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拱《病榻遗言》的撰刻时间及其同张居正身后罹难的关系问题,赵教授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病榻遗言》的撰写时间。高拱这一遗著没有题记或序言,点明完稿成书时间,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争论空间。赵文认为,“《病榻遗言》是高新郑被驱逐政坛、回籍闲住期间所撰写的政治回忆录,以‘病榻遗言’名其书,又像是临终遗嘱”。²赵文把高拱这一遗著定性为“政治回忆录”是没有异议的,但把“病榻遗言”诠释为“临终遗嘱”则是望文生义的误读误解。“病榻遗言”不同于“临终遗嘱”:前者是指病中留下的言词,后者是指临死前嘱托后人留下的言词;“病榻”上的病人不一定就要“临终”,“遗言”也不都是“遗嘱”。高拱将死,卧于病榻,处于昏迷半昏迷状态,绝不可能留下洋洋22000余言的“临终遗嘱”,并在其中包含着“政治权谋”,至死不忘报复政敌。
那么,高拱的《病榻遗言》撰写于何时呢?答案是万历元年初在他患病稍愈后不久。是年正月,王大臣闖宫案发,张居正、冯保怨高之恨未消,恐高复起,故借此案杀高。于是冯保派人教唆王大臣诬陷高拱主使行刺,张居正上疏追查“指使勾引之人”,'并派锦衣缇校赶赴新郑高家逮人。高拱闻之大惊,持鸠步庭自杀,仆人房尧第以手击鸠落地,跪曰:“公死,则天下后世此事将归于公矣,谁为公白者?”“由此,高拱“惊怖成疾”,“忧惧不已,遂成痼疾,驯至不起矣。”王世贞也说:“拱欲自经不得”,遂“以惊忧成疾,后稍愈,不复振。”‘经过王大臣之獄,使高拱深刻认识到,他那位自称“香火盟”的政治密友,心狠手辣,卖友求荣,不仅要夺他首辅之位,而且还要诛他九族,斩草除根。险邪忍狠,何其毒也。当他惊怖略定,病情稍愈之后,便毅然执笔写下这一回忆录,故而命名为《病榻遗言》。该书共4卷:卷1《顾命纪事》,卷1《矛盾原由上》,卷2《矛盾原由下》,卷4《毒害深谋》。最后一卷是记述王大臣一案的,不啻是这一遗著的题记或序言。这一遗著对隆庆六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对话、场景细节回叙得详实清晰,充分说明作者当时头脑清醒,对往事记忆犹新,决非6年之后将死之时所谓“临终遗嘱”所能做到的。
关于高拱《病榻遗言》的撰刻时间及其同张居正身后罹难的关系问题,赵教授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病榻遗言》的撰写时间。高拱这一遗著没有题记或序言,点明完稿成书时间,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争论空间。赵文认为,“《病榻遗言》是高新郑被驱逐政坛、回籍闲住期间所撰写的政治回忆录,以‘病榻遗言’名其书,又像是临终遗嘱”。²赵文把高拱这一遗著定性为“政治回忆录”是没有异议的,但把“病榻遗言”诠释为“临终遗嘱”则是望文生义的误读误解。“病榻遗言”不同于“临终遗嘱”:前者是指病中留下的言词,后者是指临死前嘱托后人留下的言词;“病榻”上的病人不一定就要“临终”,“遗言”也不都是“遗嘱”。高拱将死,卧于病榻,处于昏迷半昏迷状态,绝不可能留下洋洋22000余言的“临终遗嘱”,并在其中包含着“政治权谋”,至死不忘报复政敌。
那么,高拱的《病榻遗言》撰写于何时呢?答案是万历元年初在他患病稍愈后不久。是年正月,王大臣闖宫案发,张居正、冯保怨高之恨未消,恐高复起,故借此案杀高。于是冯保派人教唆王大臣诬陷高拱主使行刺,张居正上疏追查“指使勾引之人”,'并派锦衣缇校赶赴新郑高家逮人。高拱闻之大惊,持鸠步庭自杀,仆人房尧第以手击鸠落地,跪曰:“公死,则天下后世此事将归于公矣,谁为公白者?”“由此,高拱“惊怖成疾”,“忧惧不已,遂成痼疾,驯至不起矣。”王世贞也说:“拱欲自经不得”,遂“以惊忧成疾,后稍愈,不复振。”‘经过王大臣之獄,使高拱深刻认识到,他那位自称“香火盟”的政治密友,心狠手辣,卖友求荣,不仅要夺他首辅之位,而且还要诛他九族,斩草除根。险邪忍狠,何其毒也。当他惊怖略定,病情稍愈之后,便毅然执笔写下这一回忆录,故而命名为《病榻遗言》。该书共4卷:卷1《顾命纪事》,卷1《矛盾原由上》,卷2《矛盾原由下》,卷4《毒害深谋》。最后一卷是记述王大臣一案的,不啻是这一遗著的题记或序言。这一遗著对隆庆六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对话、场景细节回叙得详实清晰,充分说明作者当时头脑清醒,对往事记忆犹新,决非6年之后将死之时所谓“临终遗嘱”所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