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别院吧 关注:903贴子:14,295
  • 0回复贴,共1

关于格物致知的本义和方法(没失传,但几近失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说没失传,但又几近失传呢?其实是出于春秋古语与后世古语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断代,原本的古文其实是各地方言俗语,有通用的也有不常用的。写的人明白它的意义,本地本国的人或许也明白,而外地外国之人就只是大概知道其义,很多都只是属于大略的泛泛之知,随着传习渐广,渐渐被当成了通用的书面语言,但其本义也逐渐难以考证不为人知了,现在只能在某些地方偶尔能发现有书面古语其实就是当地方言俗语的例子。当知道那些语言的真正本义时,往往会对相关古文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种很真切、很贴切、很生动的感觉。可能扯远了点,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传承上的某些原因,格物致知的本义与方法往往是人云亦云,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其实格物致知是古代人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一种具体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这个方法并没有失传,反而是传得很广,但也有些内容与作用没有详细具体的说明了。
那么,什么才是格物致知呢?其实很简单,但也很难,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行。到底何谓格物致知呢?专注其物,与物相应,契于寂然,感而遂通,通而自知,不劳思虑,不假外求,寂然不动,感而遂同天下之故。同则不二,尽物之性。


IP属地:云南1楼2014-01-04 16: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