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吧 关注:6,791贴子:50,058
  • 2回复贴,共1

【每月论题】【2013.06.14~2013.07.14】论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3-06-14 18:16回复

    唐寅有诗云:
    若将显者比隐,一士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中国似乎自古就有以隐士为高的传统,就如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就如我们采菊南山的陶公,都是为后世所敬仰的人,都被奉为高士,“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这更是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的生活。但由于世事的羁绊,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未做到真的隐于山林,而仅仅是居于人境之中,身在红尘,心在山林,即所谓的心隐。对此,你怎么看?只有真的结庐于山野之中才可称作隐么?


    IP属地:北京2楼2013-06-14 18:17
    回复
      今日无聊,来码码我的看法吧:
      陶公著名粉丝苏轼同志曾经这么评价老陶:“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我搬了这么一坨话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其实隐与不隐没啥大区别,有那个心就行。。你想报效国家,就去当官呗,当官又不是甚么坏事,陶公也曾三为官吏,“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神马的。。想去隐居,就去隐呗,就别天天再宣扬甚么啊我好高尚我是真隐士——然后却寻个终南捷径当官去了,呵呵。。真正的隐士是不在乎甚么功名的,不管在哪儿,偏激者如梅妻鹤子的那位林和靖,不想在后世留甚么名,所以每次写诗都不留稿,介就是他的洒脱~。。隐者们讲究的是顺心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永远都不在乎别人的想法。。隐于山林固然是一种方式,大隐隐于市更是一种境界~。。以我序言那部分引得唐寅同志那首湿的另外一句做结,“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就是隐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06-28 23: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