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地狱火在吧里四处大小便开始,它到处宣扬的“记忆篡改”“上层阴谋”就跟炸开锅一样,其中一个是一首歌的第一句,究竟是“五十六个星座”还是“五十六个民族”,这真给我整恐怖谷了,一发一百号外吧人进来宣称不存在什么“星座”的。
本来很简单一个事情吵了挺久,最后找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爱我中华》(1991年歌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最初是80年代的宣传口号,1986年作为春晚歌曲首唱,97年再次上春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在呀阳光下”
在《爱我中华》首唱之前,没有过星座的说法,在之后短时间内就已经出现了混淆,混淆情况可以抓住四个关键词:“星座”“民族”“朵”“枝”。
在91年之后,混淆就开始出现了,甚至有些刊物指明写的《爱我中华》就是“五十六个民族”。
《爱我中华》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观察网辟谣:网页链接
知乎相关回答:网页链接
那些回怼我的,大多都是这几个问题。
1. “星座”根本不合理啊,这是西方的东西,而且很突兀。
是的,很突兀,但是原曲就是这样,作词者自己出版的词集就记载的“星座”。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星座”和“花”成为了同位语,都是比喻后面的“五十六族”,实际上也说得通,因为思想原因,很多人不接受罢了。
2. 我小时候唱的都是“民族”,春晚也是“民族”。
这是因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及其相应口号传唱在那个年代更为广泛(只不过这歌现在没什么人听,所以很多人说歌曲只有一个)。甚至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爱我中华》是“星座”,就连带把《爱我中华》也取成了星座。
3. 教材和教唱的是“民族”。
一说教材实际上教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而明确指出歌名为《爱我中华》并且取“民族”歌词的只找到两三本(相较于几十本正确的教材),所以可以说是教材误记,或是人们没看清歌名。
总的来说这个混淆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上最近几年自媒体和一些“看透了世界真相”的记性差的又爱面子的人的集体狂欢而结合出的互联网怪诞产物。

本来很简单一个事情吵了挺久,最后找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爱我中华》(1991年歌曲):“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最初是80年代的宣传口号,1986年作为春晚歌曲首唱,97年再次上春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那个开在呀阳光下”
在《爱我中华》首唱之前,没有过星座的说法,在之后短时间内就已经出现了混淆,混淆情况可以抓住四个关键词:“星座”“民族”“朵”“枝”。
在91年之后,混淆就开始出现了,甚至有些刊物指明写的《爱我中华》就是“五十六个民族”。
《爱我中华》百度百科:网页链接
观察网辟谣:网页链接
知乎相关回答:网页链接
那些回怼我的,大多都是这几个问题。
1. “星座”根本不合理啊,这是西方的东西,而且很突兀。
是的,很突兀,但是原曲就是这样,作词者自己出版的词集就记载的“星座”。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星座”和“花”成为了同位语,都是比喻后面的“五十六族”,实际上也说得通,因为思想原因,很多人不接受罢了。
2. 我小时候唱的都是“民族”,春晚也是“民族”。
这是因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及其相应口号传唱在那个年代更为广泛(只不过这歌现在没什么人听,所以很多人说歌曲只有一个)。甚至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爱我中华》是“星座”,就连带把《爱我中华》也取成了星座。
3. 教材和教唱的是“民族”。
一说教材实际上教的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而明确指出歌名为《爱我中华》并且取“民族”歌词的只找到两三本(相较于几十本正确的教材),所以可以说是教材误记,或是人们没看清歌名。
总的来说这个混淆原因是多方面的,加上最近几年自媒体和一些“看透了世界真相”的记性差的又爱面子的人的集体狂欢而结合出的互联网怪诞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