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菊吧 关注:3,024贴子:31,478

回复:【圣诞贺】关于完全听不懂老公在说什么的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这星期可以更新(*>.<*)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1-05 20:48
回复
    求更新(>_<)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08 19:51
    收起回复
      怎么还不更新(⊙_⊙?)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1-09 22:12
      收起回复
        写完才发现是第二天凌晨了
        -----------------------------
        【性感】
        1906年,伦敦全部地铁实现电气化。
        “所以要来坐一下伦敦的地铁试试吗?”亚瑟问道。
        “好啊。”已经在伦敦四处看了一天的菊已经面带倦容。
        亚瑟隐隐地觉得菊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逼着自己陪他,这让他有点难过:“如果你累了的话……”
        “不累,我很想去看看呢。”菊好像觉察出了亚瑟的担忧,又补了一句:
        “真的不累。”
        说完这句话半小时后菊在地铁上枕着亚瑟的肩睡着了。
        在地铁穿梭的声音中,亚瑟突然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柔软的重量,侧头一看,是一头黑色的发。
        亚瑟忽的感到一阵热潮从小腹往上涌,心脏因为异样的激动而砰砰直跳。
        是的,我爱他,为什么不呢?难道我还能选择不爱像那样的一个人吗?这样,所有的狂喜和失落都可以解释了。然而,一个国家可以承担千万生命,却不能承受爱情之重。我,我和他,将怎样应对这份感情才好?
        这使亚瑟害怕。另一件使他害怕的事是,他勃/起了。他不得不用公文包掩饰。
        多年以后亚瑟向菊谈起这件事,菊对他的生理反应非常的不解。他解释说:
        “你不知道,你睡着的样子很性感。”
        “什么?性感?你说我吗?”亚瑟的解释只能招来菊更大的不解。
        这很自然,因为在菊的心中,性感是指“十分地具有性别特征”,这和社会对两性形象的既定看法是分不开的。作为男性,被形容“性感”即意味着修长挺拔的身姿和宽阔的双肩,然而这都是他所没有的。
        在他记忆中,第一次觉得一个男人性感是很久以前(久到他忘记是哪一年了,只记得那时他还住在日式的房子里)亚瑟在他家留宿,早上起床之后,亚瑟向他询问有欧式的洗漱间没有,菊说没有,于是亚瑟向他讨要热水。
        他把热水送过去以后,从门外朝门里偷看,他看见亚瑟开始剃须。
        那是他第一次看见手动剃须刀。
        他看见亚瑟对着他的镜子仔细地抹匀脸上的剃须膏,他看见亚瑟抬起下巴性感地清理残余的白色乳膏。他从没见过一个人身上有这样优雅的男子气概。他脸红了。
        最后亚瑟用热毛巾仔细擦干净脸,然后发现了他笨拙的偷窥。
        “你看什么?”
        菊方寸大乱:“对、对不起!”
        亚瑟用在礼节与调侃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的语气说:“你没见过剃须刀吗?”
        菊慌乱地说着一些“ 打扰了”之类的话,退了出去。
        在亚瑟这里,“性感”里的“性”不是作“性别特征”,而是作“性/爱”解。“性感”是指“使人想与之做/爱”。亚瑟记得坐地铁的那一天后他无法控制地想象菊会用怎样的一种神态和他接吻、拥抱、翻滚。他赤/裸的样子是怎样的?他会怎样呻/吟?他会绷紧身体还是瘫软的任我摆布?亚瑟尽力想象却想不出。
        几天后亚瑟给菊递了张纸条:“我有一个私人的请求:你愿意同我共进晚餐吗?——反正你一定要吃英国菜的,不如早做好心理准备。”
        菊赴约了,晚饭后三小时,亚瑟听到菊在一边回应他的吻一边说:
        “我爱你。”
        “是吗?”他开始褪去彼此的衣物,“那还真巧。”


        22楼2015-01-10 00:40
        回复
          楼主写的好棒,对文化差异什么的了解非常丰富,而且,我似乎看到了一点点肉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1-10 07:26
          收起回复
            同楼上,肉渣也很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1-10 09:10
            收起回复
              原来是有肉渣的(>_<),,理解能力不行,感觉看的迷迷糊糊很,抱歉哈!,另外辛苦了,好好加油,不许弃坑哦!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1-10 09:52
              收起回复
                现在看了好几遍,终于明白了T^T【→_→你脑子里都在干什么啊!】同亚瑟想象不出来,【才怪→_→】
                那啥,下次更新是什么时候?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1-10 10:04
                收起回复
                  wow ……“你愿意同我共进晚餐吗” 啧啧啧。
                  好奇小菊当时到底是看懂了呢还是没看懂呢……虽然也是含蓄的表达,不过和日式的还是不一样呢。
                  如果让小菊递个纸条大概是 “今晚月色很美” 之类的吧www
                  我就意思意思的看着这纸条不说话,不过要是小菊不小心说了这句话也许更有意思……


                  27楼2015-01-10 19:24
                  收起回复
                    求快更新!(>_<)【等不及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1-16 12:13
                    收起回复
                      来催更的@( ̄- ̄)@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1-16 22:29
                      收起回复
                        \(//∇//)\那个……脑补小菊收到纸条的反应


                        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5-01-17 00:31
                        收起回复
                          还有团子\\\ 英团子藏的那个是……嗯,那啥


                          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15-01-17 00:38
                          收起回复
                            【非如此不可】
                            “我要见他。”亚瑟执拗地看着比他高半个头的阿尔弗雷德。
                            阿尔弗雷德耸了耸他的眉毛:“他说他不想见任何人。”
                            “我要见他。”亚瑟重复以示坚决。
                            “那随你的便,”显然地,阿尔弗雷德不想掺合他们之间的事,“走廊一直走到头左转第五间病房。”
                            亚瑟走到那间病房前,推开了门。
                            “请出去。”隆起的白色被子里传出了菊的声音。
                            “是我。”
                            “滚。”
                            亚瑟无视了他的愤怒,走向前去把手搭在那团被子上:“转过脸来,让我看看伤得怎样。”
                            “不!”那是带着哭腔的尖叫。
                            “为什么?”
                            “我不要……”菊把自己藏在被窝里,发出压抑的哽咽,“不要让你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
                            亚瑟终于遇到了他最担心的事。
                            在长久的相处中他发现菊相信一件在他看来非常荒谬的事情,那就是历史的规律。菊相信,历史的发展有一个趋势,而且这个趋势是好的,也就是说,菊相信他已经掌握了历史的规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乌托邦的降临。所谓历史的规律与教徒相信的命运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是不受某个人格化的智慧(比如神)掌控的。它被认为客观存在,人们可以用它来解读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大致去向。因此,在菊的世界里,未来已经注定,一些东西的发生是必然的,是非如此不可的。
                            亚瑟想起那次他们在香/港决定殖/民/地的归属。菊说:
                            “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我将在这个世界建立起各国‘各安其位’的秩序,那时将不会有战争,为了这个目标,现下有必要做出一点牺牲。”他顿了顿,用德语说了一句:“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
                            亚瑟知道这句话。从前,一个叫德门伯斯彻的人欠了贝多芬的钱,后来,这位伟大但拮据的作曲家在这个人面前提起这笔账,同样拮据的那人满面愁容地问:“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吗)?”贝多芬大笑道:“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这偶然的灵感被他当作四重奏记录下来。多年后,他重看这笔记,把它写进了他的第135曲中,作为四重奏重现。


                            33楼2015-01-17 01:00
                            回复
                              菊似乎是被这曲子里雄浑悲壮的合唱打动了,他或许听到了历史潮流的不可抗,和一种坚定有力的决心。但是他不知道这不可抗的、宛如必然一般的“非如此不可”是因为这样偶然而轻松的缘由而诞生。如果那天贝多芬没有提起这笔账,这雄浑的“Es muss sein”会出现吗?
                              亚瑟认为,我们观察历史,或许能总结出一些趋势,但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因为历史只会发生一次,我们将永远没有机会回到当时,验证我们的做法是不是正确,我们的选择是不是非如此不可。
                              十几个世纪之前,罗马征服不列颠,不/列/颠人的波迪卡王后奋勇反击,宁死不降,但罗马人却采用怀柔政策逐步软化不/列/颠,最终,把她变作罗马的一个行省。当时不/列/颠人应该采取更保守的态度吗?
                              十几个世纪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亚瑟·柯克兰参照他的祖先的悲惨遭遇,面对日益壮大的纳/粹势力选择牺牲捷/克的利益以换取和平。然而战火却依然燃烧至伦/敦。当时他应该更激进吗?
                              谁也不知道,因为历史只有一次,我们谁也无法像在实验室里一样精准重现过程,控制变量以得出结论。既然无法判断正误,我们又有何自信自称掌握了历史的规律?
                              想到这里,亚瑟俯下身去把被窝里虚弱的身体抱住:
                              “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吗)?”
                              菊沉默了,然后他把头从被窝里探了出来:“亚瑟。”
                              “嗯?”他看见菊的脸上,原本左眼应在的地方被纱布包裹着。另一只完好的眼睛蓄着眼泪。
                              菊把头埋到他怀里:“好疼啊。”
                              亚瑟说不出话,只能轻吻他的发旋:“会过去的。”


                              34楼2015-01-17 0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