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词,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要求“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从上海浦东的空中通勤网络到深圳的无人机物流试点,低空经济正以“振翅”之姿,开启一场从技术革命到产业生态重构的立体化变革。这片曾被忽视的“天空蓝海”,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核心领域:从“能飞”到“智飞”的技术跃迁
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覆盖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载体,应用场景包括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当前,技术突破正推动产业链从“能飞”向“智飞”升级:
电池技术:中国科学院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将无人机续航提升20%-40%,亿航智能的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
智慧空管:上海提出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覆盖计划,深圳的SILAS系统实现数字孪生环境下的飞行物监控,推动空域管理智能化;
飞行器制造:广汽、小鹏等车企跨界布局飞行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优势延伸至低空领域,探索“空陆一体化”出行生态。
政策驱动: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双向奔赴”
中央层面,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民航局设立专项领导小组,从法规修订到空域管理改革提供系统性支持。地方层面,全国超20个省市发布行动方案,竞逐“天空之城”:上海谋划覆盖长三角的城际空中交通网络,深圳试点无人机物流和低空通信基建;湖南以“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为目标,成立低空经济集团,探索军民协同管理模式;政策红利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或达3.5万亿。
总结
低空经济不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其发展需“以安全筑牢底线、以技术突破瓶颈、以场景激活需求”。随着政策、技术与生态的持续共振,这片“天空之城”或将重构人类对三维空间的想象,书写下一个万亿级产业的时代叙事。

核心领域:从“能飞”到“智飞”的技术跃迁
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覆盖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载体,应用场景包括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当前,技术突破正推动产业链从“能飞”向“智飞”升级:
电池技术:中国科学院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将无人机续航提升20%-40%,亿航智能的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
智慧空管:上海提出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覆盖计划,深圳的SILAS系统实现数字孪生环境下的飞行物监控,推动空域管理智能化;
飞行器制造:广汽、小鹏等车企跨界布局飞行汽车,将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优势延伸至低空领域,探索“空陆一体化”出行生态。
政策驱动: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双向奔赴”
中央层面,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民航局设立专项领导小组,从法规修订到空域管理改革提供系统性支持。地方层面,全国超20个省市发布行动方案,竞逐“天空之城”:上海谋划覆盖长三角的城际空中交通网络,深圳试点无人机物流和低空通信基建;湖南以“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为目标,成立低空经济集团,探索军民协同管理模式;政策红利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或达3.5万亿。
总结
低空经济不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其发展需“以安全筑牢底线、以技术突破瓶颈、以场景激活需求”。随着政策、技术与生态的持续共振,这片“天空之城”或将重构人类对三维空间的想象,书写下一个万亿级产业的时代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