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戬空吧 关注:1,222贴子:4,602
  • 13回复贴,共1

【原创同人】大婚(神话笔法的结婚生子,怀疑不会受欢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请二圣保佑|||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6 19:58回复
    大婚
    见性是空空自见,缘自大道道生缘。
    五行三界无常数,万法归宗有情天。
    话说自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万载千秋,天皇治天、人皇治人,有法依法,无法依例。仙佛妖魔亦各有制度,行差错就不得。无奈沧茫世间,总有几个胆大心细的,笃定了心思,不行个破立之举便不得快活。你问咱说的是哪个,但见九霄之上、天外之天,花团锦簇、鼓瑟喧嚣之敕建昭惠王府便可窥得一二。
    这时节,人间上祀,男女相悦,真个草长英飞春意盛,莺啼燕舞脉脉情。人间如此,天上也不甚清静。
    今儿是上吉日子,那玉帝外甥、灌江口昭惠仁佑王、清源妙道真君二郎显圣杨戬奉旨大婚,那昭惠王府便是为着这桩婚事新起的。吉时将至,宾客满盈,熙来攘往好不热闹。天界众神自不消说,西天诸佛、地祗散仙也是络绎不绝。酒筵供奉一多,自然少不了净坛使者随行。
    “怪了,具是王爵,具是娶妃,怎的还有个亲疏薄厚?”猪八戒有口无心,只道上月才吃了杨戬之兄、昭明王杨震的喜酒,相较起来,高下立判。
    “二师兄不要胡说,当心师傅骂你。”金身罗汉沙僧小心提醒。
    也难怪八戒疑惑,这显圣真君与他那循规蹈矩的兄长大为不同,素来听调不听宣,不讨他娘舅喜欢,若非降妖伏魔屡有战功,虽一身本领也莫得重用。此番玉帝却为他这婚事大动干戈,一任花费用度皆由内府出,排场比他人自不可同日而语,甥舅间不像有甚嫌隙,倒似亲密无间,此其一。再者,杨二郎不喜拘束,懒上天庭,只在下界居住,闲来邀上三五好友,饮酒行猎,恣意畅快。恁个随性之人,却就甘愿舍了自在,依命听宣,为繁文缛节所累,亦是反常。个中缘故,非囿于君臣法度,实在应了那句“情不知所起”的古语。
    情丝系谁家?威名传天下。却说那新晋昭惠王妃,不是别人,正是曾因大闹天宫被羁,后又保唐僧西天取经得成佛果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今日一早,他便整束了衣冠,往灵山辞行而去。天至申时,迎亲车马依令上路,不敢稍怠。真个枯木开花、鱼咬直钩,亘古不缺荒唐事,神佛双雄结鸾俦。若问这桀骜郎君、顽烈行者如何就配到了一处,只怕还得从头细说。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06 20:02
    回复
      日后,两界山山民依令寻得孙大圣真身,为其沐盥擦拭、备办果品。大圣虽觉稀罕,却着实受用;因律令不明,又不便于人前现身,守山神将亦不敢妄动。年深日久,两界山一改旧时摧嵬险恶之貌,端的是披红戴绿、莺莺翠翠,鸾凤留迹,麂兔相嬉,獐走鹤舞,鱼跃蛙鸣,有四时不谢之花,千年不朽之林。灌江口亦从此风平浪静,水患不兴,仓禀丰足,人心安定。有诗为证:
      灌口二郎神威感,两界山中侍金仙。
      春秋何止五百载,孙氏一族世代传。
      两界山军民自得知大圣来历,便代代相传,不已,多袭孙姓,自称孙悟空后人,此是后话。
      然众口一辞,终达于天庭,玉帝雷霆震怒,遂下旨意。
      诏曰:
      昭惠仁佑王、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不守规制,欺君妄上,假公济私,襄助妖魔,虽罪在不赦,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念其功高,又是初犯,故从轻处罚。着削去王爵,降级留任,发往西隅大荒之地驻守,非诏不得擅归。钦哉。
      自此后,灌口二郎神庙杳无人迹、一派萧索,圣像尽毁、香火断绝。这便是缘起两心牵,一念生祸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手机发帖真不方便~)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06 20:07
      收起回复
        @发射兔子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6-06 20:09
        回复
          第二回 万寿山祇主失盗 游绿洲行者借犬
          东胜现灵丹,化育逾千年。
          地祇得复失,寻宝有天仙。
          上回说到,二郎真君因瞒天过海,暗中教使凡人供养心猿,犯了欺君之罪,被玉帝削爵外放,不知何年何月可归本土。
          话分两头,人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连年烽火,民生疾苦,自司马氏一统中原,经隋唐之役,好不容易迎来贞观盛世,五百年间,早已是沧海桑田。两界山下,昔日猴王灾消难满,为东土行脚僧搭救,托寄沙门,得名行者,又兼观音菩萨紧箍咒束缚,不得逍遥,遂立誓保唐僧西天拜佛、取经归正。
          那悟空行者,以太乙金仙之身临凡,为取经僧斩荆开路、扶危解难,只愿尽心竭力、全始全终,中又收西海龙子、天蓬元帅、卷薕大将,师徒五口盘桓邅迍、昼夜前行,盼早至灵山,得成正果。
          行至地祇之祖镇元大仙地界,名万寿山五庄观者,因同师弟们偷吃人参果,与观中童子争競起来,行者一时不忿推倒果树,为观主所困。眼见师傅将要受罚,恐他情急之下念起咒来,行者无奈,自南海请得菩萨医好仙树,皆大欢喜。镇元子早慕行者之名,又见其有信有义,身正行直,两下里情投意合,结为异姓兄弟,唐僧师徒由是复逗留于观中。
          这一日,唐僧急于西去,再三辞行。镇元子道:“长老受唐王委派,公务在身,本不应拦阻,惟眼下有一私事,需得与悟空贤弟合计合计,还望宽待几日才好。”
          行者闻听十分诧异,言道“兄长身为祇祖,功果无量,道行高深,竟也有为难之事?”
          镇元子道声惭愧:“事出蹊跷,难察始末,不知主何吉凶。”
          唐僧道:“仙长既如此说了,想是紧要,既蒙相求,我等不好推托,尊驾不弃鄙陋,与小徒又有结拜之义,更当奉命,若得成事消灾,也是积些功德。”
          镇元子谢过唐僧,将行者引至内宅,屏退了随侍,自书箧内取一锦匣与他。行者打开,见内里空空如也。
          “此是甚么机关?”行者问道。
          “非是机关,”镇元子道:“匣内本有一宝,乃我上月至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路过东海,望见海边崖上、碎石砾中熠熠生辉;近前视之,乃一灵丹,聚五色气,发月白光。置于掌心,光芒稍退,显出字来,乃一‘卍’字。愚兄将其带回,未及开解,贤弟师徒到此,一场际会,待尘埃落定方思及此物,正待详察究竟,开匣之时却不翼而飞。”
          行者笑道:“原是兄长家门不严,失了盗也,未知此与老孙有甚瓜葛?老孙虽有手段,却是个敢做敢当的,只知你家草还丹,却不晓得还有别个甚么丹,更不曾沾染分毫……”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6-13 16:21
          收起回复
            言未讫,镇元忙道:“非也非也,非是妄疑贤弟,盖因灵丹失窃那日,匣中多出此物,请贤弟一睹。”
            镇元子将一方素绡递予行者,秉烛展视,乃一五绝:
            灵丹先人魂,明珠堕凡尘。
            石胚藏地母,猴主乃正根。
            此为藏头诗,首字相联乃“灵明石猴”。行者略加思虑,问道:“兄长可是疑此丹与我有甚渊源?”
            “正是。”镇元道,“想愚兄得此丹之所,正离贤弟旧居花果山不远,本欲择日问个明白,若果是贤弟之物,当归原主,孰料生出枝节,造化弄人。”
            “可知是何人偷去?”
            “未知,”镇元叹曰,“愚兄使尽平生手段,也曾求助八方道友,仍遍寻不着,可见盗宝之徒定非凡人,恐有差池,故不敢轻放弟等西去。”
            行者谢过镇元子,又道:“如此,当如何是好?”
            镇元子道:“惟今之计,怕只有去灌江口走一遭,借那二郎显圣细犬一用,寻得宝物、擒了贼盗,贤弟也好安心远行。只是……”
            镇元子欲言又止,行者曰旦讲无妨。
            “只是听道友言说,那二郎真君开罪天帝,不知被发放何处,真君庙已是人去楼空,破败之象。”
            闻听此言,行者心中悸动,昔年景象历历在目,五百年来竟未曾忘。有道是:
            身披银甲鹅黄氅,手擎三尖两刃枪。
            亦敌亦友同遭难,至今犹思显圣郎。
            镇元子见其缄默不语,遂试探道:“有谣传道二郎神被贬,皆因暗助贤弟,不知是否属实?若有交情,贤弟可知他去处?”
            行者摇头苦笑:“我自脱难,即随师傅师弟们一路行来,无暇他顾。若非兄长提起,还道蒙在鼓里。”
            话虽如此,行者心知传言绝非空穴来风。当是时,花果山巨变,族属死伤无计,自家又为天将所擒,七十二洞妖魔并各路相交具四散奔逃,五百年来五行压顶,神将镇守,莫说相助,连探望之人也未见一个,唯两界山山民,素不相识,却不时供养,风雨无阻,问时只道奉命行事,而今看来必有缘故。如若真如传言那般,与杨二郎有所牵连,日后见了须要还他这人情。
            镇元子见状,只道:“若是公务,还可去天庭请玉帝旨意,怎奈为你我私事,恐求不得,不若让愚兄访一访他老师玉鼎真人,或可得些消息。”
            行者慌道:“怎可劳烦,兄长是那玉鼎真人长辈,此事于公于私还应由小弟代劳方才妥当。”
            镇元子点头称善。当日,行者别了师傅师弟,一个筋斗来至玉泉山。抬眼观望,但见葱岭峻秀,幽壑深遂,郁林静谧,涧水潺潺,玄鸟栖憇遗仙草,麒麟俯卧献灵芝,真世外清修圣境。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6-13 16:22
            收起回复
              行者再三谢过,捻诀纵起筋斗云,转瞬不见了踪影。杨戬送至门外,但见流星赶月,树影凄凄,云散露重,东方未晞。听草虫啾啾,流水澹澹,苍穹悠悠兮寥廓,前路茫茫兮崎岖。有道是:
              静月夜,常思量,冰释前嫌相依傍;
              且谓叹,天地广,茕茕孑立对八荒;
              既生分,何再会?攫我思愁并欢畅;
              人已走,茶未凉,形影相吊神黯伤。
              余人空惆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6-13 16:24
              回复
                龙王依言称是,方欲同行者离去,忽有水族来报:一神将自称二郎显圣真君者,护送西海三公主来至门外请见。
                行者闻二郎神到此,忆及火烧山府,家业凋敝,勾起伤心事,不知如何面对。本欲回避,无奈敖广已将来客迎至近前。
                杨戬见了行者亦是一惊,两壁厢均有芥蒂,皆因龙王在场,只好歹见了礼,并不多叙。
                原来这杨戬日前奉旨往天庭述职,归途中行至东海,于云端见海面白浪翻卷,巨澜遮天,白浪翻卷如飞雪,巨澜遮天日不全。摇橹执舵为生计,魂飞魄散怎回还。
                风平浪静,只见水面数艘渔船尽皆倾覆,渺无人迹;水下黑影幢幢,疑有精怪作祟。杨戬按下云头,正待擒拿,忽见碧波荡开,一白衣女子显身水面向二郎见礼,自言为西海龙宫三公主,名唤素姫,因至东海探亲,为渔夫追捕,近旁侍女以身护主,被渔叉所伤,不得已激起洪涛自保,祈真君勿伤她性命。
                二郎不知真假,故捏诀送她主仆三人至敖广处详查。白衣女子一见龙王,即口称伯父,道了万福。龙王见果是侄女,遂再三谢过二郎。
                行者见龙王一时不便抽身,即行告辞。龙王知行者与那二郎神曾有一战,正是棋逢对手,见行者面露不耐,疑为二郎之故,恐他俩在宫内斗将起来,慌忙赔礼道:“大圣且先行一步,小龙随后就到。”
                行者答谢一声,纵身离了水晶宫,依旧不问二郎。
                杨戬诧异道:“龙王将要何往?”
                敖广遂将行者被唐僧逐回,欲借雨水涤山之事说了一遍,又对二郎拱手谢曰:“小龙比不得真君,孙大圣有令,不敢延误,不周之处还望真君不要见罪。”
                杨戬连道“无妨”,待龙王着人安顿下西海龙女,二人便一同出了水晶宫,催云直上。敖广径往花果山方向而去,杨戬本当与之分道扬镳,尽速回营,况适才骤见行者,思其绝情字句,如鲠在喉;然敖广所述,说者无关痛痒,听在耳里,却让他放心不下。师徒多年,一夕遭逐,孑然一身,又观家境破败,猴儿可会神伤?可要用人?罢罢罢,这孽债怕是厘不清了。二郎谓叹一声,亦往东去了。
                行至花果山地界,凄凉阴霾如鬼域一般。杨戬心下一凛,顿生忐忑,饶是当初争胜斗勇,狠绝太过,竟落得个:
                花果山上无花果,水帘涧溪尽干涸。
                晶石秀玉成齑粉,风卷尘沙残枝落。
                虎啸猿啼听不闻,狼踪狐迹寻不着。
                孤魂野鬼长哀泣,上天哪有好生德?
                杨戬暗自思想:那猴儿与咱疏远,恐与目下之境不无干系,如今是悔也无用,还须当面赔个礼,伺机补偿才是。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6-06-26 15:01
                回复
                  良久,行者叹一句:“何苦来哉。”
                  杨戬复又嬉笑曰:“从前我俩争斗,因有外人涉足,我实未曾胜,有朝一日定要真个降服于你才得快活。”
                  行者轻蔑一笑,对曰:“口出狂言,不知羞臊。”
                  “我喜看你羞臊模样,爱煞人也。”杨戬说罢,捧了行者头脸,就要亲嘴,被一掌打下,两人一前一后径入洞中,惹来群猴骚乱。洞外瀑帘壮阔,水声如雷,风清云淡,碧色接天,好一派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杨戬终日于花果山闲逛,与群猴为伍,混得越发熟稔了;另者,虽仍有戒心,众猴兵对这仙人到也恭敬,虽不至知无不言,却也有问必答。
                  数日后,杨戬别过行者,不知何往,问时只道去去便回。众猴观行者,虽一如既往,但眉宇间愁云暗生,似心存挂碍。老猿们瞧出些端倪,却不敢多言,一个个忧心忡忡。
                  又几日,逢天高气爽,小猴们为讨大王喜欢,尽心采了些熟透的山桃脆瓜、枣子黄精之类,服侍行者早膳。
                  行者镇日独处,懒出洞府,既不玩耍,又不游逛,听见小猴们欢叫进见,且应一声。
                  “贤弟貌似心情不佳。”杨戬调侃道,一手呈上碗盘,里面皆是新鲜果子。
                  行者心下一喜,却不露声色:“你先前恼我不告而别,如今怎说?”
                  “我去时曾明言,有何不妥?”杨戬笑道。
                  “所言不尽不实,与不告何异?”行者垮着脸反问。
                  “贤弟思念杨某了?”
                  杨戬于行者身旁落坐,挨挨蹭蹭,揽肩执手,只欲亲热。冷不妨猴儿呲出獠牙怪叫,着实骇人。二郎见他恼了,只得识趣退让。
                  “猴儿真真难讨好。”杨戬笑着自怀中顺出一物与他,“此物颇费周折,还望贤弟好生看待。”
                  行者接过视之,乃一书册,上题《幽冥府生死簿猿猴部补遗》。展开细读,竟是花果山死难族属名目,凡两万一千条。因当年行者恣意妄为,勾去了这些撰录,死去猿类具成游魂,不得往生,亦不知所踪。
                  杨戬坦言:“我自五百年前即无时不想补偿于你,今山中几日,打听得当年亡者名姓,又至阎君处查兑,拣你旧时未能勾尽、字迹仍可分辨之处,并修书官吏记忆,增补不足半数。你且看来,若无错漏,我便再去与阎君商议,着鬼差四处搜拿,后无论其轮回何所,也好说与你知道。”
                  说未毕,一双金睛已是泪眼婆娑。
                  “你怎生这般狂妄?到我家来说这些混话,又管这闲事……为何我非得遇着你这冤家不可?”
                  杨戬双手抚上行者脸庞,胡乱为他拭泪,又软语温存:“既知是冤孽,就随他去便罢,莫哭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6-26 15:03
                  收起回复
                    猴儿生性孤傲,做事冷硬果决,从不服软,现下见他落泪,杨戬只是心疼,欲宽慰一番,慌乱间竟连个囫囵话儿也说不出,饶是一介武将,骁勇有余,隽秀不足。未几,道不清哪个先行动作,两人偎在一处,唇舌相贴,难分难舍,有词叹之曰:
                    未知清修几何,
                    孤芳冷月独酌。
                    暑尽寒来韶华逝,
                    玉宇琼瑶懒欢歌,
                    更不识娇娥。
                    忽而春情弥盛,
                    昼思夜想难搁。
                    莫道别离添愁绪,
                    最患佳期求不得,
                    好事总多磨。
                    欲知二圣几度聚散,还听下回分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6-26 15:04
                    回复
                      二郎遂将前事备陈一遍。原是他师尊玉鼎真人接原始天尊法旨,着一干门徒往玉虚宫听讲道经,路遇师叔祖灵宝道君,殊途同行。
                      行至车迟国境内,道君闻得有法事祭祀,正欲落云降福,忽然一股恶臭袭面,老道君心中不悦,欲加惩戒,多亏玉鼎真人好言劝住,又着杨戬下界查访,以免错怪好人。
                      “将三清圣像丢进茅厕定是你这泼猴使坏,你且从实招来,是也不是?”
                      二郎正襟危坐,状似盘诘,却眼含促狭,连说带笑,又箍了猴儿搔痒,美其名曰“大刑伺候”。
                      猴儿捧腹乱颤,不多时便反守为攻,捉了二郎臂膀,只朝腋下软肋抓挠,世称闺房之乐。耍了一会子,闻听门外犬吠,似有人来。
                      行者算道:“那妖道被老孙耍子,想是惦着观中凌乱,早早着人洒扫,你我须当就此别过。”
                      二郎轻抚猴儿头脸,款款低语,细细叮咛,末了贴鬓问曰:“待你功成,可愿嫁我?”
                      行者啐道:“又不正经,如何不言‘娶’?”
                      话一出口,便生悔意:禅宗门人六根清净,怎可论及嫁娶?再观二郎,眉开眼笑,煞是可恼。嬉闹间,祥光现处,哪还有二圣踪影?
                      有道是:
                      春宵苦短夜阑珊,晓启窗扉离雁还。
                      毕竟不知后来事,留待下回再问咱。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6-07-02 19:00
                      回复
                        八戒生性鲁钝,莽撞道:“如此只可困住贼牛,他有道法,水米不进亦不会死,功行无用,怎是良策?不若让俺老猪再去战来,不败牛精势不罢休。”
                        行者道:“你不晓得,那牛魔王停妻再娶,难逃一个‘欲’字,老孙便要以此降他。你莫啰嗦,只管叫阵,不必求胜。待老孙回来,一并了帐。”
                        说罢,行者一个筋斗来至碧波潭二郎神行营。守营士卒忙去通报,即令请入。行者拽步进来,见了杨戬,二话不说,即道:“战事胶着,速将那醉仙草借三五十株与我。”
                        “三五十株?你这是伤了何处。”二郎慌忙近前执起行者手臂,前后检视。
                        “莫乱摸,我没受伤,降妖用耳。”行者推开二郎。
                        “降妖?没有。”二郎冷然道。
                        “甚么?”行者大惑不解,“你前次言道试种成功,怎说没有?若无许多,十株八株亦可。”
                        “说了没有便没有。”二郎毫不退让,言语生硬,不复以往温恭有礼。
                        “你这是怎了?”行者始觉疑惑,复生委屈,怔怔的不知如何是好。
                        “如今想起我来?那时节你与六耳猕猴斗至碧落黄泉,怎不来找我?岂不知二郎神天眼可识真伪正邪,是何道理?”
                        “你这是怨我?”行者顿觉气冲脏腑,高声道,“你道认得真假,便可取胜?当年斗法,我变作是你,你怎生处置?”
                        一语点醒梦中人。彼时两个二郎庙中遭遇,若非行者先复本相,当真棘手。所谓情到深处,患得患失。二郎想行者有难,漫天求遍,只避着他,便生怨懑。叹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豁达之人,竟也有小肚鸡肠之举。二郎一时语塞,缄口不言;那壁厢行者却不依了,直管诉冤。
                        “若只要人认得他便可,不须求援,老孙自己还能不辨真假?岂不闻,二心相争,旁人难襄,一击不中,必至错伤。那怪外仿其形,内扰心智,即或俄而露出马脚,至混战一处、敌我不分之时,凭菩萨法力亦束手无策。我拜如来,只含了一线指望……”
                        若得精怪破功现形,打杀无须费力;若不能,唯自行圆满。到那时,人尽皆知,舍身乃真圣,恋生是假佛。无真便无假,镜幻失依托。这才是,六耳邪魔真手段;管教尔,自戕其形灭神元。
                        行者未言明,二郎已猜着七八,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降魔怪,万般曲折,情非得已;好猴王,所思所虑,桩桩在理。万幸行者有慧根,万幸佛祖能识人。
                        “我还念着,真个力有不逮、走投无路时,我那师傅师弟们将托何人,没成想你显圣真君也是个假仁假义伪君子。”说不了,竟掉下泪来,行者抹一把脸,显出凶相,“我这般为难,寻你相助,你却只顾拿我出气,以后也求不得你这天神了,一拍两散便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6-07-09 16:03
                        回复
                          一袭话说得二郎羞愧,又是后怕,又是懊悔,不敢回嘴半句。眼见行者要走,慌忙扯住,拭净泪痕,拉进怀里,歉声不止,道不尽哥哥弟弟,我我卿卿。有道是:
                          唇齿傍依还磕绊,乾坤之初本难全。
                          雷雨行罢总归晴,绵绵缠缠剪不断。
                          不多时,行者总算心平气和,复又想起来意:“快把药草予我,莫再误事。”
                          二郎赧然,据实以告:“十株八株真个没有,这草药性只在花汁,花期迟,开败的又不中用,炼制一丸尚属不易。”
                          “那你有多少?”行者复问道。
                          杨戬坦言:“能用的只得三五株,药力不够,恐难迟久。”
                          “不计多久,能用就行,速去取来,莫教老孙心烦。”
                          杨戬一笑:“猴儿越发任性。”遂取了药草与他,又借机拉扯调戏,“此番可要哥哥点兵相助?”
                          行者拂袖啐道:“老孙有天兵天将、四大金刚,哪个要你这鼠道蟊神?只配与我斟茶敬酒、供奉斋饭。”
                          “那便说定了,”二郎仍旧不放,抱在臂间纠缠昵语,“不几日到那祭塞国,可莫忘了今日之约。”
                          行者颊生红云,骂了声“嘴脸”,一抖身,挣开桎梏,驾云离去。二郎心满意足,吩咐手下至祭塞国备办食宿不提。
                          且说行者离了碧波潭,转回翠云山,于山麓一侧松土掘地,布下机关,下置藤蔓葛萝,上覆苽蓏莪蒿,复将醉仙草挤出汁液掺入其间,顷刻馨香四溢,嗅之如玉饮琼浆。
                          牛魔王先前力御行者天蓬数百回合,复遭天神轮战,身心具疲,又兼窠巢被焚,食不裹腹。今嗅着草香,喜得四蹄飞踏,径直奔来,一口衔了饵料,只顾咀嚼,全不识此请君入瓮之计。
                          霎时间,牛精目眩舌麻,栽到在地,加之身躯沉重,跌入阱坑便挣脱不出,藤萝绕蹄,愈缠愈紧,使不得法,捻不得诀。
                          只听半天云里一声呼哨,神兵们自四面八方围拢上来。行者叫声“三太子何在”,哪吒得了号令,祭起火轮,把个牛魔王烧得角烂额焦,头眼昏花,眼见招架不住,只得哀叫求饶。
                          八戒喜道:“哥哥好手段,不知使得甚么宝贝,那牛精吃了,动弹不得。”
                          行者笑道:“哪里是甚宝贝?岐黄之术罢了。那草本通气镇痛之药,食之过量便如饮烈酒一般,醉仙之名由此得耳。想牛魔王饿了许久,食欲难挨,定吃下不少,若过时不解,则毒性起,性命堪忧,我等还需提点他一番。”
                          说未毕,早有四大金刚使鼻环套住牛首,引至行者面前,据实以告。特牲之属皆能反刍,牛魔王听了,慌忙吐出饵料,方保全性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6-07-09 16:04
                          回复
                            更不了更不了,百度不让更。去这里看吧: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97928871056450#_0


                            IP属地:天津72楼2016-07-16 18: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