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贞洋村,我们来到与之相邻的佛仔格村,这里也有一条红军古道——“芸佛古道”。它是该村通往金谷芸美村的游击队要道,东西走向,宽约70厘米,长约2公里。“当时,红军驻扎在这里,打过好几场仗,这里还是根据地呢,最多的时候,这里有红军1000多人。”吕永超面带自豪地说道。
走过红军古道,吕永超又带着我们,到了位于该村的红军小学。
红军小学,在佛仔格村吕厝垅角落,面积约400平方米,是一座土、木、砖混合结构的大厝。据介绍,其建于清末,是当地吴姓家族祖厝,现无人居住。革命时期,作为临时小学,供红军子女和当地村民子女上学用。“听老一辈人讲,当年有二十多个孩子在此读书,其中红军子女有十来个。”
“当时的红军部队很文明,很公道的,他们如有需要用老百姓的东西,有人在的,就当面按价给钱,没有人在的,东西拿去了,钱一样放在那里。红军还经常给村民讲道理,比如女人不要裹脚什么的。”吕永超说,他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些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