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技术详解
**一、概述**气管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导管置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用于维持通气、防止误吸或辅助治疗。
**二、适应症**- **紧急情况**:呼吸衰竭、心跳骤停、严重气道梗阻。- **手术麻醉**:全麻手术、需要机械通气。- **保护气道**:昏迷、误吸风险高(如呕吐、出血)。
**三、禁忌症**- **绝对禁忌**:喉头急性水肿、喉部异物未解除。- **相对禁忌**:凝血障碍、颈椎骨折(需手法轴线固定)。
**四、操作步骤**1. **准备阶段** - **设备**:喉镜(选择镜片型号)、气管导管(成人男性7.5-8.5号,女性7.0-8.0号)、导丝、牙垫、固定胶布、吸引器、听诊器、呼吸机。 - **药物**:镇静剂(如丙泊酚)、肌松剂(如罗库溴铵)、局部麻醉(如利多卡因凝胶)。 - **评估气道**:Mallampati分级(I-IV级)、甲颏距离、张口度、颈椎活动度。
2. **预充氧** - 面罩纯氧通气3-5分钟(危重患者至少8次深呼吸),SpO₂达95%以上。
3. **体位调整** - **嗅花位**:头后仰、颈前屈,对齐口、咽、喉三轴(颈椎损伤者采用线性固定)。
4. **喉镜置入** - 左手持喉镜,从右侧口角进入,压舌向左,暴露会厌。 - **会厌处理**:直镜片挑会厌,弯镜片置会厌谷,上提喉镜(勿以牙齿为支点)。
5. **导管插入** - 右手持管,斜面朝向声门,在吸气声门张开时插入,深度成人为门齿22-24 cm(儿童:年龄/2 +12)。
6. **确认位置** - **金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波形检测。 - **辅助方法**:双肺呼吸音对称(腋下听诊)、胸廓起伏、胃部无气声,胸片确认导管尖端在隆突上2-3 cm。
7. **固定与连接** - 置入牙垫,胶布“八字法”固定,连接呼吸机(气囊压力20-30 cmH₂O)。
**五、并发症及处理**- **即刻并发症**:牙齿损伤、误入食管(立即拔管并重新通气)、喉痉挛(加深麻醉/肌松)。- **后期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导管移位(重新调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格无菌吸痰)。
**六、困难气道处理**- **预测工具**:LEMON法则(外观、3-3-2法则、甲颏距等)。- **工具选择**:视频喉镜、纤支镜引导、喉罩过渡。- **紧急预案**:若插管失败,启动“无法插管、无法通气”流程(如环甲膜切开)。
**七、注意事项**- **操作时限**:单次插管尝试≤30秒,失败后需面罩给氧再尝试。- **团队协作**:助手负责环状软骨压迫(Sellick手法)减少误吸风险。- **儿童特殊考量**:选择无套囊导管(8岁以下),避免声门下水肿。
**八、术后管理**- **监测**:持续SpO₂、ETCO₂、血气分析。- **护理**:每2小时检查气囊压力,定期口腔护理,床头抬高30°。
**总结**气管插管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技术,需结合解剖知识、设备熟练使用及应急预案。模拟训练与临床实践结合是掌握该技术的核心。在操作中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确认优先”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概述**气管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导管置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用于维持通气、防止误吸或辅助治疗。
**二、适应症**- **紧急情况**:呼吸衰竭、心跳骤停、严重气道梗阻。- **手术麻醉**:全麻手术、需要机械通气。- **保护气道**:昏迷、误吸风险高(如呕吐、出血)。
**三、禁忌症**- **绝对禁忌**:喉头急性水肿、喉部异物未解除。- **相对禁忌**:凝血障碍、颈椎骨折(需手法轴线固定)。
**四、操作步骤**1. **准备阶段** - **设备**:喉镜(选择镜片型号)、气管导管(成人男性7.5-8.5号,女性7.0-8.0号)、导丝、牙垫、固定胶布、吸引器、听诊器、呼吸机。 - **药物**:镇静剂(如丙泊酚)、肌松剂(如罗库溴铵)、局部麻醉(如利多卡因凝胶)。 - **评估气道**:Mallampati分级(I-IV级)、甲颏距离、张口度、颈椎活动度。
2. **预充氧** - 面罩纯氧通气3-5分钟(危重患者至少8次深呼吸),SpO₂达95%以上。
3. **体位调整** - **嗅花位**:头后仰、颈前屈,对齐口、咽、喉三轴(颈椎损伤者采用线性固定)。
4. **喉镜置入** - 左手持喉镜,从右侧口角进入,压舌向左,暴露会厌。 - **会厌处理**:直镜片挑会厌,弯镜片置会厌谷,上提喉镜(勿以牙齿为支点)。
5. **导管插入** - 右手持管,斜面朝向声门,在吸气声门张开时插入,深度成人为门齿22-24 cm(儿童:年龄/2 +12)。
6. **确认位置** - **金标准**: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₂)波形检测。 - **辅助方法**:双肺呼吸音对称(腋下听诊)、胸廓起伏、胃部无气声,胸片确认导管尖端在隆突上2-3 cm。
7. **固定与连接** - 置入牙垫,胶布“八字法”固定,连接呼吸机(气囊压力20-30 cmH₂O)。
**五、并发症及处理**- **即刻并发症**:牙齿损伤、误入食管(立即拔管并重新通气)、喉痉挛(加深麻醉/肌松)。- **后期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导管移位(重新调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格无菌吸痰)。
**六、困难气道处理**- **预测工具**:LEMON法则(外观、3-3-2法则、甲颏距等)。- **工具选择**:视频喉镜、纤支镜引导、喉罩过渡。- **紧急预案**:若插管失败,启动“无法插管、无法通气”流程(如环甲膜切开)。
**七、注意事项**- **操作时限**:单次插管尝试≤30秒,失败后需面罩给氧再尝试。- **团队协作**:助手负责环状软骨压迫(Sellick手法)减少误吸风险。- **儿童特殊考量**:选择无套囊导管(8岁以下),避免声门下水肿。
**八、术后管理**- **监测**:持续SpO₂、ETCO₂、血气分析。- **护理**:每2小时检查气囊压力,定期口腔护理,床头抬高30°。
**总结**气管插管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技术,需结合解剖知识、设备熟练使用及应急预案。模拟训练与临床实践结合是掌握该技术的核心。在操作中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确认优先”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