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吧 关注:15,069贴子:77,521
  • 3回复贴,共1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
古代什么职位最危险?不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不是位居东宫的太子,也不是六宫之主的皇后,而是独揽大权的辅政托孤大臣,自古以来凡居此位者结局大多只有两个,推翻皇帝自己上位或被皇帝清算。诸葛亮开创了权臣的第三个结局,即君臣和睦,互不猜疑。
其实能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可谓逆天。一般而言作为托孤大臣,独揽大权,架空皇帝,肯定会有很多人前来依附自己,势力必然膨胀,皇帝很难不产生忌惮,再加之身边小人离间,保障君臣和睦难度很大。作为实际的执政者,在执行政策时难免得罪部分人的利益,甚至得罪皇帝,一旦失去权力极有可能被反攻倒算,所以在互不信任的前提下托孤大臣往往踏上一条不断揽权以求自保的不归路。
从自身而言一朝掌握无上权力难免陷入利令智昏的地步,即便自己修养很高也保不住下面的家眷、家奴仗势欺人。霍光对于汉朝也可谓兢兢业业,但其妻霍显为了能让女儿上位居然毒死汉宣帝原配皇后。霍光的家奴也仰仗主子的权力作威作福,有首《羽林郎》的乐府诗便刻画了霍光家奴冯子都仰仗主子势力胡作非为的嘴脸。
所以自古以来托孤辅政大臣下场一般不外乎被清算或上位两种。从霍光、王莽、司马懿到西晋的杨骏,再到宇文护、杨坚,乃至明清的张居正、多尔衮、顾命八大臣皆未能跳出这个怪圈。唯独诸葛亮,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好色、不酗酒、不纵情歌舞,不以公谋私,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自表后主》
临终前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儿子、弟弟,却仍不忘以德勉励其子诸葛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诸葛亮几乎是汇集了古代儒家所提倡的所有品德于一身的楷模,论才智萧何、韩信、王猛皆是一代人杰,丝毫不亚于诸葛亮,论权力司马懿、桓温、高欢、宇文护均独揽大权,论品德历史上坚守儒家道德操守的名臣也不少,但是集智慧、权力、道德于一身者只此诸葛亮一人。


IP属地:安徽1楼2018-01-02 20:24回复
    历史上的丞相:又高又帅气质又好
    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
    历史上政治地位
    历史上六大政治家: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
    历史上军事地位
    唐朝武庙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宋朝武庙十哲:管仲,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郭子仪,田穰苴,孙武,范蠡,乐毅
    元朝:《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文学才华:丞相从来不卖弄文采词藻,但是句句真情实感。
    《出师表》《诫子书》千古流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被历代书法家喜爱,此外还有《论交》《论光武》《论诸子》《论让夺》等。还有军事作品,以及兵法推演等。
    另外,说丞相是全才是因为除此之外,他还会音乐,绘画,书法,发明,建筑,水利,法律,天文,兵器学,农业学,还会冶金,制作盔甲等等等等。


    IP属地:安徽2楼2018-01-02 20:25
    回复
      历史评价(这群人可都没看过演义)
      李白: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李商隐:管乐有才真不忝,梁父吟成恨有余。
      杜牧: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元稹: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刘禹锡: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孟浩然: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陈子昂:犹悲坠泪碣,尚想卧龙图。
      岑参: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杨万里: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
      王安石: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范仲淹: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王阳明: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
      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辛弃疾: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朱熹:英姿俨绘事,凛若九原作。
      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文天祥: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IP属地:安徽3楼2018-01-02 20:25
      回复
        我们看看他跟诸葛亮的对手戏。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天水等三郡不战投降。曹真领兵出击,张郃大败马谡于街亭。诸葛亮退军,带走当地千户百姓。第一次北伐,双方各有胜负,总得来说,应当算是曹真小胜。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强攻陈仓,不克。闻曹真大军将至,退军。退军时反杀追击将领王双。虽然如此,但诸葛亮劳师远征,却几乎一无所获,最多只能算平手。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成功占领武都,阴平二郡。大胜。这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大战果。
        第三次北伐后,曹真主动进军,不料连日大雨,无奈退军,不就病逝。
        总的来说,前三次北伐,诸葛亮和曹真互有胜负。只能说天不假年,曹真早逝,唯一一次进攻机会也被大雨破坏了。应该说,这不仅是曹真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因为曹魏的主动进攻固然是挑战但也是机会,官渡,赤壁,都是防守方以少胜多逆转强弱之势。当然,这说远了。
        我们看看司马懿接手后的“功绩”。
        第四次北伐,被割军粮,被阵斩3000人,还把最后的五子良将张郃搭了进去。注意啊,张郃自己说了,不能追,司马懿强行要求追的。
        第五次北伐,司马懿老老实实当缩头乌龟。不久诸葛亮病逝


        IP属地:安徽4楼2018-01-02 20: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