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临吧 关注:6,469贴子:49,966
  • 1回复贴,共1

感觉《纣临》只有三分,算是可堪一读的大神随意之作吧,随意讨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断断续续看了《纣临》,看到中期就已经有点看不下去了,感觉故事很乱很散,尤其搭配上更新不连贯,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后来开始养两个月再看,今天发现更完了。怎么说呢,感觉很一般,本以为会有一些极其亮眼的地方,比如一些特定的场景,或者事件,但是到最后也没有,所以评价是可堪一读的大神随意之作。现在想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这本书。
首先想到的,第一,更新问题毫无疑问会影响,就像吃饭会饱喝水解渴一样,这个是没办法的,偶尔断更一定会导致阅读不连贯。
第二,我思考了一下整个书籍能够给我以震撼感的地方,为什么思考震撼感呢?因为三天两觉写书向来是喜欢写深刻一点的,所以一定会写一写他想讲的故事或者道理,既然是深刻的故事或者道理,就必然要能给读者带来震撼感。
这样看的话,铁幕之炎应该算得上是整本书里最有震撼感的地方了。有很长的篇幅去描述这个故事,死了很多人,故事足够真实(很多中东国家内战都有这种,政府喷反对派在学校区域释放毒气,也不知道真假,反正人是死了),有很强烈的反转,影响改变本书主线(或者说自身就是本书主线)。
铁幕之炎是本书最为亮点的地方,少数精英派在作出整体性决策时,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作出了依其地位可谓理性的选择——以牺牲无关紧要的平民性命为代价来获得政治筹码,而笔者的选择是说明这其实是一个高位者的“理性赌博”,类似一个以投资著称的百万富翁拿出十万块去期货市场做交易一样,由于存在杠杆,所以看似稳得一批,实则出错就死。
这个故事是很精彩的,所以从这点看其实本书评价应该是3分到4分之间,4分的主观感受是:一本在该类别上数一数二的书籍,有其出彩独特之处。然而这个故事或者说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在整体故事之中的存在感不强。这个放在下面说明。
第三,没有强烈冲突的主线,没有引发深刻的共鸣。先说没有引发深刻的共鸣,铁幕之炎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事,它的发生发展推动整个逆十字发展,然而震撼之余,读时未免有些距离感。铁幕之炎这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祭者和判官,判官是老角色,祭者是新角色,作者用大笔的篇幅描述了祭者为什么会选择成为祭者、描述判官和青梅竹马的斗争,这些描述和故事都很真实,很优秀,但没有共鸣。
判官和祭者通过铁幕之炎领悟什么道理了吗?没有。通过他人作出总结性定义了吗?没有。(这里指类似《鼠疫》结局,老人说的话““不为什么。他从不说废话。总之,我喜欢他。不过,事情就是这样。别人说:‘那是鼠疫啊,我们经历过鼠疫。’再进一寸,他们就得要求授勋了。可鼠疫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生活,如此而已。””)两人在铁幕之炎失去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了吗?没有。两人在铁幕之炎中为了自己的理念去死了吗?没有。很多很多,所以说,这本书没有引发深刻的共鸣。
书中有十三个重要人物,他们自己的故事是有参与感的,自己的故事都比较出色,有一定共鸣,当然这点由于人物众多肯定不如单一主角的好。更大的问题是,他们一旦参与到主线故事,诸如劫狱、诸如铁幕之炎、诸如他们其中一些的死亡时,他们自身就完全没有了代入感、共鸣感。这些故事中没有这些人的理念、甚至他们的死亡也其实与主线无关,打不过就死了,去办事就办成了,莫名的有距离感。
深思一点,我觉得问题也出在没有强烈冲突的主线上,也出在天一、两个子临身上。这三个人的形象其实没有其他角色那样深刻、那样有故事、那样有代入感,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偏偏整本书是围绕这三个人写出的主线,导致这本书的主线和其中人物的各自故事不相匹配,无法把人们各自的故事串联起来。没什么信念支撑,没什么感悟存在,甚至其实也没什么剧烈冲突的主线。
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剧烈冲突的主线?这个故事就是,天一大爷找到子临,说,“God bless you”,爷选中你啦,去继承世界吧。然后子临找到一些有血有肉有信仰的人,说,爸爸选中你们啦,来跟爸爸打下帝国吧。然后这些故事深刻的人,去劫狱,去铁幕之炎,去生去死,突然就从有血有肉变成了工具人。这其中让人感觉很是杂乱无措。
人物的小故事很好,书本的大故事很好,合一起太乱,大概是这样的感觉。


IP属地:北京1楼2019-12-23 16:16回复
    奥对,结局尾声是很优秀的结局,这个倒给整本书加了很多分。


    IP属地:北京2楼2019-12-23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