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春,29岁的北京人韩启获得了人生的新力量。刚被一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他,打算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开创新的事业。而激励他走出人生低谷的,则是最近阅读了父母上世纪90年代从湖北老家,一路奋斗来到北京的动人历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传记、回忆录、家族史,获得人生激励的案例正在增多。一项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当年轻人梳理家族史时,62%的受访者表示可以从中“获得应对困境的勇气”,89%认为可以找到“更清晰人生方向”,92%认为“增进了对父辈的理解和认同”。

记录家史渐成时髦
“父辈那时候一穷二白,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我们现在条件好多了,更需要趁年轻多努力,让这一生更有价值和意义。”韩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动情。
像韩启这样,通过阅读老人心路历程获得人生启发的还有不少。留学生宫采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翻阅奶奶的自传后,她才理解那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实则是新中国首批冲破封建枷锁的女性创业者。“以前总觉得老一辈观念陈旧,现在明白我骨子里的闯劲从何而来。”她在采访中说。
在王鼎家,一部传记因为写了父母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很多丰富翔实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包括职业发展、攻克技术难关、家庭经营等,在网上公开后吸引了100多万阅读量,引来出版机构联系出版。“作为图书出版后,老人的经历可以激励更多人,还能为此获得一笔收益。”王鼎说。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生命离世,如果没有文字流传,消散的不仅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记忆,也将遗失后人追寻先人足迹的一串密码。尤其在疫情之后,撰写个人传记、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变迁史等快速成为老人退休生活的新时髦,也成为年轻人致敬老人的一种新方式。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尚未意识到个人史、家庭史、家族史传承的重要性。在一份面向60岁以上老人和30岁以下年轻人的调查问卷中,93%的受调者认为老人回忆录对家庭文化传承很重要。28.2%受调者表示已撰写回忆录或正在行动,71.8%表示尚未整理或者下一步计划撰写。43.5%表示会将撰写回忆录纳入人生计划,56.5%表示不纳入或不确定。
普通人正重视记录家史
近百年来,数代人经历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进入新中国,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积累了深厚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不仅是一笔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财富,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宝库。
眼下,随着中国正在加快迈入老龄化社会,家史传承需求迫切。国家统计局在2025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亿,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需要引人关注的是,当人离世之后,珍贵的历史将随之消逝,永远无法复现。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指出,从历史传承责任来说,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不仅可以丰富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国家历史的细节,而且可以为文学、档案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从家庭文化角度,中国家史文化传承的奠基者银河家史创始人、“文化传家宝”计划发起人吴银河表示,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凝结了老人一生的心路历程和酸甜苦辣,对家庭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老人对一生的总结和升华,可以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增进家庭理解与和睦,加强后代对老人一生心路历程的了解,更加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三是家史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激励后代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来自先祖的故事更能鼓舞人。
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钱茂伟认为,回忆录的价值可以看作一种心灵治愈,普通人可以从话旧中,系统性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总结失与得,从中找寻自信,获得安慰,甚至让家人、朋友更加理解自己。
分析人士强调,编修个人传记、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史并不是名人和显赫家族的专利,也不是高调的自我标榜。普通人成为回忆录和传记的主角,说明人们越发看重自我价值。撰写家史更多表明普通人也有独特的生命价值,有着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同时可以为后世留下不忘先祖、开拓创新的精神源泉。
专业服务供给在加强
近年来,老年服务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公众史学研究者、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陈新表示,为知名学人、政治人物写史的做法从未中断,普通人有能力和意识来回顾自己的历史,编修家史也成为近几年的新趋势。
据记者了解,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代写回忆录”的赛道日益拥挤。不少自媒体人、文学工作者将其当作转行的方向之一,甚至还有看到风口“扑”上来的文案广告公司和中介结构,更有兼职的自媒体工作者、大学生、家政养老从业者等等,甚至还催生了专门接活儿的工作室、机构,如何提升供给质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可喜的是,家史传承作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正受到专业化市场机构的青睐,越来越多注重服务品质的机构正在逐步推动服务规范化。
“编修家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既需要讲经济效益,更需要怀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吴银河创办了银河家史,为全国中老年人提供编修个人传记、回忆录、口述史、家庭史、家族变迁史等服务,从“四维”采访提纲到撰写规则,以及“十五步”服务流程都逐步进行规范,着力提供品质化服务,探索民史编修服务新范式,发力构建更优质的行业生态,打造民史文化传承领域的权威品牌。
在吴银河看来,家史编修要坚持真实可信、价值导向正确、保护隐私等原则,作为新行业领域,目前服务供给和品质需要双提升: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服务供给量,很多老人找不到家史编修机构,想整理家史却不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要更多专注编修家史的专业化机构,目前服务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和老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只有专注才能更深入更专业,才能和老人共情,在服务和收费上也才能更专业更合理。”
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社会学院副教授袁浩亦表示,“在数智化时代,代写回忆录这一‘职业’所需门槛并不低,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近现代史知识,还需要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融媒体制作能力和共情抚慰能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采写手记
通过对多位家史记录者的访谈,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看到家史传承对个人、对家庭、对民族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应当提升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家史构建时代记忆。专业机构的兴起将加快推动行业走向成熟,标志着家史编修从家庭自发行为转向系统性文化工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范式。
【延伸阅读】
一、家史是什么:
答:家史是民史的一部分,包含个人传记、个人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变迁史。
二、为什么要写家史:
答:1.老人爱回忆往事,对一生回味和总结,让老年精神生活更充盈;
2.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都是独特、有价值的,承载着家庭乃至民族的记忆;
3.留下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精神财富,激励后人热爱生活、兴家旺业;
4.离开人世万事空,别让后代对先祖的感人事迹无从查考,缺少家庭教育最真实的材料;
5.自古重视家庭的人,都会留下家书、家传,作为家庭宝贵文化遗产;
6.可以产生收入,素材较好的家史公开出版发行后,有不菲的收入。
7.人有旦夕祸福,编修家史越早越好,退休后时间充裕正是时候。
三、银河家史是谁:银河家史(https://yinhejiashi.mysxl.cn/)团队成立于北京,服务全国企业、先进个人和家庭,专注于编修企业史、企业家回忆录、个人传记、回忆录、口述史、家庭发展史、家族变迁史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承。
四、为什么选银河家史:不仅是代写,更是精心编修。
答:1.银河家史专注于家史编修,专心专意干好一件事,帮助千家万户实现家史编修自由,机构靠谱。
2.创始人银河老师在中央媒体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获评新闻系列高级职称,写作过《当代神农袁隆平》等一系列人物传记作品,业务能力靠谱;
3.服务规范:十五步服务充分保障,一对一上门聆听采访,耐心引导,纯手工精心打磨稿件,充分尊重客户需求,采访资料保密移交客户;
4.按需求收费,500元起,明明白白收费,中间无任何费用,没有任何套路,诚信可靠;
5.数字化传承:史料可以改编制作短剧、电视剧、广播等数字化节目,可以永远存放数字家史馆,供后世查阅,与后人对话。
五、其他:关于家史的热点话题,均可联系银河家史免费咨询解答,如回忆录、个人传记怎么写,回忆录、个人传记代写的流程,回忆录、个人传记代写收费,个人传记和回忆录采访写作架构,个人传记和回忆录写作需要多长时间,个人传记和回忆录能否出版出版,个人传记和回忆录的代写团队,个人传记和回忆录代写收费和费用预算如何,个人传记和回忆录代写机构如何鉴别等。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传记、回忆录、家族史,获得人生激励的案例正在增多。一项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当年轻人梳理家族史时,62%的受访者表示可以从中“获得应对困境的勇气”,89%认为可以找到“更清晰人生方向”,92%认为“增进了对父辈的理解和认同”。

记录家史渐成时髦
“父辈那时候一穷二白,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我们现在条件好多了,更需要趁年轻多努力,让这一生更有价值和意义。”韩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动情。
像韩启这样,通过阅读老人心路历程获得人生启发的还有不少。留学生宫采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翻阅奶奶的自传后,她才理解那位“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实则是新中国首批冲破封建枷锁的女性创业者。“以前总觉得老一辈观念陈旧,现在明白我骨子里的闯劲从何而来。”她在采访中说。
在王鼎家,一部传记因为写了父母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很多丰富翔实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包括职业发展、攻克技术难关、家庭经营等,在网上公开后吸引了100多万阅读量,引来出版机构联系出版。“作为图书出版后,老人的经历可以激励更多人,还能为此获得一笔收益。”王鼎说。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生命离世,如果没有文字流传,消散的不仅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记忆,也将遗失后人追寻先人足迹的一串密码。尤其在疫情之后,撰写个人传记、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变迁史等快速成为老人退休生活的新时髦,也成为年轻人致敬老人的一种新方式。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老年人都尚未意识到个人史、家庭史、家族史传承的重要性。在一份面向60岁以上老人和30岁以下年轻人的调查问卷中,93%的受调者认为老人回忆录对家庭文化传承很重要。28.2%受调者表示已撰写回忆录或正在行动,71.8%表示尚未整理或者下一步计划撰写。43.5%表示会将撰写回忆录纳入人生计划,56.5%表示不纳入或不确定。
普通人正重视记录家史
近百年来,数代人经历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进入新中国,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积累了深厚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不仅是一笔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财富,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宝库。
眼下,随着中国正在加快迈入老龄化社会,家史传承需求迫切。国家统计局在2025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亿,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需要引人关注的是,当人离世之后,珍贵的历史将随之消逝,永远无法复现。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指出,从历史传承责任来说,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不仅可以丰富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国家历史的细节,而且可以为文学、档案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从家庭文化角度,中国家史文化传承的奠基者银河家史创始人、“文化传家宝”计划发起人吴银河表示,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凝结了老人一生的心路历程和酸甜苦辣,对家庭至少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老人对一生的总结和升华,可以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增进家庭理解与和睦,加强后代对老人一生心路历程的了解,更加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三是家史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激励后代有着重要意义,尤其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来自先祖的故事更能鼓舞人。
宁波大学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钱茂伟认为,回忆录的价值可以看作一种心灵治愈,普通人可以从话旧中,系统性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总结失与得,从中找寻自信,获得安慰,甚至让家人、朋友更加理解自己。
分析人士强调,编修个人传记、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史并不是名人和显赫家族的专利,也不是高调的自我标榜。普通人成为回忆录和传记的主角,说明人们越发看重自我价值。撰写家史更多表明普通人也有独特的生命价值,有着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同时可以为后世留下不忘先祖、开拓创新的精神源泉。
专业服务供给在加强
近年来,老年服务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公众史学研究者、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陈新表示,为知名学人、政治人物写史的做法从未中断,普通人有能力和意识来回顾自己的历史,编修家史也成为近几年的新趋势。
据记者了解,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代写回忆录”的赛道日益拥挤。不少自媒体人、文学工作者将其当作转行的方向之一,甚至还有看到风口“扑”上来的文案广告公司和中介结构,更有兼职的自媒体工作者、大学生、家政养老从业者等等,甚至还催生了专门接活儿的工作室、机构,如何提升供给质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可喜的是,家史传承作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正受到专业化市场机构的青睐,越来越多注重服务品质的机构正在逐步推动服务规范化。
“编修家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既需要讲经济效益,更需要怀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吴银河创办了银河家史,为全国中老年人提供编修个人传记、回忆录、口述史、家庭史、家族变迁史等服务,从“四维”采访提纲到撰写规则,以及“十五步”服务流程都逐步进行规范,着力提供品质化服务,探索民史编修服务新范式,发力构建更优质的行业生态,打造民史文化传承领域的权威品牌。
在吴银河看来,家史编修要坚持真实可信、价值导向正确、保护隐私等原则,作为新行业领域,目前服务供给和品质需要双提升: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服务供给量,很多老人找不到家史编修机构,想整理家史却不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要更多专注编修家史的专业化机构,目前服务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质量和老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只有专注才能更深入更专业,才能和老人共情,在服务和收费上也才能更专业更合理。”
上海大学期刊社副社长、社会学院副教授袁浩亦表示,“在数智化时代,代写回忆录这一‘职业’所需门槛并不低,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近现代史知识,还需要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融媒体制作能力和共情抚慰能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采写手记
通过对多位家史记录者的访谈,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看到家史传承对个人、对家庭、对民族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应当提升服务水平,以高质量家史构建时代记忆。专业机构的兴起将加快推动行业走向成熟,标志着家史编修从家庭自发行为转向系统性文化工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范式。
【延伸阅读】
一、家史是什么:
答:家史是民史的一部分,包含个人传记、个人回忆录、家庭史、家族变迁史。
二、为什么要写家史:
答:1.老人爱回忆往事,对一生回味和总结,让老年精神生活更充盈;
2.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都是独特、有价值的,承载着家庭乃至民族的记忆;
3.留下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精神财富,激励后人热爱生活、兴家旺业;
4.离开人世万事空,别让后代对先祖的感人事迹无从查考,缺少家庭教育最真实的材料;
5.自古重视家庭的人,都会留下家书、家传,作为家庭宝贵文化遗产;
6.可以产生收入,素材较好的家史公开出版发行后,有不菲的收入。
7.人有旦夕祸福,编修家史越早越好,退休后时间充裕正是时候。
三、银河家史是谁:银河家史(https://yinhejiashi.mysxl.cn/)团队成立于北京,服务全国企业、先进个人和家庭,专注于编修企业史、企业家回忆录、个人传记、回忆录、口述史、家庭发展史、家族变迁史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智能化传承。
四、为什么选银河家史:不仅是代写,更是精心编修。
答:1.银河家史专注于家史编修,专心专意干好一件事,帮助千家万户实现家史编修自由,机构靠谱。
2.创始人银河老师在中央媒体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获评新闻系列高级职称,写作过《当代神农袁隆平》等一系列人物传记作品,业务能力靠谱;
3.服务规范:十五步服务充分保障,一对一上门聆听采访,耐心引导,纯手工精心打磨稿件,充分尊重客户需求,采访资料保密移交客户;
4.按需求收费,500元起,明明白白收费,中间无任何费用,没有任何套路,诚信可靠;
5.数字化传承:史料可以改编制作短剧、电视剧、广播等数字化节目,可以永远存放数字家史馆,供后世查阅,与后人对话。
五、其他:关于家史的热点话题,均可联系银河家史免费咨询解答,如回忆录、个人传记怎么写,回忆录、个人传记代写的流程,回忆录、个人传记代写收费,个人传记和回忆录采访写作架构,个人传记和回忆录写作需要多长时间,个人传记和回忆录能否出版出版,个人传记和回忆录的代写团队,个人传记和回忆录代写收费和费用预算如何,个人传记和回忆录代写机构如何鉴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