胆子吗?
                        万历只比太后多活6年,那时身体不佳,年过半百的万历哪有精力再跟文臣集团死磕?原来已经输了,太子已经立了,难道再废了?不可能的。文臣们还想着怎样挑起事端,和万历斗法,想着早点熬死万历,以成全其拥立之功呢!
                        改立太子就不想了,只能想着郑贵妃的地位能不能升一升。终于,病入膏肓的万历,在驾崩前3个月,还是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消息:皇后薨了。其位置空出来了,万历下旨,让郑贵妃晋级皇后。内阁一看,你自己都朝不保夕,还想着那个女人,还想将来子以母贵?想也别想!和你拖着,内阁就是不署名。拖死你!果然,3个月后,皇帝大行,和皇后团聚去了。
                        在我看来,如果太后早薨10年,是在立太子之后不久,那万历还可能再和文臣集团拼一拼,但胜算很小;如果万历多活10年,也最多在郑贵妃的地位上争一争,成功的可能性略大一些,但却会迎来更强烈的风暴,明末三大案,划船落水等等的事情不会少。


                        IP属地:上海232楼2024-11-01 12:11
                        收起回复
                          哎呀,看来你没有读过相对论啊。
                          物理上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实政治上也有相对论。
                          明末什么齐党,浙党,楚党等,党与党之间,互斗,互撕,互咬,但是一旦对上了皇帝,他们立刻形成了统一战线,变成了文臣集团对抗皇权。就像一百年来,有两个党,一会儿你死我活,一会儿又要第一次,第二次合作。。。
                          所以万事多为相对的,绝对的很少,除了权利和腐败。
                          透史现真说的太细,我嫌啰嗦;说的简单,你们又挑刺。他真够难的。


                          IP属地:德国233楼2024-11-04 16:48
                          回复
                            没错,文臣集团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也是各有利益,相互拼杀,但是,一旦遇到了皇权,或者宦官集团,那就一致对外了。
                            嘉靖厉害,在于他能发动文臣斗文臣,当然,那时的文臣还没有完全堕落。到了万历,其难度已经急剧增加,万历只能高挂免战牌,无可奈何。这就是崇祯罢免了五十个大学士也无济于事的原因。换一个,没用,他们嘴里都叫嚷着爱国忠君,干的都是男盗女娼的活。哪怕真有一个海瑞,也干不成事,因为有无数个绊子在等着他。
                            什么?也有不肯同流合污的,比如温体仁。那没关系,他识相点,给他个孤臣的帽子;不识相的,不还有奸臣,阉党在等着他吗?
                            不知你们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吗?如果不是王宫女生下皇长子,而是郑贵妃生下皇长子,那还有没有国本之争呢?


                            IP属地:上海234楼2024-11-05 14:03
                            回复
                              哦,我明白了,完全明白了。
                              不管是谁生下皇长子,只要皇后没有生下嫡子,不管万历怎么折腾,文臣集团都会反对,都是错的,反正解释权在他们手里。
                              如果郑贵妃生下皇长子,万历想立为太子,那不是公然违背《皇明祖训》吗?不努力在后宫和皇后造孩子,却懒在郑贵妃处,就是看不上皇后,就是对选定皇后的李太后的不孝。
                              反正只要把你透史现真在上面楼层万历对付太后的说辞拿出来就行了。
                              总结起来就是:太子还没有册立,万历还能搞搞小动作;一旦册立,则胜负已定,大势也已去,再想翻盘,几乎不可能!而且越往后,越不可能。
                              这里面的关键是太后。万历并不怕文臣们,和他们斗得有来有往,不相上下,但对于老娘,可是怕到了骨子里,刻在了基因上。
                              万历的一句内心坦白,迎来了老妈的一声怒斥,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定了基调。
                              真是一声叹息啊!


                              IP属地:上海235楼2024-11-06 2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