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对格律的研究不是闭门造车的,而是基于前人的结论的。所以,在此特别感谢古诗吧的@春风寂寥 、以及尹贤先生和他的《诗词写作指导》,还有已故的王力教授和启功教授
一、古音的四声以及平仄
首先要声明一点:标准普通话与古音是有区别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会停留在原地。因此,我们在读古人的作品时,难免会觉得不悦耳,大家要了解和适应。
言归正传。古音和普通话一样,有四个声调。不过,不是我们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而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下面展开讨论。
首先看平声。平声自成一个声调。到了后来,又演变成了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两个声调
次看上声。上声后来演变成了普通话的第三声。
再看去声。它后来成了普通话的第四声。
最后看入声。入声比较特殊。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入声,而入声字则不同程度地变成了一二三四声的字。例如直、白、黑、侧、脚这些字都是入声,而他们有的是第一声,有的是第二声等等
特别注明:以上说法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是”这个字,现在是第四声,可在古音中是上声;再例如“纬”,现在是第三声,然而古音中是去声。诸如此类的很多,不再列举
如今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还保留着入声,但中国北方地区的方言基本上没了入声
古人据此把音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平声就是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仄,通“侧”,有不平之意。古人写诗,讲究平仄声的交替,以显得铿锵有力。
第一讲到此结束,请愿意做徒弟的在二楼举个手
一、古音的四声以及平仄
首先要声明一点:标准普通话与古音是有区别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不会停留在原地。因此,我们在读古人的作品时,难免会觉得不悦耳,大家要了解和适应。
言归正传。古音和普通话一样,有四个声调。不过,不是我们现在的一二三四声,而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下面展开讨论。
首先看平声。平声自成一个声调。到了后来,又演变成了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两个声调
次看上声。上声后来演变成了普通话的第三声。
再看去声。它后来成了普通话的第四声。
最后看入声。入声比较特殊。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入声,而入声字则不同程度地变成了一二三四声的字。例如直、白、黑、侧、脚这些字都是入声,而他们有的是第一声,有的是第二声等等
特别注明:以上说法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是”这个字,现在是第四声,可在古音中是上声;再例如“纬”,现在是第三声,然而古音中是去声。诸如此类的很多,不再列举
如今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还保留着入声,但中国北方地区的方言基本上没了入声
古人据此把音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类。平声就是平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仄,通“侧”,有不平之意。古人写诗,讲究平仄声的交替,以显得铿锵有力。
第一讲到此结束,请愿意做徒弟的在二楼举个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