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黜吧 关注:7,846贴子:101,053

回复:远古的承诺 注定要发生的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伊拉克的Tepe Gawra,发现了被命名为‘眼之神殿’的遗址。
出土了数百个突出眼部形象的神像。
这些在神殿的至圣处发现的神像,说明了苏美尔时代‘眼睛信仰’的存在。
甚至在后来的赫梯语中,直接用眼睛的符号表示‘神’。
而‘眼’之所以神圣,是由于宇宙的主宰天狼星B的别称是‘眼之星’。起着监督整个宇宙的作用。


IP属地:辽宁118楼2014-12-20 20:21
回复
    而关于鱼形神的记载更是很清晰的记录在粘土版文献之中。


    IP属地:辽宁119楼2014-12-20 20:22
    回复
      有一部已经被解读的叙事诗《埃努玛•埃利什》。描写了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伟大事迹,以及众神创造人类以为他们服务的经过。最后诸神赋予马尔杜克王位,并赐予他‘五十’个称号。
      在这部史诗中,登场的ANUNNAKI的人数为‘五十’。被称为‘五十人的伟大之神’。
      ‘五十’这个数字反反复复地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古文献中。而且是主神的别称。
      其实在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里并没有与天狼星信仰联系起来的内容。包括撒迦利亚西琴的结论也是如此。与其他人所不同的是西琴指出了尼比鲁和其住民是外星来客而已。
      但是从苏美尔到亚述时代的传承内容来看,其关键词与斗宫人神话的内容不谋而合。
      而斗宫人是明确地指出了天狼星系的两栖类生物是地球人类的创造者。
      并且,将来必定再次回归地球,他们称那一天为‘鱼之日’。
      古地亚(Gudea)(前2144年至前2124年)是苏美尔城邦拉格什(Lagash)的统治者。
      他的一句话让学者们伤透了脑筋。
      原意是‘天的7是50’。
      这里有两个数字,是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成立的算式。
      从所属关系上看,7是属于50的。如果50表示‘神’的话,那么7就应该表示‘地球’。
      至今对某些人来说,特别是西方,7一直是被重视的数字。
      那么7为什么能代表地球呢?
      设想一下,如果从外太空进入太阳系,第七个天体是哪个呢?
      就是地球。
      这就是7的真实含义。


      IP属地:辽宁120楼2014-12-20 20:23
      回复
        再来看几个与此有关的汉字。
        先看‘令’字,
        《说文解字》曰:发号也。从亼卪。力正切〖注〗徐锴曰:“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发号也。号部曰。号者,嘑也。口部曰。嘑者,号也。发号者,发其号嘑以使人也。
        其实跟我们今天的‘令’,基本一致。
        看看‘令’字字形的演变




        IP属地:辽宁121楼2014-12-20 20:24
        回复
          再看‘命’字。
          《说文解字》:使也。从口从令。眉病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使也。从口令。令者,发号也。
          其实,是先有‘令’,而后有‘命’。也就是说,“从口中而出的令为命”。
          这就是命和令的关系。



          IP属地:辽宁122楼2014-12-20 20:25
          回复
            再比较一下 “命” ”令“ 两个字的字形。

            下面是古埃及象形文字表示 ”女神天狼星“ 的写法。

            二者的类似谁能轻易地否定呢?
            要点是:不只是形似,关键是其意。能对人类发号施令的只有其创造者。
            难道不是吗?


            IP属地:辽宁123楼2014-12-20 20:27
            回复
              关于伊西斯女神的古埃及语的象形文字


              也有这种表记方法。右面四个符号表示伊西斯。这本书里译为‘艾西斯’。
              右面第三个椅子的符号是伊西斯女神独有的标记。
              右面第二上是面包的符号表示t,面包的下面是卵的符号。右面第一个是蛇的符号。
              由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汉语 ”令“和”命“ 字的字符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是用来表记天狼星的。
              那么 ”令“ 由谁出就不难想象了。


              IP属地:辽宁124楼2014-12-20 20:30
              回复

                苏美尔粘土版上记载的太阳系


                IP属地:辽宁125楼2014-12-20 20:31
                回复

                  关于回复吧友的问题
                  ‘天界的战斗’一文涉及你说的问题。我译出来供你参考。
                  这是撒迦利亚西琴《宇宙密码》一书中的内容。
                  P141右面第一行开始
                  过去太阳系中不存在地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颗现在不存在的行星ティアマト。曾经有一个漂流的天体马尔杜克由外太空接近太阳系。马尔杜克被海王星的引力捕捉到,侵入到太阳系内部。进入太阳系的马尔杜克又被木星的强大引力所吸引,继续向太阳系中心侵入。然后与ティアマト相撞了。
                  由于与马尔杜克相撞(正确地说与ティアマト相撞的是马尔杜克的卫星。详细情况后述)导致ティアマト的一半碎裂,剩下的一半被弹向太阳系的中心。停在了金星和火星之间。
                  就这样ティアマト碎裂的部分变成了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另一半停在金星和火星之间变成了地球。而且,马尔杜克被太阳的引力所捕捉成了太阳系的一员。就这样才形成了太阳系。
                  关于我对《埃努玛·埃利什》(Enûma Eliš)中所记载的‘天界的战斗’一文的解释,用地球物理学也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IP属地:辽宁126楼2014-12-20 20:32
                  回复
                    西琴认为,古巴比伦的神话叙事诗《埃努玛·埃利什》实际上是关于天体的创造过程。
                    下面介绍书中西琴所提到的两位研究人员。
                    一个是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1840~1876) ,曾在大英博物馆工作。年仅36岁就因病去世了。1872年秋,他在整理1853年发掘出土的粘土版时发现了其中记载的内容与《圣经》中的诺亚的故事完全相同。
                    他于1872年12月 创立了“圣经考古学会”,并报告了这一发现。引起极大的轰动。
                    在1876年出版了《 迦勒底的创世纪》。
                    注:迦勒底也译作加尔底亚,是巴比伦的别称。
                    还有一个是L. W. King。
                    他指出了《埃努玛·埃利什》写在了七块粘土版上。而这一点与《圣经》创世纪中的‘神用七天创造了世界’是相同的。至此,《埃努玛·埃利什》是描写创世神话的论点才明朗化。
                    他写过很多关于古巴比伦的书。介绍两本。
                    Babylonian Religion And Mythology 《巴比伦的宗教与神话》
                    出版社: AMA Publication

                    Enuma Elish: The Epic of Creation 《埃努玛·埃利什:创世史诗》
                    出版社: Library of Alexandria


                    IP属地:辽宁127楼2014-12-20 20:33
                    回复

                      根据苏美尔古文献记载,
                      a 原初之时太阳系只有三个天体。
                      b 然后诞生了火星和金星。
                      c 再后来是木星和从属于冥王星的土星。
                      d 最后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IP属地:辽宁128楼2014-12-20 20:34
                      回复

                        尼比鲁在木星和土星强力的引力作用下进入了太阳系。苏美尔的古文献这样记载着。
                        然后,尼比鲁的卫星就与太阳系里曾经存在过的一颗行星相撞了。


                        IP属地:辽宁129楼2014-12-20 20:34
                        回复

                          上图译文:
                          相撞的第一阶段。拥有11个卫星的ティアマト(曾经的行星)被北风(尼比鲁的卫星)‘吹灭了生命之火’。
                          下图译文:
                          相撞的第二阶段。分成两半的ティアマト,一半变成地球,一半变成了小行星带。


                          IP属地:辽宁130楼2014-12-20 20:35
                          回复
                            前面提到了令和命两个汉字的结构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相同点。
                            下面我把《知识的起源》一书中关于‘龙牙’一节译出来供大家参考。
                            书的作者是《天狼星之谜》的Robert Temple

                            模仿毒蛇眼镜蛇的象形文字ARA不仅表示‘龙’也表示‘女神’之意。在埃及象形文字的文献中ARA这个词很多场合都是表示普通情况下的‘女神’。在英雄卡德摩斯(Κάδμος;英语:Cadmus或Kadmos)的故事与阿尔戈号(Argo)船的故事等与天狼星的传承有关的希腊神话中,‘龙’——ARA这个词频繁出现。在表示‘龙’的同时也意味着表示‘女神Sothis——伊西斯(也就是天狼星)。是独特的谐音的结果。
                            ‘女神天狼星’这个词用象形文字表示为‘三角形和眼镜蛇’,字面的另一个意思是‘龙牙’。

                            在英雄卡德摩斯(英语:Cadmus或Kadmos)和阿尔戈号(Argo)船的故事中,活用了古埃及语中的谐音手法‘女神天狼星’=‘龙牙’。
                            希腊语‘牙从齿龈处长出来’一词是 anatolle 或 anotello 。
                            这些单词的基本意思是‘使···起来’或者‘生产’,也有‘(星或星座)上升’之意。
                            因此,如果要想表示‘天狼星从地平线上升起’时使用谐音的手法就是‘(像从齿龈处生长出来一样)牙从大地上长了出来’。或者也可以用‘大地产出了牙’这种表达方式。所以应该意识到把‘从地里的牙中长出了什么东西’一文考虑到谐音的关系译为‘牙,也就是天狼星从大地上出生了。即从地平线上升起’。
                            翻译希腊神话的古今翻译者们,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这些文章的脉络中谐音手法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玩笑。如果不是有意识地翻译的话,就会迷失真正的主题。
                            上面的内容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神话学领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在古今中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迷失了太多的真相。


                            IP属地:辽宁132楼2014-12-20 20:41
                            回复
                              我们说回到华夏始祖伏羲。
                              在伏羲神话当中也有伏羲造字的传说。恰恰就是在这个传承中记载着‘他是从很大的龙牙之中才想到文字的’。
                              而且,《史记》中明确记载着伏羲的姓氏为‘风’姓。这一特点又与苏美尔神话中的主神‘风神恩里尔’的神性相同。恩里尔的另一个意思是‘五十’之意。‘五十’又是天狼星系的运转周期。这一切的内在联系难道不值得大家认真地考虑吗?
                              用周易卜卦可能对中国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卜卦用的竹签规定为‘五十根’的。
                              这些能是偶然吗?
                              汉字是取之无限的远古信息库。我们不应该甘做井底之蛙。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那么,‘学问’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学、问、思、辨、行 。
                              ‘学’与‘问’的“终极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真相”。
                              这一点本应永远高于任何个人的荣辱与利益。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做学问应该永远保持着随时否定自我的勇气。敞开心扉,不要自欺欺人,这才是勇者的风范。


                              IP属地:辽宁133楼2014-12-20 20: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