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吧 关注:3,179贴子:266,774

回复:请教透史现真关于明朝的十几个问题,之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了,诸葛亮就到此为止吧。对我来说,过去有多崇拜他,现在就有多不屑诸葛亮。
过去,不知道自己也是全聚德的鸭子,搞不清自己的屁股位置的重要性,现在我全明白了,所谓的国家立场,只是一小撮人的利益场所,当然,你硬要说的高大上也可以,那就是国家是由绝大部分平民组成,维护平民利益的才是国家立场。
三千年来真正维护,或者愿意维护平民利益的君王士大夫不多,最著名的当属朱元璋。反过来说,最不愿意维护平民利益的却不少,里面刘备,诸葛亮肯定在列。
至于老百姓在三国时期哪里生活得安逸些,我看哪里都不那么安逸,尤其是蜀汉。
硬要挑一个,那只能在三国之前的军阀割据时代挑,我认为最好的地方就是蜀地。也就是说,对平民而言,最爱民的君主是刘璋。原因不详说了。
过去最喜欢三国,现在最厌倦!不要提它了,还是继续讨论新的明朝问题吧。


IP属地:上海160楼2024-07-08 16:42
回复
    是啊,天府之国时代,不正是诸葛亮卖弄隆中对的时代吗?当时那里是刘璋的属地。
    大仁大义的刘备诸葛亮,背信弃义,反客为主,可怜刘璋把别人请入川前,忘了摸一摸刘备,诸葛亮的脑袋,要是摸了,一定会发现刘备和诸葛亮都生有反骨!
    我记得刘备诸葛亮打成都时,刘璋的粮草能坚持好几年,守住城池没有问题。
    刘璋投降是为了不让老百姓遭殃,好像是说,他父子两代没有为四川老百姓做多少好事,也不愿意老百姓为了他而生灵涂炭。。。
    而刘备,诸葛亮,能攻下蜀地,好像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的。
    问题是,你攻下来就攻下来了,得好好对待百姓啊!这俩人是怎么干的?
    好了,不提了,不提了,再说下去不知道有多少诸葛亮粉会跳出来"义正词严"呢。。。


    IP属地:德国161楼2024-07-09 15:00
    回复
      我总感觉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之时,仁义遍布天下。可从入川开始,就露出了真面目。只有庞统当面数落过刘备。而诸葛亮从来都是助纣为虐:他们是一伙的。
      刘备逼死刘封,也是诸葛亮的挑拨。难道诸葛亮不是比秦桧还要阴险的鼻祖吗?
      很奇怪,四川还有什么昭烈祠和武侯祠。我看倒是可以为刘璋建一个祠,刘备诸葛亮应该跪在门口才对。很显然,这些四川全聚德分号的鸭子们早就忘了祖先受到的苦难。
      好了,不讨论诸葛亮了,扒开看一看,实在不怎么样。
      继续下一个明朝话题: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IP属地:上海162楼2024-07-11 05:31
      回复
        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这个问题还是我提出来的。据说是张廷玉这帮奴隶财们对明朝历史的总结。当时感觉挺高大上的,觉得很有道理。现在跟透史现真学了不少,应该也能分析几句了。
        我看呐,如果是一个小学生,明朝当然亡于崇祯,一目了然,不用顾及别的;
        如果是个中学生,明朝还是亡于崇祯,看看崇祯在17年里干了多少糊涂事;


        IP属地:德国163楼2024-07-12 15:27
        回复
          不过张廷玉之流都是才华出众的弩隶财,经过他们一分析,似乎为崇祯平反了,这口锅让崇祯的爷爷:万历,背上了。这水平足以让大学生心服口服。让我不知道从哪里反驳。


          IP属地:德国164楼2024-07-12 15:28
          回复
            现在我知道,东林弩隶财们写的小说“明史”,十有八九十,是靠不住的。不过怎么样才能挖掘出真东西来,我这个研究生也不行,虽然我能看懂文言文,但还是得请教透史现真。(从透史现真分析刘备托孤,我发现懂文言文的人只是知道历史事件,离真正懂历史还差得远着呢!)


            IP属地:德国165楼2024-07-12 15:29
            回复
              万历,崇祯,祖孙三代,黑一个崇祯,怎么过瘾?除了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泰昌,找不到多少黑材料外(其实泰昌死在女人肚皮上不就是吗),其余一个也跑不了。
              把那爷孙几个做成系列,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自然得挖的最深了。
              网上有文章给总结了一下:沉溺酒色(专宠郑贵妃),不理朝政;横征暴敛,肆意挥霍;立储纷争,朝党火并;民情激变,边疆不宁.。
              白话文的意思是:私生活不检点,不办公;贪财;不立太子;民不聊生,数次用兵。
              就是不爱民,爱财,爱女人,不上班,不立太子,数次发动战争,以至于民不聊生。
              反正好事没干多少,坏事干了不少!公事不办,私德有亏。明朝就是被他折腾完的。


              IP属地:上海166楼2024-07-13 21:26
              回复
                我看那,你提的网上有文章的总结,全是胡说八道!
                沉溺酒色(专宠郑贵妃),不理朝政,专宠郑贵妃,不有人专宠张皇后吗?别人为什么就是是伟大的爱情,不是沉湎酒色了?
                不理朝政,那只是不上朝而已,在家办公有何不可?难道必须像崇祯那样?那为什么那帮人不赞扬崇祯勤政呢?
                横征暴敛,肆意挥霍,万历在紫禁城能暴敛多少,又能肆意挥霍多少,只怕又是替道德**东林党背锅了。
                立储纷争,朝党火并,立储的问题我搞不清楚,为什么朝臣要和万历死磕。
                民情激变,边疆不宁,读一读“五人墓碑记”,就知道谁挑起民情激变了,至于边疆不宁,万历打仗有名的是三大征和萨尔浒,48年才4次,平均12年一次,这样就民不聊生,那诸葛亮11年打了多少次?什么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虽然你那总结不值一驳,但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这句话呢?或者说,透史现真你认为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谁呢?


                IP属地:德国167楼2024-07-15 19:27
                回复
                  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前半句,没什么疑问,大一统的明朝到崇祯为止。弘光开始的割据不参与讨论。
                  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起因,不过,起因有各种各样,东林奴才们把它们归结于万历,你说有道理吧,是有道理的。要反驳吧,上面也反驳了,那不是万历,又是谁呢?
                  要找到明朝灭亡于谁,可以有两个方法:
                  简单点,用逻辑的方法,推导出来。复杂点,那就得从根本上去分析了。


                  IP属地:上海168楼2024-07-18 14:34
                  回复
                    复杂点,那就得从根本上去分析。这个,我就别想了。
                    简单点,用逻辑的方法,推导出来,似乎也挺难。不过,我应该能够排除一些人。
                    首先,刚开始的二祖和建文可以排除。要是他们,那还有必要研究下去吗?
                    其次,在位时间短的可以排除,在我看来,在位时间是个位数的,影响来不及太大。那就能排除洪熙,锦泰,隆庆,泰昌,天启。当然,如果不是万历,那他后面名气比他小的泰昌,天启也挤不进去了。
                    在位正好十年的宣德,有点不上不下,不过,透史现真认为明宣宗是最聪明的皇帝,奠定了后面两百年的历史,那他也不能算。
                    这样一来,候选人就不多了,分别是:明英宗正统和天顺,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诶,怎么他们都在明朝中期里啊!
                    这里面最有名的是嘉靖,不会是他吧?


                    IP属地:上海169楼2024-07-20 20:56
                    回复
                      逻辑上,明朝前期期,离灭亡太远;后期,离得又太近,夹在中间的中期最有可能。
                      实际上,王朝前期大多欣欣向荣,后期则积重难返,摇摇欲坠,中期外面看着光鲜亮丽,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趋势的逆转就像股市,要蓄势良久,蚂蚁咬穿大堤,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时间跨度最长的中期来酝酿和实现是最有可能的。
                      可中期时间长,皇帝也多,即便删了不少,可还有好几位候选人。
                      再要缩小到一个人,很难了。那可怎么办?有办法!逻辑上还有一招:反推法。
                      还记得我们怎么在逻辑上推出孙承宗是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吗?


                      IP属地:上海170楼2024-07-21 17:43
                      回复
                        我发现透史现真对我们提的十几个问题的重新排列很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就像从普及班到提高班一样。中间不停地循循善诱,比小学老师有耐心,却比我研究生导师还厉害,能巧妙地抛出问题,让我自己通过以前的论断,思考答案。
                        孙承宗是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人,在逻辑上是基于孙承宗能成为我大清唯一的一个超奴才待遇获得者,与之相配的不是他的衷心,不是他的才能,而是他对大清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按此逻辑,对明朝灭亡贡献最大的皇帝,既不是崇祯,也不是似是而非的万历,而应该是东林奴才们最吹捧,评价最高的那个。
                        与我268年的大清都是明君而言,276年明朝则都是昏君。你看,明朝二祖残暴不仁,建文幼稚冲动,宣德玩物丧志,两个儿子一个被俘,一个被复辟,都不咋样,还有姐弟恋的,豹房嬉戏的,炼丹不朝的,死于女人肚皮上的,玩木工雕刻的等等。
                        唯二灵光的,一个在位才十个月,是第二短的皇帝,而且紧贴二祖,那轮不到他身上。
                        那么就是唯一的那位,被我大清死吹的那位了!


                        IP属地:德国171楼2024-07-22 16:11
                        回复
                          我也有这种感觉。透史现真的东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那些骂大街的,吹大牛的,扔屎料的,不知高明了多少倍!看他的文章,思路会清晰,脑子会清醒。
                          我用排除法,排除了一半,你更厉害,直接剩下一个光杆司令。
                          那就是被我大清推崇备至的好皇帝:明弘治皇帝,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这位断子绝孙的皇帝,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居然庙号为孝宗,真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有人说,断子绝孙是他儿子不争气,没有后代,让嘉靖乘虚而入。那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呢?是因为和张皇后的伟大的爱情?在皇位的延续面前,爱情就是个屁。
                          不过,我说的都是表面上的东西,里面的内在奥秘我可讲不清楚。


                          IP属地:上海172楼2024-07-24 21:18
                          回复
                            好!上面几楼已经用简单的逻辑法,推出准确答案了。用这个方法看着简单,但前提是:
                            1 。你要知道比较全面的明朝历史。
                            2 。你要知道市面上的明朝历史是谁“加工”而成的。“加工”的目的又是什么。
                            3 。根据上面两点,在结合逻辑上的方法,得出唯一的结论就很容易。
                            结论是有了,毫无疑问,很多人是不服气的,那就得从正面阐明它!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复杂点,那就得从根本上去分析了”。
                            一个人,从出生到青春期,生机勃勃;中年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事业有成,当然也有很多混得不好,得过且过;晚年日薄西山,哪怕子孙繁茂,也常常争吵不休,身体也开始滑坡,不用说“暮气难鼓”,只怕是“死气沉沉”了。
                            人生活得好而长,主要两方面:钱多和身体好(钱几乎能摆平一切)。即便你身体不好,也能用钱,来换取身体的好。当然,你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就不讨论下去了,因为你是说“活着”,我是说“生活”。
                            这就是说,人最重要的是:金钱。它是一切的基础。广义上讲,就是资源。你各种资源掌握得越多,生活得越滋润;反之,你生活就不如意,甚至只能活着,苟活等死。
                            一个王朝和一个人是差不多的:兴盛于灭亡的关键在于两个字:资源。


                            IP属地:上海173楼2024-07-25 15:24
                            回复
                              当然,一个王朝的生死比一个人复杂。
                              王朝的诞生有两种方式:毁灭重生,平和禅让。在我看来,表面上两者差异很大,一个十室九空,一个动荡很小,但在“资源”这个本质上差不多,无非某一个步骤上其程度不同(甚至于禅让前后的两个王朝可以视为一个王朝)。
                              我认为每一个王朝,如明朝一样,有前期,中期和晚期。
                              前期是造蛋糕:资源少,人少,但资源容易创造。那个时候,社会发展较快,都在造各种物资,造人。当然,也有人不少,或者资源不容易创造的王朝前期,那怎么办呢?想想看。
                              中期的特点是凭本事分蛋糕:资源丰富了,蛋糕做大了,照理人们应该越来越“姓福”,其实不然,虽然小老百姓生活也有提高,但比起吃公粮的,那是小巫见大巫,差远了,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因为占有资源越多,就越想占有更多资源(欲壑难填),也越能占有更多资源。虽然大部分的手段是开开两会,吵吵架,但关键时候会直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
                              中期是改变趋势的时期,多以大斗内功见常,偶尔有强扭趋势,图穷匕首见的时候。
                              后期则是抢蛋糕:最后的疯狂。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这个不讨论,自己去体会。


                              IP属地:上海174楼2024-07-26 1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