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吧 关注:40,518贴子:226,229

回复:记录我大学毕业之后看过的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祝大家双节快乐,我记得上次赶一起还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吧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0-10-01 20:46
回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最开始我感到很震撼,直到现在都有些难以置信,这竟然是一个人真实的经历。翻开之时纯属因为评分,我甚至没有看简介,读到这些内容下意识的觉得这一定是上个世纪发生的故事,作者已经很老了。直到我在书里看见一个2000年,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85后的人生经历。我以此为契机,翻阅了一些资料去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和一些宗教相关的资料,我想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角落,我的目光根本触及不到。我想作者的确很聪明,因为我有一个比她更好的环境,但是回想我的过去,我也实在尽力了,哪怕高考从来一遍,我往死里学,分数上也基本就这水平了。但是与此同时我认为她也很坚韧很有勇气,能从这样一个家庭甚至可以说是封闭的扭曲世界里挣脱出来,本身就了不起。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之后的人生,只是我们爱一个人爱自己的家庭,却不一定要被圈定在原生家庭的框架之中,你爱一个人并不代表他要一直在你的生命里。我其实很理解书中作者的自卑感,上大学的她那种尴尬我在学校也经历过很多次,我也一定程度上挣脱了糟糕的环境,只是提高没那么大罢了。只是有时候我看见其他人的生活,我也觉得我和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那些生活生来注定不属于我。网络的确让人更平等,可是粉丝里突然多了几个作家的时候,我就被吓到一段时间内什么都不敢发,我怕他们觉得我见识浅薄,觉得我无知,觉得我受到的教育太少,哪怕我最大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然而我内心里深知知道的一个人的家庭和一个人的人生,并不是一回事,并没有说出身低以后就不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只是突破原生家庭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教育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想教育并不仅仅意味着去学一门专业技能谋生,更意味着让自身觉醒,找到自己的过程。我希望我也有这个机会,拥有过人的勇气和坚韧的品质,去找到自己的路。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0-10-08 12:06
    收起回复
      毕业以后,我总是思考上班的意义。我想如果不是为了生活,那么没人愿意上班。没有任何人喜欢上班第一天就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工作,可是除此之外很大程度上别无选择。就算知道诗与远方是种不现实的东西,心里也多多少少向往自由自在,披荆斩棘的生活。
      从那位和我说过话的作家那里,我看见了另一个世界,知道作家和学者的生活没我想象的那么快乐,象牙塔夜并不纯净。或许多年以来,我的梦想一直以来只有个模糊的样子,它只存在于想象中。但我知道它的样子肯定不是为了维护稳定而歌功颂德。一年以来,我看到很多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我不能把这些报出来。哪怕我的稿子是反面文章正面做 也一样不被发出来。很多时候相比官员做什么,说什么,我更希望去报道底层真实的生活。可是我只是一个卑微着生存的小人物,哪怕我写了这些内容也报道不出来。我觉得我真的很无力,我改变不了任何事,我至今为止也不知道我天天写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可是我有什么退路?
      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怡情,彻底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一个群,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着上升的数字瑟瑟发抖。从来没有那种时候,有人一天没说话会让人那么紧张。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还没学会怎么活,就要离死亡那么近。我们看得见接连倒闭的店铺、看得见失业的人、看得见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收入来源。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我们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真好。疫情结束了,大家感叹活着真好,有几个兄弟转头就去公考了。其中有一个说“我讨厌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但是现在我发现铁饭碗太香了。”我想在中国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或许就是最好的。就是这样卑微、懦弱又别无选择的生活,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我觉得我应该满足。中国社会只要一出学校,大多数人就没有倔强的资本,因为容错率太低,一步走错都要万劫不复 ,这个错我的家庭付不起。屈心抑志,只是图碎银几两,偏偏就是这碎银几两,能解决这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问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0-10-12 10:35
      回复
        其实最近大火的“名媛”实在和中国某个作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由于另外一个作家的原因,我骂这位就不指名道姓了,这帖子里有他的作品。其实细看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照片。都是一样作为普通人,却热衷展示有钱人生活,不遗余力展现自己对各种名牌和高档场所的了解。其实这样做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出身。然而除了暴露了自己出身寒微,对上流社会有着近乎病态的向往,这样做只能说明浅薄和无知。其实相比“名媛”们,我倒觉得这位作家危害更大。虽然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改变社会地位,但是“名媛”们就算没嫁入豪门、迎娶富婆导致债台高筑,最终祸害的也只有自己。而这位作家却扭曲了很多尚不成熟的读者的价值观,可能这些“名媛”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受他影响所致呢。这位作家卖的根本不是书,卖的是一场虚无华丽的梦,世界上根本没有那种生活。他不是作家,他就是个生意人。我真是挺庆幸,我青春期的读物,不是他写的那些东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0-10-17 08:34
        回复
          【第七天】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没有封,而《丁庄梦》却不让再版,在我看来这本书敏感更多。据我来看,余华的作品文笔都很浅显,但是思想很深刻。只是这书我有一点失望,他其实可以更加深入挖掘,然而我以为他会这样做的时候,小说却突然结束了。小说的荒诞与现实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其实我觉的很多人跟我一样,作为一个卑微的人,看得见这世间不平等、痛苦以及欲盖弥彰的人祸。只是无力改变,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接下来要进入什么模式,大家才会更幸福。尤其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更是如此。对此我想说两句话“生而为人,活着不易”“作为记者,我很抱歉”。可即使是这样,我也不觉得人间不值得,毕竟人性当中有着善良美好的一面。尤其是书中的人性,甚至比现实中的更为纯净。书里的人都命运悲惨,但是却也被其他人爱着,我想他们应该不后悔来这世间走一遭。尤其是杨飞和父亲的片段,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人间没有绝对的公平,世间最公平的事情的事情就是每个人都会死,死亡对所有生物一视同仁。世间没有乌托邦,唯有死亡是终止一切痛苦的终结。记得有一个一直想看却找不到的电影《凡多和莉丝》。在这个电影里面,那个充满鲜花的世界叫塔尔,而在本书里叫“死无葬身之地”。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0-10-18 18:25
          回复
            【后汉书全鉴】本来是为了节省时间下载来辅助阅读的。结果发现这个全鉴真是一点都不全呀。很多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人物,都删掉了,不过仍然补充了很多史学知识。我对历史的喜欢程度不亚于文学,以前读历史类书籍,总是因为记不住而懊恼。现在我想只要读就是好的,记不住以后再翻,总之不能因噎废食。我想《后汉书》还是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东汉的政治斗争不知道在中国重演了多少回。打江山难,守江山也不简单呀。有时我想,我手指尖轻轻划过的一句话,很可能就是无数个曾经活生生的人的一辈子,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物评价也足够客观,甚至“论”的内容比人物事迹本事更能给人启示。除此之外,范晔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为女性作传的史学家这一点本身就独树一帜。毕竟除了皇亲国戚之外,走进古代史书里的女性寥寥无几,而在这少之又少的女性之中,又有多少能被具体的记载呢?不论这些被收录的女性是否符合现代价值观,仅仅是这些传记的存在就代表着进步。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0-10-24 10:42
            回复
              【虎妈战歌】看的电子书,因为我觉得这书不值得买。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我的初中班主任。如今我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她肯定没看完这本书,甚至只看了这本书的简介。她丝毫没提到露露最后没有成为大提琴家,也没提到索菲亚对这位蔡女士也是有不满的。 不过不论是怎么样,以她的教育方式来看,她的确是对蔡女士的这套理论深信不疑。以至于我差点一了百了,她对我做了什么我写在另一个帖子里了,初中已经毕业八年了我现在仍然恨她。所以我很理解那个20年后打老师的男子,虽然见面我不见的会打她,但是估计会讽刺她。其实不仅是她的问题,当时我记得我所有看见的有关与这本书的文章也一点没提到她教育的失败,我觉得这是为了卖书而迎合中国家长的心理。蔡女士写出了一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教育观念的摩擦,可从教育的角度我不觉得蔡女士是个成功的母亲。蔡女士比较好的一点可能就是没打过孩子,可能因为犯法吧,这点很多中国父母都做不到。蔡女士的女儿很有天赋而且抗压能力强,以及蔡女士家有财力和社会关系,蔡女士不这么教育俩个孩子也废不了。如果换个资质平庸的孩子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中国父母十个里面八个这么教育孩子,然而中国十个里面有八个人才吗?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方法与书里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我现在就是个废材,心理可能还有点问题。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加拿大华裔女孩在这种中国式教育下不堪重负,竟雇凶杀害自己双亲 。这本书我只看到蔡女士超强的控制欲以及虚荣心,我觉而不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碰撞出的先进教育方法。这个女人甚至把她理论发展到家里的狗身上,什么样的脑子能做出这种事?我觉得整本书蔡女士大多数时候得意洋洋,写书像是为了炫耀。有多少中国父母秉持着蔡女士这种教育观念 ,从而导致自己不是神父偏逼着孩子成为神童 甚至他们还没有蔡女士的条件和付出,只是一味粗暴的对待孩子。都说为了孩子好,可是扪心自问有多少是为了自己脸上有光?其实成功的教育不一定是要成为伟人。成为一个快乐善良而有用的平凡人就不是失败的教育,难道一个普通人就对不起祖先了就丢家里人的脸了?如果我一个孩子当总统另一个孩子种土豆,只要他们都是正直的好人,我就都为他们骄傲。说实话我很担心书中两个女孩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青春期的时候肯定是不合群的,仅仅缺少友谊或许还好,然而中二期不合群的代价很多是被排挤和被校园暴力。哪怕以后事业上获得很大成功,这也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甚至想都不想想起,甚至长大以后都不知道怎么妥善的处理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蔡女士的两个女儿怎么想,如果有选择的机会,那我不想这么长大。或许有人觉得孩子长大以后肯定这种教育方式,然而感激和肯定是两回事好吗?如果这种教育方式值得肯定,那么豆瓣某著名小组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难道中国这么多白眼狼?我不想有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怕成为她这种妈,我不想我的成长过程和痛苦在我孩子身上再来一遍。毕竟中国有的地方45岁都不让卖菜了,我怎么让我的孩子快乐成长?然而管着管着一不小心就会过头吧。我多么希望有一天生活压力不那么大,所有人都可以吃喝不愁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不再受出身的限制 这样的童年快乐且自然。其实尊重天性的快乐教育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学把人弄废了,而是要因材施教找擅长的方面。《希腊三部曲》的作者连小学都没读完,可还是著名作家,他的童年美好的令人神往。如果把教育比喻为种树,那么请不要仅仅关注那颗果实,世界上有很多树不结果子也能防风护沙。就像很多普通的人,或许从事平凡的职业却也一样不可或缺。孩子也是个人,也有自己的意识和感受,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20-10-30 16:12
              回复
                有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人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而且这一生注定一事无成这一点相对来说容易。而接受孩子也跟自己一样是个普通人却不是很容易。很多人或许将孩子的成长看成自己的另一个一生,希望孩子得到自己没有得到过的东西。然而很多人忘记了孩子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具有独立人格。他的能力可能并不出众而且和你想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我希望我以后有孩子的话,不要把我的意志强加给他。不过说实话,我不知道要怎么做一个好的母亲,我觉得我已经是怪胎了,我这个性格怕是要制造家庭悲剧,所以干脆不想结婚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0-10-30 20:43
                回复
                  联系到我以前的经历,以及我最近阅读的很多资料,我觉得我应该是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实际上从高中开始学校就有传言说我有自闭症。可是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只是性格怪异,其实我很想变得和大家一样,可是其他人的很对行为至今对我来说难以理解,尽管很多年来我很努力变得和大家看起来一样。这个时代人人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当然我觉得一个人的思想无可复制,这一点我不求理解。只是外在那种总是造成尴尬的格格不入,或许很个性吧,但是真的很痛苦。其实初中的时候我就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可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知道有很多作家是这样的,然而这不代表这能带来多少安慰,这一辈子我必定会因为人际交往困难,行为刻板以及运动笨拙成为一个笑柄。或许正是因为我的兴趣过于狭窄,我才能读书到现在,有这样一份工作。我想上天给了我一些独特的东西,自然有她的道理,只是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0-11-03 19:05
                  回复
                    今天是我的第一个记者节,祝我节日快乐。曾经我也是个愤青,现在或许也是。只是与此同时我也是个需要生活的普通人,我没有多高尚,我的性格也十分古怪甚至不适合这个行业。虽然走入这个行业并非最初的梦想,但是也曾经期盼着绚丽的未来。或许没有一本《看见》是“无辜”的。我衷心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好,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过的更好,哪怕我的力量十分微小。希望能一直在这个行业待下去,与此同时不忘初心。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0-11-08 15:31
                    回复
                      说实话,网络上各种矛盾的原因复杂了去了,其实大部分总结起来是生活成本太高,跟性别、民族都没关系。真正该骂的从来不是男性、女性或者某个民族,而是让你996还活不下去的那些人以及某些想出无数名头挑拨事端的无良自媒体。我不知道其他人想要什么,但是我觉得没有人一开始的梦想就是房子、车、钱、嫁富二代或者一个铁饭碗。中国社会容错率太低了,几乎没有人有胆量打破这个桎梏。网上每一种矛盾的背后,都埋葬了一群人没认真年轻过就老去的青春以及无数折戟沉沙的梦。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0-11-14 09:59
                      回复
                        【我要活着】其实中学的时候在手机上看过,然而中间弃了。主要因为实在太压抑了,简直让我无法呼吸。虽然尼娜自身也很忧伤但还处于一个青春期少女正常的思想。真正让我喘不过气来的是书里的环境和生活,完全可以想象为什么成年尼娜最后选择永久闭嘴,当时的苏联社会摧毁了一个天才作家。我很震惊一个未成年少女对于社会现实清晰冷峻的认识,我都不确定二十多岁的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她笔下令人悲愤的历史,如今大概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就像中国的某个阶段。我想起了那个13岁有些忧伤而愤怒的自己,那时受到一位历史老师的影响,我已开始思考历史和社会,可是毫无疑问我们都是绝望的。那时候我们把这一切挂在脸上,他在课上什么都敢教,我在网上什么都敢说。那以后的很多年,我断断续续的写了很多日记,都坚持了很长时间。只是每一本不是因为被人看了被我销毁,就是被家人有意无意毁掉或者搬家时候丢了。如今回想起我跟大多人不太一样的青春期,虽然有些愚蠢的偏执但也是天真的很真实。有一次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很像我的愤青老师,不过如今已经变成一位合格奶爸了,不知道找到他想要的“自由”了吗。一转眼,我已像他当年一般大,在别人眼里我或许和他差不多,就像体育老师说的“他?人家知识分子,酸不溜丢的。有时候整出一出也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哪看来那么多玩意。”而我现在却比他当年平静多了。我早已成了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接受这个社会的规则。我明白了自己的卑微,我成不了什么大事。我知道活下去的不容易,也懂得了不是什么看不惯的事我都能管的了。我想这究竟是成熟还是绝望呢?现在我还在断断续续的写日记,只有日记里我才是完全真实的,希望以后的日记能保存下来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0-11-27 20:57
                        回复
                          其实我支持弱势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我觉得大家也应该发声对抗不公正。其实唯一知道问题严重性与后果的,是亲历痛苦的那群人而不是局外人。所以就算不发声,也不要去嘲讽其他人的不幸,不要落井下石。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也会变成弱势群体,如果那时候没有人为我们说话,那该有多绝望。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0-12-02 16:47
                          回复
                            【无欲的悲歌】包含《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两部作品。作者很伟大,伟大到我难以望其项背。他的作品很有价值,虽然他毫无疑问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并不适合我。《无欲的悲歌》我认为更有价值一些,叙事也比较清晰、比较传统。不仅写出了母亲悲惨的一生,更是对社会的抨击,给人触目惊心的真实感。“母亲”作为一个女人代表了当时无数女人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被被社会、被时代、环境环境一点点吞噬。至于《大黄蜂》我不想装作深刻,我就是很浅薄。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整个阅读过程就是无比痛苦,用煎熬形容都不为过,否则我也不会读这么长时间。《大黄蜂》实验性很强 ,形式很新颖,角度很独特。不过我觉得内容真的很凌乱,似乎对于作者来说,写作形式重于内容 ,他根本没兴趣讲故事,实际上我不支持小说往这个方向发展。小说之所以是小说不是其他,我认为还是要重视故事性。至于形式是否新颖,其实相比故事性真的是次要的。光有形式没有内容,我感觉就和愚人食盐差不多。我不太想管别人怎么看我这番言论,毕竟我只是个普通的读者,不是什么文学大家,我只是简单的说一下自己的真实看法。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0-12-06 20:56
                            回复
                              我为什么觉得不该骂丁真?
                              最近收到了一些质疑,有关于我宣传丁真的事。大概说我有些粉饰太平、不关心劳苦大众的意思。其实这个宣传真的出于文化和旅游的角度,甚至跟颜值都没什么关系 他第一次出来的时候我甚至有点get不到他哪里美。
                              我的宣传主要是看着央视那边发的所以跟着发的,而且平时我也报这方面的事,所以比较关注,除此之外真的没什么了。
                              我觉得就算我有错我的确是推波助澜,那丁真本身真没什么错,他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走红了,这个时间段恰好有很多敏感事件而且至今没解决。之前因为颜值走红的人也不只一个,不能把他这分从天而降的幸运扯到“读书无用论”上。若是这件事真有什么问题,那也是一些社会和人性上的问题,不是他本身有什么问题,大可不必对他有那么大恶意。我觉得有些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挖掘和思考,而不是把丁真当成一个靶子发泄自己的不满。
                              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昨天有人莫名其妙走红,今天有人莫名其妙走红,明天还会有人莫名其妙走红。这是媒体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发生的一种现象,网络只是推波助澜。如果这个人的走红,对更多人的生活是一种帮助,那我肯定赞成。你可以愤愤不平为什么寒窗苦读不如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这种问题我十几岁就想过,现在仍然感觉这是不对的。只是我只谴责这种现象从来不会谴责那个人,只要他没做什么坏事。这就好像有人彩票中了五百万,你不能跳出来说“你凭什么中奖,你这样不劳而获没资格去领奖,你对不起天天劳动的人。”
                              我有点怀疑网上脏话连篇还说不到重点的人,是不是都不超过二十岁?二十出头的我几乎和社会和解了,有些东西虽然畸形但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我学会了接受,因为就算不接受,日子仍然要那么过。而且如果拥有这份从天而降的幸运的人可以好好利用这份幸运,帮很多人,那我有什么理由骂他?难道这有什么坏处吗?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0-12-11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