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吧 关注:13,593贴子:54,787
  • 0回复贴,共1

若水老师谈强迫症:活在当下的障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基于对正念的理解,笔者试图概括出阻碍人们活在当下的具体因素,并帮助读者认清这些障碍的本质,从而实现“有觉知的生活”。这些障碍主要包括:过度思考,情绪困扰,对“活在当下”的理想化解读,自动化思维/行为模式。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很好地活在当下。基于对正念的理解,笔者试图概括出阻碍人们活在当下的具体因素,并帮助读者认清这些障碍的本质,从而实现“觉知的生活”。
障碍一:过度思考
过度思考表现为反复思考过去的事件或担忧未来的可能性,这种思维模式会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使个体难以专注于当前的体验。也就是说,过度思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反复思考过去和过分担忧未来。
个体反复思考过去发生的负面事件或不愉快的经历,难以从中抽离出来,这一现象叫“反刍思维”。例如,被工作单位辞退后,不断地在脑海中回想当时的情景、自己的过错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过度的思考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还使个体难以专注于当下的任务和生活。
过度思考还可以表现为对未来的过分忧虑或担心,其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如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健康、婚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感。这些不确定感容易滋生焦虑的情绪,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威胁上,而忽略了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从而无法充分体验和享受当下的生活。
为何人们习惯性陷入过度思考之中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性因素,就是个体过于依赖或看重自己的思维,而忽略了自己的本能和经验。例如,一位货车司机,他反复担心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虽然他已经知道这仅仅只是自己的一个担心,但他依然心存疑惑:如果一切念头统统不管了,万一真的遇到危险怎么办?
我们总是认为人的思维是唯一重要的,它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让我们脱离自己的思维,你会感觉天崩地裂,自己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然而这只是症状带来的惯性恐惧。就像这位司机朋友一样,倘若真的遇到了危险,我们会无动于衷、坐以待毙吗?
肯定不会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倘若真的遇到危险,如果我们能够活在当下,专注于此时此刻,依靠习得的驾驶经验,我们会沉着应对,这样反而更容易化险为夷。
障碍二:情绪困扰
情绪困扰是指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或恐惧,这些情绪同样会占据个体的注意力,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使人们难以专注当前的任务或体验。例如,在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后,个体可能会陷入愤怒的情绪漩涡中,满脑子都是对争吵过程的回顾以及对对方的怨恨,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其他事情上。
此外,一些长期存在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或抑郁症状,也会使人们的思维或行为模式固化在消极的情绪框架内,难以突破情绪的束缚而进入当下的状态。
障碍三:对“活在当下”的理想化解读
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来访者提问:“若水老师,我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当下,但为什么还是感觉很不安,处处都充满了危险呢?”
对“活在当下”的理想化解读通常包括:我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活在当下;做任何事情都要100%集中注意力;进入当下时,我的内心应该是平和宁静的,应该是安全感爆棚的..........
但实际上,真正的活在当下没有一丝一毫的苛求和强迫的味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原封不动地保留”。也就是说,现在,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你觉察到了痛苦,那你的当下就是痛苦的,你觉察到了快乐,那你的当下就是快乐的。不要把“活在当下”当成是一种对抗症状或追求舒服感(解脱感)的工具或手段,因为这会适得其反,让你距离真正的当下越来越远!
那什么才是活在当下呢?如果一辈子都要活在当下,岂不是太累了吗?
你可以把“当下”理解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此时此刻的自己。而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类似的点所组成的一条线。如果我们专注于当下这一个点,活在这一个点上,到了明天我们又自然地活在下一个点上,这就是“一生的当下”。
“一生的当下”并不是某种需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也不是某种心理治疗的技术或方法。它仅仅只是一种活法,一种态度,一种立足于此时此刻,知足于此时此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你的一生都能够活在当下,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自由的、富足的和喜乐的。
障碍四:自动化思维/行为模式
自动化思维的概念源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它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自动产生的、快速且不加思索的想法或认知模式。研究发现,自动化思维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情绪障碍和焦虑症中显得尤为明显。例如,在抑郁症患者中,自动化思维往往是负面的、自我贬低的。而在焦虑症患者中,自动化思维通常涉及对未来的过度担忧和灾难化想象。
自动化行为模式同样是活在当下的重要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都是自动化的,如机械地完成日常任务或习惯性地使用手机。这种自动化模式虽然可以提高生活效率,但也可能会导致个体忽视当前的体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觉察。
总结和讨论
正念作为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为探索“活在当下”的障碍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正念的角度来看,过度思考源于人们对思维内容的过度认同或执着。我们常常认为想法即事实,却忽略了它们仅仅只是一种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的产物。正念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到思维的暂时性和流动性,从而减少对它们的执着。
情绪困扰同样是活在当下的重要障碍。对于情绪困扰,正念强调以开放、接纳的态度观察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逃避它们。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减少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
实际上,活在当下并不困难,一个重要的卡点是人们对其进行了理想化的解读。纠正错误的认知第一步通常是自我的觉察,即觉察到错误的认知出现,并尽量修正它们。当然了,长期的正念训练,本身就可以帮助我们洞悉思维的无常性和虚假性,这种顿悟的体验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脱离那些“妄念”。
在自动化思维/行为方面,正念练习通过提高觉察能力,帮助我们打破惯性的模式,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参与社会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带着觉知去生活”或“觉知地生活”。(已完结)


IP属地:湖北1楼2025-02-07 12: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