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吧 关注:8,116贴子:87,407
  • 13回复贴,共1

居正绝对没有侵夺辽王府邸,实地考察+史料佐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侵夺辽王府邸的说法,流毒于明末清初,直至现代。


1楼2011-04-25 11:00回复
    同疏“起大第于江陵,费至十万”的说法,是指张居正在江陵城里修府。府邸的花费,一部分为万历帝赞助(皇帝对师相的讨好);另考虑到官俸极低,其他或有张居正为官的一些灰色收入。这个我不辩。十万银修府邸,数据是否真实,无从考证;如果是真的,并且被时人认为是铺张奢靡,那么张居正确实有不察之责。


    5楼2011-04-25 11:17
    回复
      但是请注意,刘台疏并没有提到后世传说的“侵占辽王府邸”!根据实地考察,故辽王府与张府分别位于江陵城内的不同方位,府内陈设也大为迥异。详见陈礼荣先生的考证文章。实物证据比什么都有效!


      7楼2011-04-25 11:22
      回复
        回复:6楼
        我稍后再看你回复。现在是在线写,都是我对该案的个人看法。亲等一会再回复吧。


        8楼2011-04-25 11:23
        回复
          此事再次被提起,是在张居正死后由万历策划推动的“反张风潮”中。在无数上纲上线的奏疏中,有一封羊可立为辽王遗孀代言的上疏,疏言:1.张居正父亲侵占了辽王府的祖坟;2.张家人从她府里抢走了大量财宝。
          ——请注意!辽王妃的诉状,还是没有提到侵夺“府邸”。
          而该疏第二点罪状,正是万历认定张居正有大量财产,从而动了贪念的原因。
          关于这两条罪状的真实性:第一条已由考古实证证伪,第二条可由万历一伙把江陵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得到令他们满意的财物的事实,来证伪。


          10楼2011-04-25 11:33
          回复
            又,参考万历帝针对此事先后发下的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所述张居正罪状,与辽王妃奏疏是完全相同的两条,只说“祖坟”和“财物”。
            随后的第二道圣旨,口风有所变化!出现了暗示侵夺辽府田产的字眼。我现在仅凭记忆难以复述原文,只能说个大概,但此二道圣旨都是有据可查的。
            这里边有两个问题:1.作为苦主的辽王妃没有提出的指控,万历为什么敢给它坐实?2.万历好像忘了最关键的事情:辽王早已被削藩,哪里还应该有甚么田庄?
            私人看法是:贪念作祟,丧失最基本的理智与良心。枉称金口玉言,连语句间的前后矛盾都不顾及了!


            13楼2011-04-25 11:42
            回复
              回复:11楼
              我正要说啊,你别急嘛。关于最终罪名的坐实。


              14楼2011-04-25 11:43
              回复
                私以为,正是万历这第二封谕旨,才从根本上给张居正“侵夺辽王府地田产”落锤定音。改“坟地”为“田亩”,性质变为侵占他人良田,更证明了张居正是贪官。
                最高指示一下,底下各级官员的调查取证什么的,基本都是走形式了。这个案子里边黑幕重重,堪与当初严嵩抄家案被当权者夸大扭曲的程度相提并论。当时的官场除了个别人,几乎没有良心话!墙倒众人推。


                15楼2011-04-25 11:51
                回复
                  “掘墓”的说法,也是“侵夺祖坟”说法的变形。本来就是诬告,后又进一步扭曲,极尽丑诋之能事。


                  16楼2011-04-25 11:54
                  回复
                    好了,不管有多少扭曲附会上去的罪名,但从文献上看,至少直到万历十二年,官方舆论在此案上还止于“侵夺田地、财物”,仍然不见有侵夺“府邸”的说法。而此案在民间被传成什么样子,无可考察。
                    到明末清初,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不知取材于何处,竟将事情写作:张居正霸占辽王的府邸,是因为他小时候到这座府里来,羡慕垂涎其壮丽美好,所以长大后拥有权势就处心积虑地侵夺了它;并暗示辽王被废之事也有张居正的参与。私人读史至此,不由一声叹息:以讹传讹也不带这么传的吧?事情被传成这个样子,不知道中间经过多少人的歪曲附会、添油加醋。
                    


                    20楼2011-04-25 12:38
                    回复
                      而后,清修明史,在张居正生平本传上,多以王世贞《首辅传》为蓝本;而在此案上,参考了《本末》,所以初版《明史》里,“张居正侵夺辽王府邸”也是坐实的。
                      到了清康熙年间,张居正后人上书,要求辩诬,还祖先清白。官方经调查后答应了这项要求。今本《明史》终于不见此事。然而,很多研究者心中,张居正的这一“污点”还是存在的。例如朱东润著《张居正大传》等。
                      


                      21楼2011-04-25 12:45
                      回复
                        回顾一下谣言演变的过程:
                        最初,刘台奏疏。指责张居正修府太过豪华,并提到张居正侵占了原属于辽王府的田地。(私以为刘台不如把侵夺辽王府地替换成侵吞国有资产的好些,可能更有说服力。辽王藩号都没了还谈个毛的土地!)真实性无可考证。
                        之后,反张风潮中,羊可立代辽王妃上疏。控诉张居正抢夺辽王府内大量财货,并侵占王府祖坟。这两桩事基本都可以确定是造谣污蔑。辽王妃的目的是恢复藩号,但万历让她失望了。
                        再后,万历谕旨。变“坟地”为“田亩”。据说,并有地方官员调查佐证。疑点是:这么大的罪行,为什么辽王妃和羊可立先前要隐晦?参考分宜故事,调查取证的可信度较低。
                        再后,众口相传。变“府地”为“府邸”。具体变化过程不可考。至谷应泰成书,“侵夺辽王府邸”的罪名完全坐实,影响直到当代。
                        


                        22楼2011-04-25 13:00
                        回复
                          以上是我个人对此案的全部观点。写给小S,供商榷。


                          23楼2011-04-25 13:04
                          回复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谣言的进化是何等的可怕!现实中的大部分人,看重的并不是事情的所谓真相,人们要的只是“解释”。故而大抵只是凭借个人喜好对获得的只言片语进行任意剪裁拼接,以得到自己心目中自以为是的那个“真相”,并且因此心安理得。
                            PS 张居正侵夺王府案以外,另可参考我近期写作的《徐阶、高拱恩怨始末》一文第三节“深文罗织”。关于高拱是如何被大众舆论认定“旷工寻欢,以图生子”,并记于史传的。起初的胡应嘉的弹劾奏疏完全没有提到此事,但舆论被当权者巧妙操纵引导,大众的眼光逐渐聚焦于可以被丑化的字眼细节。而谣言是不断进化的,王世贞的说法和沈德符又不一样,大体趋势是:越到后来,事情被扭曲得越严重;得到消息越晚的人,获得的高拱印象越被丑化。
                            


                            24楼2011-04-25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