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吧 关注:776贴子:14,153
  • 0回复贴,共1

除渣剂:高效清除熔渣,提升金属品质的核心材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金属熔炼、铸造及冶炼工艺中,除渣剂作为关键的功能性辅料,能够快速吸附并去除熔体表面的浮渣和杂质,显著提高金属纯度与产品成品率。本文将从产品特点、应用场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阐述除渣剂的功能与价值。
一、产品特点:高效分离,操作便捷

强吸附性与聚渣能力
除渣剂通过表面活性作用与熔渣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低密度、高黏度的渣层,迅速聚集分散的浮渣,使其易于与金属熔体分离。例如,铝用除渣剂可有效吸附铝液中的氧化铝、镁盐等杂质。
耐高温性能优异
采用硅酸盐、氟化盐等耐高温材料制成,可在1200℃以上的高温熔体中稳定作用,避免自身分解污染金属。
环保与安全性
无有毒气体释放,部分产品含稀土成分,能减少渣量并降低后续废渣处理难度,符合绿色生产要求。
快速反应与低用量
添加后3~5分钟内即可完成渣层聚集,用量通常为熔体重量的0.2%~0.8%,经济性显著。
适配性广泛
根据金属种类(如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提供定制化配方,满足不同熔炼条件需求。
二、核心用途:多领域熔渣处理

铸造行业
用于铁水、铝液、铜水等熔炼过程,去除表面浮渣,防止铸件夹杂、气孔等缺陷。
提升铸件表面光洁度与内部致密性,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精密机械部件等高端产品。
钢铁冶炼
在转炉、电炉炼钢中清除钢水表面的非金属夹杂物(如SiO₂、Al₂O₃),优化钢坯质量。
再生金属回收
处理废金属重熔产生的复杂渣相,提高再生金属的纯净度与利用率。
焊接与热镀工艺
用于焊剂或镀层预处理,减少焊缝夹渣,增强镀层附着力。
三、使用说明:科学步骤保障效果

1. 准备工作
选型与配比:根据金属种类(如铸铁HT250、铝合金ADC12等)选择专用除渣剂,参考熔体重量计算用量(一般0.3%~0.5%)。
预处理:将除渣剂在150~200℃下烘干30分钟,避免水分导致熔体喷溅。
2. 添加方法
撒布法:在熔炼完成并静置1~2分钟后,将除渣剂均匀撒布于熔体表面,利用熔体热量自然反应。
搅拌辅助法:对于黏度较高的熔体(如铸铁),可轻微搅拌促进渣剂与熔渣接触。
3. 反应与扒渣
静置3~5分钟,待渣层完全聚集并硬化后,使用扒渣工具彻底清除表面渣相。
重复操作:若熔体杂质较多,可二次添加少量除渣剂并重复扒渣步骤。
4. 温度与时间控制
铝液推荐温度:700~750℃,钢水推荐温度:1600~1650℃。
从添加除渣剂到完成扒渣,全程不超过10分钟,避免熔体过度降温。
5. 后续处理
清除的渣块可集中收集,部分渣料可通过破碎筛分后回收利用。
精炼后的熔体需尽快浇注或转入下一工序。
四、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操作时穿戴防火服、防护面罩,避免高温熔体溅射。
储存条件:密封存放于干燥环境,防止吸潮结块影响效果。
禁忌:
禁止与酸性物质混合存放;
不同金属种类的除渣剂不可混用;
熔体温度过低时(如铝液<650℃)可能降低除渣效率,需调整工艺参数。
五、经济效益与行业价值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金属损耗,提升成品率5%~15%。
节能环保:缩短熔炼时间,降低能耗,废渣量减少30%以上。
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高纯度金属材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拓展高端市场。
结语
除渣剂作为金属加工领域的“清洁卫士”,通过高效分离熔渣与熔体,为铸造、冶炼行业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随着绿色制造理念的深化,未来除渣剂将朝着低耗、智能、复合功能的方向持续升级,进一步推动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IP属地:江西1楼2025-03-05 15: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