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工吧 关注:3,780贴子:36,170
  • 2回复贴,共1

培养“六边形”干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前,网络上形容各方面都很突出的人为“六边形”人,同样也存在“六边形”干部,指的是在基层经验,群众基础,全局观念,发展潜力,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力量。培养“六边形”干部,要从选育用等方面入手,做好大胆使用,精心培养,落实保障。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无论是发展还是创新,究其根本还是在人才。培养“六边形”干部需要在培养机制上进行优化创新,要敢于打破传统论调,真正做到不以职称,学历高低论能力,不以论文,奖项多少论成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既要选拔任用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也要选拔一批精通理论调研的干部,要尊重个性特长,充分做到唯才是与,量才而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5 21:17回复
    做梦想P吃呢


    IP属地:北京2楼2025-02-05 16:36
    回复
      咱就不说江苏的跑到北京社工吧来莫名其妙的发这没一段文字想要干什么,就你所说的六边形干部,你在这放什么屁呢
      你所说的六边形干部标准看似全面,但在实际中过于理想化。基层经验、群众基础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干部固然难得,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这种全方位的完美。干部的能力和特质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干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按照你所描述的培养六边形干部的方式,在现实中很难真正落地实施。不以职称、学历高低论能力,不以论文、奖项多少论成绩,听起来很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创新能力、贡献价值等如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很容易导致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反而不利于选拔出真正有能力、适合岗位需求的干部。而且,尊重个性特长、唯才是举、量才而用,这些原则虽然正确,但在实践中如何精准地识别和匹配每个人的特长与岗位需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提倡就能解决的。当前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十分复杂繁琐,要求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不现实的。以基层经验为例,很多干部可能因为工作需要长期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工作,难以有机会积累全面的基层经验。同时,全局观念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要求干部成为六边形人才,只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疲于应付,无法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此外,对于一些年轻干部来说,要达到这样的高标准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无助。培养六边形干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如果要对每一位干部都进行全面的、高质量的培养,必然会导致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无法集中力量培养出真正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这种培养机制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边形干部的标准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相对单一的人才模式,而忽视了人才的多样性。在单位中,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相互协作、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干型干部,也有理论素养深厚、能够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型干部。如果只注重培养六边形干部,就会忽略其他类型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导致人才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过分强调六边形 干部的培养,可能会抑制干部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在这种统一的标准下,干部们可能会为了迎合所谓的全能要求,而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独特见解,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相反,一个包容多元、鼓励个性发展的环境,才能激发干部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IP属地:北京3楼2025-02-06 1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