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 写断的噱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整篇《夜明珠》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主要写夜明珠国宝失窃案,行文沉重,是为“夜”;后半部主要矛盾渐渐明朗化,快意恩仇,是为“明”。对夜明珠国宝大案,前半部结束时终于破获,但这启案件所造就出的新生命林熙敏,她的生活才即将开始。严格的说,林熙敏作为真正的林熙敏,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是为“珠”。
因为在整个前半部中,林熙敏的生活和感情显得虚无缥缈,这也是她从林熙明转变成林熙敏的必要的过程。然而伯大用他精彩的笔墨将这个过程写得感人传神,更给了读者无尽的期待。曾经一度辍学的小敏,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关心起学习的好坏,关心起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自己现在有拥有的身份,更是渐渐拥有了普通女孩所应该拥有的情感。不得不说,这正是整篇小说最为感人的地方,因为生活把人(敏)变成了鬼(明),也因为得到了爱把鬼(明)重新变成了人(敏)。
但是夜明珠的后半部,其情节却依然不甚轻松。如果说前半部讲的是大案,后半部就开始真正涉及到黑道和毒品等性质恶劣的社会问题了。这些问题因为较为敏感, 加上书评者水平实在有限,所以就不在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了。就如伯大所言,“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是野性和理性残酷碰撞下的灼热火花、道德和法律间的游走选择、那一阵阵情绪波澜中的伤痛……”《夜明珠》为什么不同于其他变身小说的格调,就是因为整篇文章阐述了人格的价值,也就是从林熙明转变成为林熙敏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PS:以下部分内容包含资深网友们的评论,在此整理出来作为《夜明珠》后半部分的作品描述,狐狸也将在原书评上补充出新的内容,希望能够更全面更直观的让大家能够看懂夜明珠的内容。
纵观全文,可以说小敏在出生后拥有着完整的第一人格“林熙敏”,乖巧听话,孝顺可爱;但因为生理疾病和生活因素,在她十四岁时畸变出了第二人格“林熙明”,这一点在手术之前都有过相当的交代(自我心理暗示,也是夜明珠没有半点百合情节的原因);而随着夜明珠一案的开始,手术后小敏被压制的第一人格重新开始苏醒并顽强展现出来,并且终于在前半部结束后得到了真正存在的机会。因此在后半部中,小敏的性格非常的不稳定,让人心痛。
但林熙明和林熙敏,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小敏?是否林熙明的意识渐渐被林熙敏所替代;还是说两者并存,林熙明在后半部中仅仅被无意隐藏了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结合后半部分争议最大的几个疑点,则构成了全文的第二条故事的暗线。可以认为汪海利用小敏的时候,小敏已经有所察觉,仅仅抱着一种对于终生残疾的汪海的一种愧疚心理,小敏没有想过揭穿汪海,心甘情愿得被利用,即使自己受伤,也潜意识地认为这是欠下平民会死去的十个兄弟的“债”。这可以说,是林熙明曾经的人格在左右着她的行为。
一,诱杀2.3凶杀案的凶手——大风二手车公司的犯罪嫌疑人时所留下的明显破绽:散落的头发,带有自己指纹的刀片,残留了迷换药的酒杯以及前后被大海拍下的照片等等。对于曾经是林熙明的小敏来说这是否粗心了呢?还是说这是“林熙明”在犯罪现场刻意留下的线索,等待着周凯或是其它警员来抓补“林熙敏”呢?如果是这样,小敏完全可以利用这次行动点醒汪海和李小兵不要再自不量力地进行所谓的报仇,也回避了直接面对聂阳和聂盛华情况。至于没有对凶手留下致命的伤害,或许是人格中的潜意识里给“林熙敏”留了一条后路?同时留下一个坑,来确定当时是否真得给汪海利用了“林熙明”报复“林熙敏”?不然在事后,小敏也不会纠结地对自己说“林熙敏,你连杀个人都不会”,“他是我杀的,他不是我杀的”之类的话来。可以看出,潜在的林熙明人格和现在的林熙敏人格正在作着激烈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