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十三吧 关注:1,443贴子:103,647
  • 10回复贴,共1

熊氏大易经浅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次发帖,还是在格斗十三吧。在格斗吧应谈格斗,但我想作为一个格斗家强壮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应3000哥邀请,我厚着脸皮装装大师来谈熊氏大易经以下简称熊易。
熊易乃民国武术大师熊长卿前辈家传秘本,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易筋经。它的特别之处是可以叠骨,未成年的练习功成后可以叠骨,力增数倍。因为我接触的时候已经过了年龄,所以对这方面不作阐述。具体的练习方法,网上流传甚广,主要是精武李老版本,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来练习,对此也不作说明了。那么今天发帖的目的,就是说下熊易练习时的好处,不好处,以及上火的问题。
先说好处,熊易是内壮呼吸型易筋经,经常练习可以增强内脏功能及抗击打能力。因为内脏很强,所以你会觉得气很足,力气大,就连酒量饭量也会变大。另外,那方面的功能也会很强。第二个好处便是伸筋拔骨,所谓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就算练不出神力,也能延年益寿,可谓老少皆宜。第三个好处,它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动作简单,四肢健全者不论男女老幼皆可练习。幼儿练习有助发育,年轻人练习三年五载可力大无穷,至于老年人,上面说过了,延年益寿或有百年之龄。
说说不好的地方吧,便是时间太长。整套练下来一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功力深厚了则是更长。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时间吗?现代人无论工作或者学习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的,所以我建议每式最多三十六次呼吸,这样既有效果又不至于占太多时间,毕竟还是要生活的。
除了时间问题,还有比较关心的上火的问题。练过的朋友都有过这方面的困惑,怎么才能不上火。我原来也是不知道的,直到看了一个前辈高手的帖子才知道的。熊易共有十四势,这十四个动作必须按照顺序来练,比如第一式握拳呼吸,这是升血压的,那么到了第二式下按呼吸就是降低了。具体百度有戏说熊氏易筋经的文章,各位有空可看看,那里有更详细的阐述。还有一个关于如何筋骨用力的问题。很多初学者练习时往往肌肉紧张,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肌肉用力,已经成了习惯了。那么如何筋骨用力呢?熊易中说的很明白了,拗手指同时向下向前向上或者侧推,不同的动作但用力的都是筋骨。
以上是我的浅见,其中也有不少疏漏之处,如果各位兄弟感兴趣,可以随时问我相关的问题。暂时就写到这里了,欢迎各位大神来喷,互相交流。我们的目标是,相互指正,共同进步,成为一流高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03 10:59回复
    熊 氏 大 易 筋 经(附完整图) 2010-04-25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水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今年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余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饮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县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陈序
    余十四岁开始学拳,凡武艺书籍莫不留心,初见《易筋经》,于其命名不无疑焉。以常识未充,未敢妄事论定,私心自忖,筋亦能易乎?阅古本《易筋经》,其意“易”字是改变之意,“筋”是肌肉,“经”是方法。总言之,是改变肌肉之方法。医家生理,谓人身细胞,七年一易,是否如此,尚待证实。
    “易筋经”之练习,实为坐马用气运血,以“易筋经”三字统其名,未尝不可。余于一九二○年到广州,协助地方人士成立精武体育会,由陈铁笙之介识熊长卿先生,与谈武术数日不倦,其家人子女无不精修武术,曾为余言,彼练“易筋经”,能叠骨,余甚奇之,以匆匆旅人,未求进修。长卿以善武功,年八十余始卒,足证武术之于寿命有莫大关系焉。
    一九五七年,余修武术发展史,遇精武老同志李佩弦君;相谈往事甚欢。彼出熊长卿先生《易筋经》本,是为长卿家传秘本,仅传于彼,邀余作序。因复忆三十七年往事,并知易筋经对于健康之妙用,尤其熊氏家传叠骨本,今佩弦既得其真传,一幸事也。李君服务精武数十年,足迹遍海内外,年五十余仍致力武化不懈,其编此书,旨在广传秘要,使此寿人世学术遍及于众,李君诚一新时代之武术专家也。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 陈公哲
    李序
    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尝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迥异,盖秘本也。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术,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询。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致强之道,实赖易筋之功。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据谓久习此法,气力不期而自增至。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第二级宜于初发育之少年。第三级之练力法,数年纯功可臻力士地位。余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效。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授家传方式,绘图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毋忽诸。   癸未季秋 李佩弦 序于羯磨草庐
    练易筋之实效
    吐纳术乃中国独有之技,是篇亦吐纳法门之一种。故练气者占多练体者较少。查各种气功本原多从佛家传出。佛家之气功则以印度康藏为著。大密宗气功有九接风宝瓶气拙火定等。惟习此法要有师承及长依师,万勿以一知半解妄自练习也。至易筋练气系属粗浅功夫而矣。然数载纯功,内脏必强,气力必增,则又令一般学者发生无限兴奋。余主持广州精武体育会时,曾有几位长者研究,其中有虚不受补者,有常见头冷者,有消化不良者,有胃病肺病者,只习第一级至四式,两月内竟次第收获良好转变。后来,人各一方,数载分散,忽有相值,但均觉精神饱满。询以经过,皆云藉练易筋法不断,故战胜一切病魔,易筋功效有如是之大。诚人类健康之保障,抑亦弱者之救星也。仅述一二俾资印证。
    上海精武体育会 李佩弦 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7-03 11:54
    收起回复
      稍后继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03 11:55
      回复
        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注意:谷道提起,气沉丹田,肾囊收缩。
        第三级第二式(图十四)俯仰呼吸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此式用指最难,但动作一俯一仰,由少增多,循序渐进,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大拇指,为达到最高峰目的。
        无病之人习此式,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自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摺铜钱。此式发展大胸筋、后膊筋、三角筋、两头筋,前后腕腿各部均有相当发展,动作宜慢。
        注意,此动作,凡患肺病、心脏病,胃病者不宜练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7-03 12:02
        回复
          这是全部的功法了,都是网上摘抄的,属于李老所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7-03 12:03
          收起回复
            熊易的最高境界是第十四式,指上功夫好的可以直接上手。各位,上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7-04 07:34
            回复
              我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7-04 22:51
              回复
                指力臂力腰力腿力,练出来了就成了,说白了就是练力气的,古代的盔甲兵器都很沉,没力气的上战场就是找死,武功再高也是等于零,所以要练力气,所谓力大能做官就是这个道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7-05 12:33
                收起回复
                  工作了,下班有空接着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7-05 12:34
                  回复
                    多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07-07 19:43
                    回复
                      哈哈,没问题的,路总是一步步走的,不要急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3-21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