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吧 关注:3,178贴子:266,784

回复:请教透史现真关于明朝的十几个问题,之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萨尔浒之战的杨镐,只是让明朝从进攻转为防守,他不够格。
沈阳,辽阳 的袁应泰,战事还在辽河以东,也不够格。
松锦战役 的洪承畴,只是最后不能力挽狂澜,所以他也不是功劳最大的。
剩下的广宁 的王化贞,宁远,宁锦,皮岛,京师的袁崇焕,大凌河的孙承宗。怎么看都是袁崇焕干的事,功劳最大,影响最深了。


IP属地:上海117楼2024-04-25 06:50
收起回复
    萨尔浒之战,明朝失去了战役主动权,战略上从进攻变成了防守,不久,尽失沈阳,辽阳,广宁等所有辽东各镇,退守山海关。
    然后,明朝采用孙承宗的乌龟壳战略,导致明朝财政被拖垮,直至灭亡。
    应该说,放弃王在晋的战略,明朝就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败局已定!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袁崇焕的“成绩”比孙承宗要靓丽许多,但他一直延续着孙承宗的基调,他的基调可真是硕果累累啊!有他没他,结果都一样。
    透史现真,你是这个意思吧?


    IP属地:上海118楼2024-04-29 21:53
    回复
      透史现真,你不要再说了。我感觉很不舒服。
      有一位看过明朝那回事的同事,说回家把那本书扔了,当年明月把这样一个对汉民族罪孽深重的人吹捧上天,不就是汉奸吗?我们直到今天,还在被人洗脑。
      再看一看今天的鹅乌战争,那些电视上侃侃而谈的砖家叫兽们,哎,我们这个民族,头上的辫子,至今还没有剪掉。
      孙承宗的话题,我不再讨论了,不爽,很不爽!


      IP属地:上海129楼2024-05-17 06:00
      回复
        厉害,厉害,条理清晰,不服不行!我老了,不行了。
        不过,当我提及“君可自取”是刘备临终前的试探:我儿子不行的话,你就当王莽,或者霍光也行啊时,冷不丁一个老家伙说,你们三国演义都白看了,刘备根本不需要拿两三百年前的霍光当例子,现成的二三十年前例子还历历在目呢:刘备是说,要不诸葛亮,你来当董卓吧?!
        我们不得不翘起大拇指:行!你才是三国通。
        透史现真对孙承宗的结论,按他的观点,逻辑上是可以推出来的。
        他以后就记载了他死于后金入关,攻破他老家,他一家被杀,没别的了。怎么推呢?


        IP属地:上海134楼2024-05-28 17:31
        收起回复
          南明弘光朝给了孙承宗谥号,这不难理解。
          当时皇帝崇祯殉国,北方沦陷,满清对南方虎视眈眈,而南方已经危如积卵,弘光朝廷要依靠平时只会歌舞升平的军民来抵挡满清想想都玄。那咋办?没办法,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孙承宗,毕竟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面抗清的旗帜。这个时候也不管他的是是非非了,拉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给个谥号怎么啦?此时,别说谥号了,就是爵位,该给的也得给!先帝对孙承宗很不满意,我们可不能像先帝一样,否则,我们也快要跟随先帝去了。
          不过,满清也给孙承宗谥号,我有点迷糊。


          IP属地:上海137楼2024-06-02 20:22
          回复
            好,这个问题就到此为止。
            无论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孙承宗对满清的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愧于当年明月对他的吹捧,无愧于满清的玄幻小说“明史”里的独享尊荣!孙承宗确实无人企及。
            今天端午节和小青年值班,聊天时他说对明史不怎么感兴趣,不过对三国刘备诸葛亮很感兴趣。我就把本帖里透史现真的内容给他看了。
            他很惊讶,说透史现真观点独特,也有点深,要细细琢磨,但平时喜欢打游戏,不肯多花功夫在历史上。希望透史现真能回答二个问题:
            1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你透史现真是喜欢谁?
            2 。他看过一个短视频,说刘备托孤里”君可自取“,是诸葛亮可以自己决定蜀汉的政策而不必通过刘禅,就是“政出葛氏”,理解得对不对?另外,用一句话说明刘备托孤的本质或真相。


            IP属地:上海144楼2024-06-10 20:17
            回复
              厉害,厉害。你写的东西也已经达到关小黑屋的境地了,直追透史现真啊!
              下午我同老家伙们吹牛提及你那句“那个做短视频的家伙,就是一个酸儒,懂点文言文,知道取字有几种解读就炫耀开了”时,突然有个家伙跳出来说:“咦,他说的不就是鲁迅的孔乙己,茴香豆里茴字的四种写法吗?”我们哄堂大笑,佩服鲁迅的先见之明。
              接着问,刘备托孤的本质或真相,那我们就谈不深了,最多有人认为是试探,如果发现诸葛亮有狼子野心,就先把他咔嚓掉。反正没有人再去认为是什么心心相印,人生知己互说衷肠之类的了。看那样子,我们这帮老家伙个个都有点司马懿的味道了。


              IP属地:上海148楼2024-06-13 20:59
              回复
                透史现真:
                照理你已经回答了所有的三国问题,应该告一段落,回到明朝历史上了。
                可我还是有点迷糊,向你提出一点疑问,你透史现真不是常常说,读历史要从“上帝视角”出发吗?那请你用“上帝视角”来评价刘备,诸葛亮和司马懿。
                另外,请你换一个角度,从最高层的上帝,换成最底层的老百姓,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民,那你最愿意做谁的老百姓,最不愿意做谁的老百姓呢?
                我的想法有点模糊,好像不仅仅针对三国,反正你看着怎么回答吧。


                IP属地:上海150楼2024-06-16 19:55
                收起回复
                  北伐是为了拖住曹魏发展的步伐,这话说的是没错,不过,却是标准的以偏概全。
                  说这话的人打的如意算盘:只算别人亏,自己却是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闷声大发财。
                  诸葛亮是拖住了曹魏发展的步伐,曹魏必须分出资源与蜀汉对峙,那么蜀汉就能发展吗?也同样不能!简单算一下双方国力的损失吧。
                  曹魏以逸待劳,作为防守一方,哪怕军力一样,即便战时消耗一样,但军力运作时的消耗因为本土作战而比进攻方低得多。其实,就几万汉军在陈仓城的表现来看,一个郝昭,就把诸葛亮玩得欲仙欲死,诸葛亮再用兵如神,陈仓城下汉军尸体不会比城头的魏军尸体少吧!还不算攻城器械。
                  而非战时呢,几万汉军翻越秦岭的同时,还要多少运输队,来运送军粮,军衣,辎重,攻城器械等等。带那么多东西翻山越岭,跑到鸟不拉屎的甘肃一带。。。诸葛亮退兵,这些东西还得带回来。。。
                  别算军事账,就算算经济账,司马懿就宁可穿女人衣服,也不出兵了。由得你空耗国力,穿几***衣服又怎样?
                  只要诸葛亮发动的战争,得不到土地与人口,哪怕他全身而退,他的消耗也是远大于对方的消耗,对方体量本身就比诸葛亮大得多,哎,真不知道诸葛亮是个智者还是蠢蛋。


                  IP属地:上海157楼2024-06-29 21:00
                  回复
                    我总感觉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之时,仁义遍布天下。可从入川开始,就露出了真面目。只有庞统当面数落过刘备。而诸葛亮从来都是助纣为虐:他们是一伙的。
                    刘备逼死刘封,也是诸葛亮的挑拨。难道诸葛亮不是比秦桧还要阴险的鼻祖吗?
                    很奇怪,四川还有什么昭烈祠和武侯祠。我看倒是可以为刘璋建一个祠,刘备诸葛亮应该跪在门口才对。很显然,这些四川全聚德分号的鸭子们早就忘了祖先受到的苦难。
                    好了,不讨论诸葛亮了,扒开看一看,实在不怎么样。
                    继续下一个明朝话题:3 。有一句话是:明看上去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对不对?


                    IP属地:上海162楼2024-07-11 05:31
                    回复
                      万历,崇祯,祖孙三代,黑一个崇祯,怎么过瘾?除了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泰昌,找不到多少黑材料外(其实泰昌死在女人肚皮上不就是吗),其余一个也跑不了。
                      把那爷孙几个做成系列,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自然得挖的最深了。
                      网上有文章给总结了一下:沉溺酒色(专宠郑贵妃),不理朝政;横征暴敛,肆意挥霍;立储纷争,朝党火并;民情激变,边疆不宁.。
                      白话文的意思是:私生活不检点,不办公;贪财;不立太子;民不聊生,数次用兵。
                      就是不爱民,爱财,爱女人,不上班,不立太子,数次发动战争,以至于民不聊生。
                      反正好事没干多少,坏事干了不少!公事不办,私德有亏。明朝就是被他折腾完的。


                      IP属地:上海166楼2024-07-13 21:26
                      回复
                        复杂点,那就得从根本上去分析。这个,我就别想了。
                        简单点,用逻辑的方法,推导出来,似乎也挺难。不过,我应该能够排除一些人。
                        首先,刚开始的二祖和建文可以排除。要是他们,那还有必要研究下去吗?
                        其次,在位时间短的可以排除,在我看来,在位时间是个位数的,影响来不及太大。那就能排除洪熙,锦泰,隆庆,泰昌,天启。当然,如果不是万历,那他后面名气比他小的泰昌,天启也挤不进去了。
                        在位正好十年的宣德,有点不上不下,不过,透史现真认为明宣宗是最聪明的皇帝,奠定了后面两百年的历史,那他也不能算。
                        这样一来,候选人就不多了,分别是:明英宗正统和天顺,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诶,怎么他们都在明朝中期里啊!
                        这里面最有名的是嘉靖,不会是他吧?


                        IP属地:上海169楼2024-07-20 20:56
                        回复
                          我也有这种感觉。透史现真的东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那些骂大街的,吹大牛的,扔屎料的,不知高明了多少倍!看他的文章,思路会清晰,脑子会清醒。
                          我用排除法,排除了一半,你更厉害,直接剩下一个光杆司令。
                          那就是被我大清推崇备至的好皇帝:明弘治皇帝,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这位断子绝孙的皇帝,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居然庙号为孝宗,真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有人说,断子绝孙是他儿子不争气,没有后代,让嘉靖乘虚而入。那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呢?是因为和张皇后的伟大的爱情?在皇位的延续面前,爱情就是个屁。
                          不过,我说的都是表面上的东西,里面的内在奥秘我可讲不清楚。


                          IP属地:上海172楼2024-07-24 21:18
                          回复
                            吃好饭下午休息时,和老家伙提及透史现真说的,有些王朝前期的特点是人不少,或者资源不容易创造。我随口就说,努尔哈赤时期的后金,就是没有粮食资源,所以才发起宁远战役:就像透史现真说的,赢了,解决了温饱问题;输了,就少了吃饭的嘴,同样解决问题。
                            就在我吐沫横飞时,冷不丁有一个人冷笑着说,你错了!那时我大清八字还未一撇呢,透史现真指的不是清朝,而是本朝,所以他不多说,让你去想想。
                            旁边一位脱口而出:阶级斗峥。。。
                            另一个连忙说:让你想想,想想,没让你开口,你不开口,没人把你当哑巴。


                            IP属地:上海175楼2024-07-26 21:05
                            回复
                              我有个想法:朱元璋对文臣的打压,依你说,从大明开国就开始了,整个洪武一朝就没有消停过。难道这帮文臣从新朝建立就有了冒头,这样的优良传统了吗?
                              另外我同事问:杨宪案,胡惟庸案,那是夺权;郭桓案,是夺利,这是显然的。
                              那么空印案,和南北榜案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空印案,工作中有了误差,谁都难免。地方账目和实物到了中央,肯定有损耗,损耗程度人为是很难控的,用空印,也是为了效率,要是回地方再次核对,远一点的云南,甘肃咋办?难道像诸葛亮那样,每年翻二次秦岭?
                              南北榜案,南方地杰人灵,读书就是比北方人好,科举考试不就是比谁读书好吗?难道朱元璋不讲公平?


                              IP属地:上海180楼2024-08-02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