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吧 关注:1,120贴子:16,720
  • 3回复贴,共1

有理有据的论证汉武帝晚年并不糊涂,太子刘据,为了天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致敬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刘彻


IP属地:北京1楼2024-01-05 10:22回复
    一、大汉帝国的当时都背景
    1。以武立国。
    虽然有晁错的输粟捐爵制度,但是总体继承秦代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在“五大夫”以上的高级爵位,还在需要战功获得的,这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所以汉朝除了皇帝,说话算话的是文臣吗??不,是军功贵族集团。
    2。儒家成为主流,且是公羊派儒家。
    公羊学派是西汉前期和东汉时期的官学。公羊学派的两大主要观点:
    一是要限制王权,
    (1)“天子一爵”,即天子也只是爵位的一种,天子并非“天”的化身;
    (2)“天人感应”,即统治者的行为会带来灾异吉凶,这在今天看是迷信;
    (3)“君臣以义合”,即君臣效忠关系并非生来就有的,不是绝对的,这一思想和孟子那一段著名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很接近;
    (4)“通三统”,即王权没有永恒,历史是演进的。
    二是如何对待春秋时代的上下失序、纷争乱世
    (1)“华夷之辨”,一种朴素的文化民族主义/道德民族主义(不是完全的血统论)
    (2)“大复仇”,即抬高复仇(主要指公仇而非私仇)的地位;
    (3)“张三世”和“经权说”,简单来说就是世道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世)、太平世(大同世)。春秋属于乱世,在乱世中推行周礼王制难以实现,维持一个稳定秩序已是非常难得。这也是为什么孔子在著述《春秋》时要赞扬齐桓晋文,齐桓晋文显然不是“王道”而是“霸道”,但霸道适用于乱世,这也是汉朝中前期在黄老之术之后行“外儒内法,儒皮法骨”的原因。
    (4)“大一统”说。
    公羊学派的代表是董仲舒,汉武帝刘彻听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羊儒学成为西汉的主政学派。
    另外一派就是谷梁派。
    谷梁学派为西汉后期的官学,谷梁派的观点:
    (1)相比公羊学派,谷梁学派更尊奉王权,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2)公羊学派“尊理想王”,而谷梁学派则是“尊现时王”;
    (3)公羊学派讲“经权”,所以天子不能履行职责的时候,诸侯(如齐桓晋文)可以代行其责、“尊王攘夷”;而谷梁学派反对这种行为;
    (4)此外,谷梁学派对”“大复仇”等理论也是不以为然的;
    这就是汉朝权利和思想界当时都现状。。。。以武立国,而且是硬骨头有仇必报的公羊派儒家当政。
    苏武就是典型的公羊派儒家,所以苏武才说: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被惩罚。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典型的公羊学说做派,大汉的剑要为大汉的梨获取土地,要什么和平。
    -----但是太子又做了什么呢?请接着看下文


    IP属地:北京2楼2024-01-05 10:23
    回复
      咱们接着说,刘据当时都做了啥,又有哪些不利于他的因素
      1.太傅(太子的老师)石德,认为对匈奴作战的危害很大,主张恢复和亲。又跟谷梁学派的人混到了一起,天天在太子耳边怂恿太子和平美好,和亲很棒,要以德道感化匈奴,治理国家。
      2.太子集团在军方代表人物,李陵兵败浚稽山。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丹阳精兵,无战马的情况下,步行出塞,在漠北浚稽山遇到匈奴王庭八万主力,激战兵败。太子在军方的支持,随着卫青、霍去病的去世,李陵的战败,彻底消息。
      3.如图,这是假设,但不是胡说,请仔细看分析

      漠北决战霍去病当年曾经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原因是李敢不敬卫青!没多久霍去病就死了,24岁英年早逝,记载是暴病。但是什么急病呢?语言不详!霍去病唯一的儿子,武帝视为明珠一样的霍嬗在跟着武帝封禅的时候,无缘无故的死了。而且是前一天还活蹦乱跳,可以跟着武帝上泰山,祭祀神明,第二天就忽然死了。我要是霍去病集团的人,我也会怀疑。冠军侯早逝,也就算了。少主也早逝?你这蒙谁呢?太子集团的,你们敢拍着胸膛说你们没有搞花样吗?为什么是太子会成为怀疑对象?答案很简单——在当时,李敢有个女儿嫁给了太子刘据,而李敢的儿子是刘据的男宠…霍去病杀了李敢,刘据会没反应?再看巫蛊之祸中霍氏集团的做法。霍光等人的奇怪反应就能知道:身为尚书令,寸步不离武帝身边的霍光,却一言不发,坐看卫太子覆亡。而作为北军护军使的任安,同样做壁上观。但凡任安和霍光,任何一个人站到刘据这边,情况都会完全改观。反过来再看李陵兵败浚稽山这事,伏波将军路博德是怎么坑李陵的,顺便说下路博德是霍去病麾下大将。李陵战前夸下海口,只需要5000步兵就能直捣单于廷,汉武帝一看小伙有勇气,好你去吧,我派路博德接应你。路博德知道后上书汉武帝,陛下啊,现在秋季正值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我们再一起出击。这一句就把李陵坑了,汉武帝以为李陵胆怯后悔了,大怒要求李陵立刻马上,给我出兵。李陵到浚稽山与单于激战八天,路博德也不去救援,坐看5000汉家儿郎覆没在了漠北。
      综合以上如何呢,请接着看下面


      IP属地:北京3楼2024-01-05 10:24
      回复
        把这一些列的事情都串起来,我们不得不大胆的假设,太子集团的覆灭是有必然因素的。要恢复和亲,就是在颠覆自己父亲50多年的执政理念,也是在侵犯军功贵族集团的利益;要以道德感化匈奴,治理人民,就是在违背汉家儒皮法骨治国之道,又参与了害死霍去病进一步得罪军方,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军队的未来,为了政策的延续性,万家哭不如一家哭,太子你必须死。
        巫蛊之祸的后果:
        对内:几乎彻底的清除掉了以太子刘据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仅仅有记载,其牵连而死者,数以万计。 甚至,只要是曾经进过刘据的太子宫大门的士人,也是统统处死!谷梁学派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几乎差点咽气。这就意味着,这里面的水,深的恐怕连记录历史的史官,也不知道其中的深浅。
        对外:事后汉武帝清醒过来,为儿子报仇,陷害太子的人全部处死,大将李广利也牵扯其中,但正带兵在边境打匈奴,为赎罪带领全部汉军精锐深入漠北,想用战功回来免罪,但是劳师远征又无补给,结果全军覆没,七万汉家儿郎就这样全部丧送在李广利手中,给国家民族造成极大的损失。
        巫蛊之祸的刘彻的角色:
        表象:糊涂的老人,听信谗言,命令奸臣搜查太子宫,发现了巫蛊,儿子起兵诛杀奸臣,这个老人又派兵镇压自己的儿子,导致儿子被搜捕的时候自杀,事后又牵连了很多无辜的人。
        目的:操控全局,消灭太子党的谷梁派势力,消灭陈旧的卫氏外戚集团,安抚军功贵族利益集团,保证儒皮法骨政策的延续性,继续压制地方豪强诞生的苗头,维护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根本,甚至说巫蛊之祸是刘彻一手操控的也不过为。巫蛊之祸一石三鸟:1、更换不合格的继承人;2、消灭卫氏外戚集团;3、最大限度的打压谷梁派,延缓了门阀政治的诞生。可以说巫蛊之祸为西汉帝国续命了50年。
        失控与不足:
        逼死了儿子,背负上了千古的杀子之名。
        七万汉军精锐葬送大漠,横亘漠北的范夫人城失守,战略全面收缩,镇压西域的力量消失,西域诸国纷纷叛汉。
        总体来说,巫蛊之祸虽然对汉朝有一定损害,总体利大于弊,打压了门阀士族的土壤,打击了门阀士族的支持者谷梁派。
        直到汉元帝开始推崇谷梁派,汉元帝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熟读四书五经,“柔仁好儒”。父亲宣帝批评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意思就是汉朝有自己的制度,是杂用王道(儒家仁政)和霸道(法家刑法),怎么能只用仁德教化,学周朝的政治制度呢? 汉元帝上台后门阀开始出现苗头,比如在元帝之时废黜了陵邑迁徙制度,汉成帝时门阀政治就出现萌芽,王氏外戚寸功未立,一门封五候,三公轮流做,王莽甚至授予了公爵的爵位,称安汉公。仅次于封王。随后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也就是巫蛊之乱直接给西汉又续命了50-80年


        IP属地:北京4楼2024-01-05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