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分子互作机制
一、找SCARB2的互作蛋白
通过IP-MS分析发现MYC、HDAC3是潜在的相互作用蛋白(图2a)。Co-IP实验证实MYC与SCARB2和HDAC3互作(图2b-d)。Co-IP实验发现MYC和SCARB2互作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图2e)。此外,Co-IP还发现SCARB2的缺失增加了HDAC3与MYC的互作,而SCARB2的过表达减少了HDAC3与MYC的互作(图2f-g)。
二、确定互作的结构域
针对MYC的结构域构建不同突变体进行Co-IP实验,MYC的CT元件和 NTD结构域负责MYC与SCARB2和HDAC3的相互作用(图2h),表明SCARB2与HDAC3共享MYC的相同相互作用域。反过来,针对SCARB2的结构域构建不同突变体进行Co-IP实验,LD结构域的缺失显著降低了SCARB2和MYC的互作,表明LD结构域是互作的主要因素(图2i)。然后,评估HDAC3抑制对MYC与染色质结合的影响。ChIP-qPCR显示RGFP966抑制HDAC3增加了MYC与MYC靶基因的结合(图2j)。

图2
全文分享:《Nat Commun》解读:转录因子修饰影响其转录活性。SCARB2通过增强MYC转录活性驱动肝癌肿瘤进展。
如有相关科研问题,欢迎来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