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院我以前提过。我说的愛萎会宿舍就是这个楼。如果春爷说他在这儿出生的,那我是就相当于在这儿住过院。当年这一带的人经常去后海边。从后海走鸦儿胡同出北口,就到了鼓楼西大街,斜对面就是这个院子了。我以前说鸦儿胡同一带,具体说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说这个医院也不一定非得说景尔胡同。说鼓楼西大街也行。景尔胡同往南走到了最南边就是这个楼和鼓楼西大街了。
这个楼说灰不灰,说红不红,灰里透红。层数说二不二说三不三,三里有二。当年很多苏式建筑都这样。头部中间的门脸儿高,两边儿或后面的尾巴矮。楼顶都是阶梯状的。这个视频已经是进院子了,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他外面是个大铁门。这是刚一进大铁门拍的。说院子很小,就是拍视频的这个地方,一进院子不光是两边儿盖满了房子。而且两边还走不到一楼的窗下,窗外都被人打了隔断和盖了小房子,一点儿空地都没有。楼下一楼大厅这个门到了十一,二点还锁门。回来晚了就进不去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图看病方便吧。医院搬到南城多年以后我也去了南城。北京早年的医院看病的人没那么多。外表给人的印象都比较清净。一般来说不太引人注目。即便协和、北京,它医院就是医院。跟普通健康人没多大关系,除了看病的人去,平时也是默默无闻的。加上那时候的人对健康的概念比现在要淡薄。
但友谊医院不同。80年代搞过一次升级,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属于最早商业化的,经常搞一些运营活动,到周边去宣传。路过门口有时能看一些横幅啊、和当地居民互动啊等向外宣传的活动。搞得老跟自由市场一样,那么热闹。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当地居民密度比较高,大医院又比较少。所以知名度很大,当地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对这家医院家喻户晓。单位的人或家属看病都去这家医院,我没怎么去过,有一次单位要求体检,不去不行了,去过一次。院长姓祝。
留学路南口,东北角有个烩面馆儿。甭管什么时候,里边的人老是络绎不绝。还有的人在那里划拳站着地方不走。你说这小地方是喝酒的地方吗,可也是,留学路北口有个晋阳饭庄,当年还没迁址,就在路口对面西边儿一点儿,一般人他也吃不起啊。后来烩面馆儿越做越大,还能炒菜了。
六路汽车站就在对面东边一点。有一次等车,没想到在那儿碰到女排,整个儿一个队在那儿等车。周晓兰那拨人,她就在我旁边。车来了我也没上,人太多了。后来才发现六路线儿沿途跟体育都有点儿关系。那一带整个一体育城。运动员看病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