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挖掘整理民间艺术遗产,盾牌舞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活化石”,以其独有的特色重新在永新乡村闪烁光芒。1953年,盾牌舞有幸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之后,原东北军区文工团将盾牌舞带到朝鲜和前苏联等国演出;1957年,南塘村的吴王生等十几名民间艺人在江西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中表演了盾牌舞;同年又赴北京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获优秀节目奖;1984年,盾牌舞被江西电视台选为民族民间舞蹈集锦节目之一录相,上了屏幕;1987年,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两次将盾牌舞搬上银幕。
枯木逢春发新芽 浴火凤凰更娇媚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经济大潮的冲击,盾牌舞这种被称作“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已经鲜有人问津,再加上懂得盾牌舞表演的老艺人相继过世,青黄不接的形势相当严峻。为此,从1998年开始,永新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人员下到盾牌舞发源的南塘村调研,并找来十几年前编辑好的民舞集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做给尚健在的吴文炎、吴后发等老艺人看,直到老艺人满意为止。经过无数次修改、整理、排演,盾牌舞终于“起死回生”。
重新包装“脱胎换骨”的永新盾牌舞,剔除了封建宗族迷信成分及部分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剧烈动作,增加表演及乐队人数与现代舞蹈(包括摇滚、街舞)技巧、打击乐等,使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更加文明精彩、引人入胜。
1998年元宵节,由九位南塘村青年农民组成的“泥腿子”盾牌舞表演队,来到永新县城参加了万紫千红庆元宵活动。当清新朴实、带着泥土气息和阵阵稻香的盾牌舞进入数万市民的视野时,全城轰动了。广大市民啧啧赞叹:想不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祖先那里,珍藏着如此气势恢宏、美仑美奂的民俗瑰宝,真是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美不胜收啊!随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江西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纷纷前往盾牌舞的发源地——龙源口镇南塘村采风采访,记者们不仅为土得掉渣但美得令人心醉的盾牌舞所震撼,还被村里纯净古朴的民风、古色古香的建筑所感染。南塘村,成为散发无穷魅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2001年开始,该县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盾牌舞表演新秀。针对南塘村盾牌舞表演队成员为青壮年,农闲时大多数外出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可能回乡的现状,宣传、文化等部门决定召开一系列培训班,重点从县、乡机关干部中培养一批文艺新人来传承盾牌舞艺术。县文化馆的干部日夜奔忙,修改再修改,力争使盾牌舞表演更加成熟完美。一位已经退休的文艺创作骨干吴谷,也兴致勃勃地参与盾牌舞的创作和修改。到目前为止,全县懂得盾牌舞表演的人数已从十年前的寥寥几人上升到200多人,盾牌舞表演终于“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功摆脱了人才断层。
枯木逢春发新芽 浴火凤凰更娇媚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经济大潮的冲击,盾牌舞这种被称作“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已经鲜有人问津,再加上懂得盾牌舞表演的老艺人相继过世,青黄不接的形势相当严峻。为此,从1998年开始,永新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人员下到盾牌舞发源的南塘村调研,并找来十几年前编辑好的民舞集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做给尚健在的吴文炎、吴后发等老艺人看,直到老艺人满意为止。经过无数次修改、整理、排演,盾牌舞终于“起死回生”。
重新包装“脱胎换骨”的永新盾牌舞,剔除了封建宗族迷信成分及部分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剧烈动作,增加表演及乐队人数与现代舞蹈(包括摇滚、街舞)技巧、打击乐等,使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更加文明精彩、引人入胜。
1998年元宵节,由九位南塘村青年农民组成的“泥腿子”盾牌舞表演队,来到永新县城参加了万紫千红庆元宵活动。当清新朴实、带着泥土气息和阵阵稻香的盾牌舞进入数万市民的视野时,全城轰动了。广大市民啧啧赞叹:想不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祖先那里,珍藏着如此气势恢宏、美仑美奂的民俗瑰宝,真是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美不胜收啊!随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江西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纷纷前往盾牌舞的发源地——龙源口镇南塘村采风采访,记者们不仅为土得掉渣但美得令人心醉的盾牌舞所震撼,还被村里纯净古朴的民风、古色古香的建筑所感染。南塘村,成为散发无穷魅力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2001年开始,该县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盾牌舞表演新秀。针对南塘村盾牌舞表演队成员为青壮年,农闲时大多数外出务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可能回乡的现状,宣传、文化等部门决定召开一系列培训班,重点从县、乡机关干部中培养一批文艺新人来传承盾牌舞艺术。县文化馆的干部日夜奔忙,修改再修改,力争使盾牌舞表演更加成熟完美。一位已经退休的文艺创作骨干吴谷,也兴致勃勃地参与盾牌舞的创作和修改。到目前为止,全县懂得盾牌舞表演的人数已从十年前的寥寥几人上升到200多人,盾牌舞表演终于“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功摆脱了人才断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