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最治愈的4句话,读懂你就通透了
2025-03-25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表面阳光开朗像个小太阳,可私下却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难过;对外人和和气气,却总忍不住将自己最差的一面,给最亲近的人;明明做什么事都很努力,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别人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建议你读读心理学家罗伯特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故事主人公蛤蟆,看似生活得不错,实则苦恼颇多、心力交瘁。直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得以走出阴霾。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带领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其中最精辟的四句话,读懂的人会越活越通透。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书中,蛤蟆一开始找心理医生苍鹭咨询时,便推说是朋友让自己来的。苍鹭提议,如果是为减少朋友的担忧才来,那今天的对话便到此结束。因为只有真正为自己而来,才能获得心灵的治愈和成长。听完,蛤蟆急了,觉察到必须为自己负责,于是向苍鹭医生表明希望接受治疗的真实想法,这才正式开启心理咨询之路。没有人能叫醒一只装睡的猫,就如同没有人能要求或强迫他人做出改变。人之所以能改变,只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想改变。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生活十分邋遢,他的父母每天耳提面命,却无济于事。有天,他突然变得爱整洁起来,跟之前判若两人。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说:“我有天心情不好回卧室,看到满地狼藉的模样实在受不了,想着以后不能再这样,自那之后就全改了!”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真正改变你,除非自己愿意。如果只是想让父母满意、让朋友开心而做出的行动,都不会唤醒内驱力。只有当你真正想改变时,各种拖延、借口才会真正消失。就好比一个内在的发动机,不需要外在燃料,就能自行运转:想锻炼出好身材,哪怕打雷下雨,也会坚持运动打卡;想赚更多的钱,会主动放弃“躺平”,研究升职加薪或副业;想成功上岸,会甘愿牺牲休息时间来备考,力求杀出竞争者的重围。只有当主观意愿和改变自己的旅程同时开启,彼时的自我将因内在的觉醒,一路带你奔向理想的彼岸。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有一天,朋友老獾不请自来,跑到蛤蟆的庄园。刚进屋,它就一通点评:称自己从来不会像蛤蟆一样下午看电视,评论蛤蟆种的花不如自己种得好。紧接着又说,反正蛤蟆最近在看心理医生,不如校董的位置就给它来坐。蛤蟆气坏了,在心理咨询时就忍不住向苍鹭医生抱怨:自己被老獾搞得像有罪一样,以至于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有问题了。苍鹭回答,虽然别人会对我们偶有评判,但自我评判才是最苛刻的。深以为然。工作中,因发错一封邮件,便频频懊恼自己为何大意;生活中,因别人的一句阴阳,就整夜睡不着觉,胡思乱想;感情中,因对方的一个皱眉,便开始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殊不知,最容易陷入内耗的,往往是这些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却十分严格的人。
作家理微尘曾在书中写到:“不应要求他人成为圣人,因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要求自己全然无私,那样会陷入痛苦内耗。”人生是你的,选择是你的,最后买单的也只有你。诚然,自我批评是成长的动力,但若对自己太苛刻,做错一件事,自己就先崩溃,如此一来,还能留有多少力量继续前行?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好一点,才能放下重担,轻松前进。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书中,蛤蟆在面临父亲和朋友的挑剔指责时,从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能在事后自己闹情绪。苍鹭医生听完后,忍不住问蛤蟆,为什么每一次都变回弱小的自我?在他分析看来,蛤蟆其实是在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陷入不悦。这么一说,蛤蟆瞬间变得恼怒。苍鹭耐心解释,咨询的过程可能会让蛤蟆感到抗拒,但成长的道路注定艰辛,一旦熬过这一过程,将帮助它进一步了解自我,走向更深层的蜕变。博主@王彬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闺蜜一直抱怨久坐办公室身体僵硬,于是她便将自己的瑜伽老师推荐给了闺蜜。结果半年后,闺蜜看着反而更憔悴。一问才知道,闺蜜去试了几次课,但因为身体吃痛,认为瑜伽不适合自己而果断放弃了。
2025-03-25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表面阳光开朗像个小太阳,可私下却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难过;对外人和和气气,却总忍不住将自己最差的一面,给最亲近的人;明明做什么事都很努力,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别人什么都是对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建议你读读心理学家罗伯特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故事主人公蛤蟆,看似生活得不错,实则苦恼颇多、心力交瘁。直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才得以走出阴霾。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带领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其中最精辟的四句话,读懂的人会越活越通透。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书中,蛤蟆一开始找心理医生苍鹭咨询时,便推说是朋友让自己来的。苍鹭提议,如果是为减少朋友的担忧才来,那今天的对话便到此结束。因为只有真正为自己而来,才能获得心灵的治愈和成长。听完,蛤蟆急了,觉察到必须为自己负责,于是向苍鹭医生表明希望接受治疗的真实想法,这才正式开启心理咨询之路。没有人能叫醒一只装睡的猫,就如同没有人能要求或强迫他人做出改变。人之所以能改变,只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想改变。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生活十分邋遢,他的父母每天耳提面命,却无济于事。有天,他突然变得爱整洁起来,跟之前判若两人。问他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他说:“我有天心情不好回卧室,看到满地狼藉的模样实在受不了,想着以后不能再这样,自那之后就全改了!”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真正改变你,除非自己愿意。如果只是想让父母满意、让朋友开心而做出的行动,都不会唤醒内驱力。只有当你真正想改变时,各种拖延、借口才会真正消失。就好比一个内在的发动机,不需要外在燃料,就能自行运转:想锻炼出好身材,哪怕打雷下雨,也会坚持运动打卡;想赚更多的钱,会主动放弃“躺平”,研究升职加薪或副业;想成功上岸,会甘愿牺牲休息时间来备考,力求杀出竞争者的重围。只有当主观意愿和改变自己的旅程同时开启,彼时的自我将因内在的觉醒,一路带你奔向理想的彼岸。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有一天,朋友老獾不请自来,跑到蛤蟆的庄园。刚进屋,它就一通点评:称自己从来不会像蛤蟆一样下午看电视,评论蛤蟆种的花不如自己种得好。紧接着又说,反正蛤蟆最近在看心理医生,不如校董的位置就给它来坐。蛤蟆气坏了,在心理咨询时就忍不住向苍鹭医生抱怨:自己被老獾搞得像有罪一样,以至于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有问题了。苍鹭回答,虽然别人会对我们偶有评判,但自我评判才是最苛刻的。深以为然。工作中,因发错一封邮件,便频频懊恼自己为何大意;生活中,因别人的一句阴阳,就整夜睡不着觉,胡思乱想;感情中,因对方的一个皱眉,便开始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殊不知,最容易陷入内耗的,往往是这些对别人宽容,对自己却十分严格的人。
作家理微尘曾在书中写到:“不应要求他人成为圣人,因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要求自己全然无私,那样会陷入痛苦内耗。”人生是你的,选择是你的,最后买单的也只有你。诚然,自我批评是成长的动力,但若对自己太苛刻,做错一件事,自己就先崩溃,如此一来,还能留有多少力量继续前行?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好一点,才能放下重担,轻松前进。
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书中,蛤蟆在面临父亲和朋友的挑剔指责时,从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只能在事后自己闹情绪。苍鹭医生听完后,忍不住问蛤蟆,为什么每一次都变回弱小的自我?在他分析看来,蛤蟆其实是在无意识地配合对方,让自己陷入不悦。这么一说,蛤蟆瞬间变得恼怒。苍鹭耐心解释,咨询的过程可能会让蛤蟆感到抗拒,但成长的道路注定艰辛,一旦熬过这一过程,将帮助它进一步了解自我,走向更深层的蜕变。博主@王彬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闺蜜一直抱怨久坐办公室身体僵硬,于是她便将自己的瑜伽老师推荐给了闺蜜。结果半年后,闺蜜看着反而更憔悴。一问才知道,闺蜜去试了几次课,但因为身体吃痛,认为瑜伽不适合自己而果断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