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诗会吧 关注:242贴子:4,056

诗词格律教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我对格律的研究不是闭门造车的,而是基于前人的结论的。所以,在此特别感谢古诗吧的@春风寂寥 、以及尹贤先生和他的《诗词写作指导》,还有已故的王力教授和启功教授
一、古音的四声以及平仄
首先要声明一点:标准普通话与古音是有区别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会停留在原地。因此,我们在读古人的作品时,难免会觉得不悦耳,大家要了解和适应。
言归正传。古音和普通话一样,有四个声调。不过,不是我们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而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下面展开讨论。
首先看平声。平声自成一个声调。到了后来,又演变成了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两个声调
次看上声。上声后来演变成了普通话的第三声。
再看去声。它后来成了普通话的第四声。
最后看入声。入声比较特殊。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入声,而入声字则不同程度地变成了一二三四声的字。例如直、白、黑、侧、脚这些字都是入声,而他们有的是第一声,有的是第二声等等
特别注明:以上说法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是”这个字,现在是第四声,可在古音中是上声;再例如“纬”,现在是第三声,然而古音中是去声。诸如此类的很多,不再列举
如今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还保留着入声,但中国北方地区的方言基本上没了入声
古人据此把音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平声就是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仄,通“侧”,有不平之意。古人写诗,讲究平仄声的交替,以显得铿锵有力。
第一讲到此结束,请愿意做徒弟的在二楼举个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7 19:08回复
    补充一下,入声比较短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17 22:34
    回复
      默默地更新第二讲
      二、古诗的押韵和古绝
      范例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上声养韵)
      ○○●●○,●○○●◆,●●●○○,●●○○◆。
      2.衔鱼翠鸟 钱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去声御遇韵)
      ●●○●○,●○●○◆。●○●○○,●●●○◆。
      3.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去声遇韵)
      ○●●○●,○○●●◆。●●●○○,○○●○◆。
      4.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上声阮韵)
      ○○●○●,●●○○◆。●●●○○,○○●○◆。
      5.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上声麌韵)
      ○○●○◆,●●○●◆。○○○○○,●●○○◆。
      6.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平声先韵)
      ○○●○●,●●●○◎。○○○●●,○○○●◎。
      7.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平声阳韵)
      ○●●○●,●●●○◎。●○○●● ,○●●○◎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声寒韵)
      ○○○●●,●●○○◎。○●○●●,○○○●◎。
      9.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平声阳韵)
      ○○○●◎,○●●●◎。●○●○●,○○○●◎。
      10.长干行(其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入声职韵)
      ○○●○●,○●●○◆。○●○○○,○●●○◆。
      11.洛阳道 储光羲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树绿。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入声沃韵)
      ●●○○○,●○○●◆。○○●●●,●○○●◆。
      12.邀花伴 孟郊
      边地春不足,十里见一花。及时须遨游,日暮饶风沙。(平声麻韵)
      ○●○●●,●●●●◎。●○○○○,●●○○◎。
      13.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入声黠洽韵)
      ●●○○●●◆,●○○●●○◆。○○○●●○○,●○●●○○◆。
      14.三绝句(其三) 杜甫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平声东韵)
      ●○○●○○◎,●●●●○○◎。○●●○●●●,●●○●○○◎。
      15.田园乐(其四) 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平声寒韵)
      ○○○●○●,●●○○●◎。○○●○○●,○●●●○◎。
      上图○为平声,●为仄声,◎为平韵,◆为仄韵。
      我们先看古诗的押韵。押韵是古典诗最基本的一个格律要素。“无韵不成诗”,可见押韵的重要性。大概来讲,韵母相同或相近,且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互相押韵。平仄声韵不可通押。
      例如,开和来,韵母都是ai,且音调都是平声,故可以押韵;东和风,虽然韵母不同,但相近,故可以押韵;纸和势,韵母都是i,且一个上声,一个去声,音调相近,故可以押韵;又例如长和漾,虽然韵母都是ang,但一个平声,一个仄声,音调不同,故不能押韵。
      注意:很多古诗初学者可能受现代诗和现代歌曲的影响,常忽略音调这一要素,并会犯平仄通押的毛病,这一点要注意。
      另外需注意,入声的音调与其他三声不同,因此不能与其他三声的字通押,只能单独使用。
      古典诗用的是古音韵。唐宋人据以确定字音平仄和用韵的韵书是《切韵》或《广韵》。二书韵目繁多,后来自平水县的宋人将其归并为106韵,是为《平水韵》,沿用至今。
      古音韵中,几个大致相同的韵部称为邻韵,例如学诗者所熟悉的平声一东与二冬韵。
      现在,由于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读以平水韵为准的诗可能会感觉不大悦耳,甚至会感觉不押韵。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用新韵(即今韵,普通话韵)。不过,由于学习古诗需要读古人诗,并且平水韵四声俱备,所以还需要了解平水韵。
      平水韵查询链接如下:www.sou-yun.com/QR.aspx
      下面讲古绝。
      古绝,是古体绝句的简称。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六言绝句。其中六言绝句极为罕见,如例15,一般不论。
      五言即一句五字,七言即一句七字,以此类推。但没有八言绝句及以上。
      一般学习古诗,都是从古绝(尤其是五言古绝)开始,概其格律较为宽松,限制少,较容易写成。
      古绝二四句押韵,首句一般不押韵。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必要时可用邻韵,如例2、例13。第三句话句末字的平仄一般和韵脚的平仄相反,以显得悦耳。古绝不拘平仄,只要符合上面的规则,有诗意即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18 00:14
      收起回复
        学诗者不妨先写几首古绝,我来评点(写的不好没关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18 00:50
        回复
          人好少,继续更
          刚才编辑时,有一大段重复了,所以只好几楼全删掉重发……
          第三讲、近体诗的概念、格律规范,五言律句和五言律绝
          范例
          1.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真韵)
          ●●○○●,○○●●◎。●○○●●,●●●○◎。
          2.问刘十九 王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虞韵)
          ●●○○●,○○●●◎。●○○●●,○●●○◎?
          3.经檀道济故垒 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尤韵)
          ●●○○●,○○●●◎。●○○●●,○●●○◎。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青韵)
          ○●○○●,○○●●◎。○○○●●,●●●○◎。
          5.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先韵)
          ○○○●●,●●●○◎。●●○○●,○○●●◎。
          【金粟柱】精美的弦轴。金粟,桂的别名,以其花蕊如金粟。
          【周郎】周瑜,精晓音乐,听人奏曲有误必顾看。时人云:“曲有误,周郎顾。”此借指弹筝女属意的男子
          6.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微韵)
          ○○○●●,●●●○◎。●●○○●,○○○●◎
          7.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豪韵)
          ●●●○◎,○○●●◎。○○○●●,●●●○◎。
          8.离骚 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元韵)
          ○●●○◎,○○●●◎。●○○●●,●●●○◎。
          9.闺人赠远(其一) 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真韵)
          ○○●●◎,●●●○◎。○●○○●,○○●●◎。
          【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御沟】流入宫中的河道。
          10.从军行 令狐楚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庚韵)
          ○○○●◎,●●●○◎,●●○○●,○○●●◎。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今体”之名;与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就是近体诗的格律较严密。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不仅是唐朝的新体诗,也是中国诗歌的正宗。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也因其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一定的严密格式和规律,犹如法律、纪律一样,所以后人也称其为律体诗。(以上均摘自维基百科)
          近体诗发源于南北朝,定型并兴盛于唐朝。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中。南北朝便渐渐出现了类似于律诗和排律的诗,是为“齐梁体”诗。后经唐代陈子昂、宋之问等人的改革和完善,最终完善了律诗的声律。
          从篇幅上讲,近体诗可以分为律绝和律诗,其中律诗又可以分为一般律诗和排律。从每句的字数上看,又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的句数一定是偶数,绝不允许有奇数句的近体诗。大多数近体诗押平声韵,也有一小部分押仄声韵的近体诗。
          近体诗从首句开始,每两句称作一联。该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近体诗每一联对句的最后一字押韵,称作“韵脚”,首句也可以押韵。如果押平声韵,则每联出句的最后一字必为仄声。
          近体诗讲究平仄交替与谐和,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音律美。一般情况下,近体诗每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交替
          近体诗从首句开始,每两句称作一联。该联上句称作“出句”,下句称“对句”
          近体诗符合一以下四个特征:
          1.“律”,就是用律句,下文会讲;
          2.“对”,指的是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或基本相对。违之称作“失对”
          3.“粘”,指该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应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另有一种说法为该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平仄基本相同。违之称作“失粘”
          4.“韵”,指的是律诗的押韵。律诗除了不可平仄通押外,其韵脚必须出自于同一韵部。只是在盛唐之后,近体诗如果首句押韵,则该句可以使用邻韵,被称作“衬韵”或“孤雁入群”。违背这一规则的称作“出韵”
          五言近体诗有以下四种基本句型:
          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仄)
          2.平平仄仄平(腰字可平,这比较特殊)
          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
          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
          【注】腰字指五言句中第三字
          这种被律化的句子,被称作“律句”。
          根据近体诗的四个特征,可以总结出五言律绝的四种声律格式:
          1.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2. 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注】中的意思是指可平可仄。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要素,学诗者须切实掌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2-20 00:33
          收起回复
            注意:讲律句时 仄仄平平仄 括号里应该改成 首字可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2-20 00:34
            收起回复
              开讲!这次保证不会再删那么多楼了……
              四、七言律句和七言律绝
              范例:
              1.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删韵)
              ○○●●●○◎,○●○○●●◎。●●○○○●●,○○●●●○◎。
              2.凉州词(其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灰韵)
              ○○●●●○◎,●●○○●●◎。●●○○○●●,●○○●●○◎?
              3.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寒韵)
              ●○○●●○◎,○●○○●●◎。●●○○○●●,○○○●●○◎。
              4.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东韵)
              ●●○○○●◎,●○●●●○◎。●○●●○○●,●●○○●●◎。
              5.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麻韵)
              ○●○○●●◎,○○●●●○◎。●○○●○○●,○●○○●●◎。
              6.陇西行(其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真韵)
              ●●○○●●◎,●○○●●○◎。●○○●○○●,○●○○●●◎。
              7.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尤韵)
              ○○●●○○●,○●○○●●◎。○●○○○●●,●○○●●○◎。
              8.过勤政楼 杜牧
              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虞韵)
              ○○●●○○●,○●○○●●◎。○●●○○●●,○○○●●○◎。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真韵)
              ●●●○○●●,●○○●●○◎。○○●●○○●,●●○○●●◎。
              9.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灰韵)
              ○●●○○●●,●○○●●○◎。○○○●○○●,●●○○●●◎。
              七言律绝,简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
              七言律句可以被看成是五言律句的增长。只要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加上与首二字平仄相反的二字即可构成七言律句。基本句式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以得出七言律绝的四种声律格式:
              1.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2. 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3.平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4.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注】中的意思是指可平可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2-20 02:23
              收起回复
                绝句写作,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元人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清人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都是精辟之论。岑参《逢入京使》末两句,人人心中所有,以平常语道出,就成不平常的绝唱。杜牧的《登乐游原》末句,“五陵无树”,已令人荡气,又“起秋风”,更冷落萧瑟,可见帝业之不足持,世事沧桑,感概无穷。——摘自《诗词写作指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2-20 02:30
                收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平仄脚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最好不要用两个连续的仄拗,否则就会出现“四连仄”或“五连仄”,例如例4、例12。尽管可以对句拗救,但读来毕竟不甚悦耳,所以很少有人使用。
                  附陆游《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青韵)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2-20 19:30
                  收起回复
                    绝句格律讲解到此为止,下一周准时更新新的诗体——律诗。请喜欢该教程的同学各留下一篇绝句作品(古绝、律绝皆可),就当是作业吧。我去睡觉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02-21 11:26
                    回复
                      补充一种拗句:“仄仄平仄平”。一般认为这种拗句由“仄仄仄平平”变格过来,是为了与“平平仄平仄”对应。但是这个拗句很少有人使用,例如“八月湖水平”(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等等。由于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整首诗的节奏就落在这里,所以平脚句处一般不可进行较明显的变格。
                      但是仄声韵的近体诗中可以经常见到这种拗句,且首字有时会变成平声。例如“地白天色寒”“空负头上巾”(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肃祀崇圣灵”(张九龄《南郊太尉酌献武舞作凯安之乐》)“展转相忆心”(刘禹锡《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等等。
                      由于历代学者很少提过,因此建议初学者不使用这种变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6-02-23 20:16
                      回复
                        继续补充几个拗句:
                        1.“仄平仄仄仄”。前面已说,当遇到三仄脚时,五言首字、七言第三字须变成平声。但如果三仄脚且首字(七言第三字)为仄,则就是拗句。这种拗句虽然不算孤平,理论上允许使用,但毕竟是一句话只有一个平声,读来十分不悦耳。一些如杜甫的律诗中会出现,例如“世人共卤莽”(《空囊》)、“物微意不浅”(《病马》)等。但是杜甫在探索律诗的音律时,创作过多的拗体律诗。这是特殊情况,以后会讲。这里不论。
                        2.“仄平仄平仄”。之前说过,当“平平仄仄仄”变格为“平平仄平仄”时,五言首字、七言第三字须变成平声。否则就是拗句,须避免。有些诗人为了使音律具有特殊效果,也会使用这种拗句。例如“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昔年有狂客”(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
                        3.“中仄仄平仄”。之前说过,这是拗句,对句需要相救。但也有此句为拗而对句不救的,此类在李白的诗中比较常见。例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等。李白的近体诗有的介于古体诗与律诗之间,显得飘逸洒脱。新人在学写律诗时,不建议这样做。
                        尤其需要注意,尽管宽松一些来说,“中仄仄平仄”对句可以不救,但“中仄平仄仄”对句必须相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6-02-26 21:01
                        回复
                          没人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6-02-26 21:17
                          回复
                            还是“傍晚”再更新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6-02-27 11:01
                            回复
                              准备更新,这次比较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2-27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