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云春吧 关注:178贴子:3,802

【历史】亚述帝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亚述帝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1楼2010-11-16 00:34回复
    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

    


    2楼2010-11-16 00:36
    回复

      亚述人最具代表性的旗帜


      3楼2010-11-16 00:37
      回复
             公元前十九到前十八世纪发展成为王国。版图南及阿卡德,西达地中海。不久遭外族入侵,国势削弱。
            公元前十五世纪复兴,建立君主专制,向外扩张,北进亚美尼亚,以至黑海沿岸,西侵叙利亚和腓尼基,南至巴比伦。公元前十一世纪受外族进攻,再度衰落。公元前十世纪,又再兴起。公元前八世纪中到前七世纪七十年代新亚述时期版图北起乌拉尔图,东南兼及埃兰,西抵地中海岸,西南到埃及北界,建都尼尼微,形成西亚古代军事强国。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后,由于统治集团内讧和被征服地区人民反抗,国势渐衰。公元前612年,为新巴比伦和米提亚联军灭亡。由于它的主神、首都和宗教圣城称作阿淑尔而得名。境内农业发达,盛产各种金属,且地当古代西亚各国主要商路之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对其以后发展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具有重要意义。
              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活动时间约有一千余年,大致可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时期。亚述帝国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称雄的时间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21年,雄踞亚洲一个多世纪。首都尼尼微成为世界性大都市。
            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是亚述人扩张的大好时机。在世界上,它四周已经没有强敌:强大的埃及帝国已成昨日黄花,小亚细亚的赫梯已为“海上民族”所摧垮,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已经四分五裂,东方的米底和波斯尚未兴起。而在亚述国内,铁器从赫梯引进后不仅给亚述的经济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给尚武的亚述人提供了更锐利的武器,增强了战争的威力。于是,从亚述那西尔帕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883—前859年)起,亚述开始了它的对外征服事业。


        4楼2010-11-16 00:38
        回复
          古亚述时期
               (约前2500~前1500)      又称阿淑尔城邦时期。阿淑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亚述人。其语言为阿卡德语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当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见乌尔)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古亚述最高机构为阿淑尔城邦贵族长老会议。公务人员有一年一任的号里木的名年官(即以其名名其任职之年),管理财政经济,由抽签选出。土地为公社所有,定期分配给大家族使用,很少买卖。奴隶较少,社会主要劳动者为承担公社义务的自由民。中介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部分贵族和商人从事商业和高利贷活动而致富。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奴隶制大地产逐渐形成 。对外侵略加强了伊沙库的地位。约公元前17世纪初,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占领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自称天下之王。他死后,亚述先后沦为古巴比伦王国和米坦尼王国之藩属。
          


          6楼2010-11-16 00:43
          回复
            中亚述时期
                 (约前1400~前1078)      公元前14世纪中叶,亚述王亚述乌巴利特一世(约前1365~前1330)击败米坦尼,建立强大的亚述帝国,史称古亚述帝国。此后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并继续向外扩张,击败喀西特巴比伦,并将米坦尼的领土降为行省,尼努尔塔一世(约前1294~约前1208)击败赫梯帝国和巴比伦,占领整个两河流域,并把首都从阿淑尔迁往图库尔蒂-尼努尔塔镇。此后,亚述还有过几个首都,但阿淑尔城仍然是帝国宗教中心,在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名年官和长老会议只具形式,专属于国王的官吏已经产生。国家常备军已存在,其来源主要是自由民。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除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存在债务奴隶。经过短暂的衰败,至提格拉·帕拉丅萨一世(约公元前1115~约前1077在位) 时亚述国势复兴 。公元前11世纪末,在阿拉米人迁徙浪潮打击下,再度衰落。
            


            7楼2010-11-16 00:44
            回复
              新亚述时期
                   (前935~前612)      即新亚述帝国。公元前10世纪,亚述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为其长期对外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兵源和给养。征战初期以掠夺为目的,以极度凶残为特色。自亚述纳西拔二世(前883~前859在位)后,亚述遭到被征服地区人民强烈反抗。与乌拉尔图王国的战争也屡遭失败,许多被征服地区重获独立。自沙尔马内塞尔三世(前858~前824在位) 以后 ,由于经济衰落、对外战争失败和统治阶级内讧,亚述进入危机时期。公元前746年,军事将领提格拉-帕拉丅萨夺得王位,实行一系列改革,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和剥削。改革后重新开始大规模扩张。击败乌拉尔图,占领叙利亚,进入全盛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庞大的官僚制度 。经过萨尔贡二世、辛那赫里布(前704~前681在位)、伊萨尔哈东(前680~前669在位)的征服,亚述已变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亚述巴尼拔与埃兰-巴比伦同盟进行了漫长的战争。其统治末年,发生内战,游牧部落西徐亚人入侵,征服地区纷纷独立,帝国迅速走向灭亡。在米底和新巴比伦王国打击下,阿淑尔和尼尼微先后陷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其地为米底和巴比伦所分。
              


              8楼2010-11-16 00:45
              回复
                     亚述帝国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起“军事帝国”的国家。帝国的历代诸王几乎都是在不断扩张征伐中度过的,而且其军事发展的完备堪称是古代世界最发达的。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属操塞姆语的亚述人以底格里斯河两岸的亚述城为中心建立的城邦。当萨尔贡、汉谟拉比强盛时曾表示臣服,但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只有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强大王权衰微之后,亚述才恢复独立,自谋发展。
                      古代亚述的历史从苏美尔时期,到亚述帝国连续2000余年,一般分为古亚述、中亚述和帝国3个阶段。古亚述(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从塞姆人北上定居立国开始,到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时(公元前1815—前1783年)开始向外扩张,埃什努那、马里皆表示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曾向亚述表示归顺。但不久亚述被汉谟拉比击败,长期偏于两河北部一隅。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500—前900年),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时(公元前1114—前1076年)曾颇为强盛,后来又遭亚美尼亚人侵扰,国势转衰。直到公元前9世纪初,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开始,亚述才以两河强国雄姿向帝国跨越。纳西尔帕二世率军曾经藉助吹满气的皮囊筏子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卡尔赫米什城。其国王桑卡拉缴纳了大量贡赋,包括250塔兰特(1塔兰特=26.19公斤)的铁,这表明亚述已进入铁器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在军事上尤为重要,亚述军队就是以铁制武器装备,又有战车和骑兵,成为两河劲旅,所向披靡。
                      有浮雕表明,纳西尔帕二世时期亚述出现了攻城器械破城锤。破城锤的设计多种多样,锤身是根大木梁,头部包以金属皮。破城锤罩以用柳条、木材或兽皮制成的构架,藉以保护操作者,破城锤分固定和带轮可移动的两种。
                      为了防止敌人火烧破城锤,要备水预防,或在锤前面挂一块不易燃烧的幔帐。一幅浮雕上还刻有敌人用链环套住锤头,然后将其吊起的办法,亚述人以钩子把链环钩住相抗。破城锤一般是吊在器械的链子上,由士兵摇动,从地面上直撞城墙。有时还在城墙外侧堆起很高的土墩,然后把破城锤推到土墩上向前撞击城堡上部。古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就曾利用过堆土墩,用破城锤攻城。
                     到国王沙尔马纳塞尔三世(公元前858—前824年)时代,他曾多次远征乌拉尔图,也曾西征叙利亚,占领了其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处于从美索不达米亚到腓尼基的各沿海城市和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腹地的商路交叉点上,因而占领大马士革,对亚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沙尔马纳塞尔三世还从大马上革掠夺了大量的铁,多达5000塔兰特。大马士革的铁是从小亚输入的,但铁制品是由本地的匠人制造的。亚述人也从最初的掠夺和输入铁,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其冶金匠人所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大约从公元前9—前8世纪开始,亚述军队就已逐渐用铁制的兵器和盔甲武装起来,这是亚述军队装备上的重大变革。
                


                9楼2010-11-16 00:46
                回复
                  萨尔贡二世的扩张
                       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前705年在位),并非王族出身,也非前国王的“合法”继承人。他在政变中夺权上台,首先稳定亚述的内部局势,缓和了国内矛盾。此后,萨尔贡二世便开始镇丅压被征服地区人民的起义,继续向外发动侵略战争,他的征服战争主要是对南面的巴比伦,西面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北面的乌拉尔图展开的。
                        当时巴比伦的人民不堪忍受亚述的吞并,梅罗达克·巴拉丹率领的迦勒底人骁勇善战,以海滨苇塘沼泽地为根据地,和东边的埃兰人联合,成为帝国心腹之患。而埃兰拥有伊朗和中亚广大地区,兵强马壮,也是难对付的角色。就在萨尔贡二世即位第一年,巴比伦就在梅罗达克·巴拉丹领导下宣布独立。
                        萨尔贡二世立即出兵征讨,但在巴比伦一时并未得逞,巴比伦问题还需在以后时机成熟时解决。同年,即公元前721年,西部又发生叛乱,萨尔贡二世只好暂时撇开巴比伦,挥师西向,迅速灭亡了以色列国,攻下了其都城撒马利亚。次年,他又平定大马士革和南方的拉庇胡城叛乱。萨尔贡二世镇丅压了西方叛乱后,集中精力对付北方的强有力的对手乌拉尔图。他也采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围攻大马士革的包抄战略,先征服乌拉尔图的同盟者亚述东部的山地人民,再于公元前714年,大举进攻乌拉尔图攻入其圣城穆萨西尔,掳走了神像,乌拉尔图遭到了重大失败。
                        到公元前710年,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东方扎格罗斯山区大部分在亚述统治之下,米底处于依附地位,乌拉尔图也受重创,元气大伤,埃兰内部出现骚丅乱,无暇外顾亚述进攻巴比伦的时机已经成熟,但萨尔贡二世遭到梅罗达克·巴拉丹率领的巴比伦人和移居巴比伦各部落的顽强抵抗,直到公元前709年,巴比伦才被攻陷。


                  11楼2010-11-16 00:48
                  回复
                    辛那赫里布的武功
                         到辛那赫里布时代(公元前704—前681年),亚述的步兵在装备和组织方面又有重大发展。他把弓箭手分为四类,即重装弓箭手、次重装弓箭手、轻装弓箭手和最轻装弓箭手。他们都与萨尔贡二世时期的弓箭手不同。重装弓箭手身穿紧身衣,外罩长至腰部的铠甲,头带尖顶头盔,下着紧身裤,他由1名或2名着同样服装的伙伴伴随,持巨大的柳条盾掩护他射箭。次重装弓箭手的服装只是略有变化,紧身衣在一侧开口,下身着短裙,双腿裸露。战斗时一般两人一组,没有盾牌掩护,同时放箭射击。
                          轻装弓箭手不带头盔,头部围以宽宽的束发带。身着紧身衣,衣服上有两条宽带把衣服束紧分别挎在左肩和右肩上。腰扎宽带,下着短裙。最轻装弓箭手头束发带,身着条纹紧身衣,衣服前襟短后襟长,从颈部直达膝部,腰扎腰带。他们难得佩带剑,只是身挂箭筒,是“真正”的弓箭手。辛那赫里布时代的矛手分为重装矛手和轻装矛手两种。重装矛手头戴尖顶头盔,铠甲长至腰部,并覆盖住双臂上部,上身着紧身衣,有一侧开口;下身着紧身裤,外罩短裙,还有护胫。他们携带金属制凸面大盾,几乎可以把整个身体掩盖起来。长矛比身体略短一点,还在身体右侧佩有短剑。重装矛手人数较少,通常充当国王的卫兵。
                          轻装矛手的装备同矛萨尔贡二世时的长矛手几乎相同。头戴鸟冠式头盔,身穿朴素紧身衣,腰扎宽带,使用圆形柳条盾。但辛那赫里布时代的轻装矛手通常穿着裤子和护胫,手持半圆形的凸面柳条盾,而不是圆盾,因而又与萨尔贡二世时期的长矛手有所不同。辛那赫里布还在工兵和投石手部队方面的建设上有所进展。工兵部队真正完完全全地独立出现在战争场面的浮雕中。工兵工作时一般两人一组,配合行动。所着服装同重装矛手相同,只是手持的不是长矛,而是双头斧或手斧。投石手部队主要利用投石器进行投石攻城工作,他们在攻城时颇具威力。
                          辛那赫里布在公元前704年登上王位后,窥测时机企图重返巴比伦的梅罗达克·巴拉丹在盟国埃兰的支持下,回到巴比伦,宣布巴比伦恢复独立。辛那赫里布绝不容忍迦勒底人和埃兰控制巴比伦,于是亲率大军,直扑巴比伦。埃兰分兵一部驻守巴比伦东部屏障库塔城,把主力部队及迦勒底、阿拉美亚和阿拉伯等国联军布置在东南古城基什,这样便对进攻巴比伦的亚述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钳形阵势。辛那赫里布识破了这一意图,派精悍部队一支奔往基什,阻敌主力北上,自己率军弃巴比伦而不顾,猛攻库塔,全歼守军。然后他火速南下基什,增援正在平原上苦战数倍于己的、即将瓦解的阻击部队。一场搏杀,联军败北,亚述军攻入巴比伦城。巴比伦三度归属亚述。
                          接着在公元前701年,辛那赫里布又挥师西向,去镇丅压巴勒斯坦和腓尼基的叛乱。公元前700年,辛那赫里布率军来到西方时,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各国国王们闻风而降,只有犹太国王希西家凭借其强大实力和埃及作后援,决意要与亚述周旋到底。
                          辛那赫里布再次采用迂回战术,先占犹太的侧翼阿什克龙城,击溃远来的埃及援兵,再攻占埃克隆,然后兵分数路围攻耶路撒冷。这时亚述军内发生瘟疫,于是和犹太停战,保全了耶路撒冷。
                          当辛那赫里布在西方作战时,迦勒底人又发动叛乱。为了彻底消灭迦勒底的力量,辛那赫里布于公元前694年决心远征在埃兰的梅罗达克·巴拉丹的余部。亚述战士在海军的配合下,攻占了一些迦勒底殖民点和埃兰城镇。可是埃兰国王哈鲁苏却率军攻入了巴比伦。不久,埃兰发生内乱,辛那赫里布乘机出兵侵入埃兰。但顽强的埃兰人却联合阿拉美亚人、迦勒底人和亚述东方的3个行省,组成反亚述联军,在公元前691年向亚述杀来。辛那赫里布率军在哈鲁城迎战。
                          铭文以自述形式对辛那赫里布在哈鲁大战中的行动描述说:敌人“像一群群遮天蔽地的蝗虫”,“他们脚踏起的尘土,像暴风雨之前的蔽开浓云”。“我身穿战袍,戴着王盔——这是我军胜利的标志;我愤怒地乘着我的战车,把敌人纷纷撞倒。我一手握阿述尔神给我的弓,一手持尖锐的长矛,高声大呼,如春雷滚滚。我像雷神一样咆哮着,怒吼着,抵挡住敌人的攻势,成功地包围了敌人。埃兰军的‘图尔坦’(军队司令官的称号——作者)和其他的贵族身佩金剑,手戴闪闪发光的金镯,我急速杀死他们,像割绳子般砍断他们的喉咙和手臂。”铭文声称亚述杀伤敌军150000人。但亚述也伤亡惨重。亚述人未能夺取巴比伦,只好退军尼尼微稍作休整。公元前689年,埃兰发生内乱,辛那赫里布又乘机攻打巴比伦,亚述第4次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681年,辛那赫里布被杀死,其子阿萨尔哈东继承王位,对内实行怀柔统治政策,对外又战胜米底和埃及等国,使帝国版图又有扩大。
                    


                    12楼2010-11-16 00:50
                    回复
                      帝国的极盛与灭亡
                           公元前669年,阿萨尔哈东在远征埃及的途中病死,其子阿述尔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31年)即位。到阿述尔巴尼拔时期,步兵又有新的变化。弓箭手和长矛手都各自分类,即轻装的和重装的。轻装弓箭手如同辛那赫里布时期的轻装弓箭手,头束发带,朴素的紧身衣,宽腰带和短裙。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没有遮身的垂饰和便鞋。重装弓箭手也类似于辛那赫里布时期的重装弓箭手。长矛手唯一的新装备是盾。旧式的凸面椭圆盾较少使用,多半使用一种底部平直而顶部呈圆形的盾。轻装矛手使用同种样式的盾,只是不是金属盾,而是柳条盾。步兵到这时除了长矛手和弓箭手以外,还出现了投掷手、锤矛手和战斧手。锤矛手和战斧手的服装同重装矛手的服装完全相同,说明他们已是步兵中的主要兵类。
                            阿述尔巴尼拔继承父志,率军远征埃及,直捣底比斯城,大肆掠抢并毁灭了这座城市。但到公元前655年,埃及又摆脱亚述控制而获得独立。这时亚述尽全力打击最后一个也是最顽强的敌人埃兰。几经征伐,阿述尔巴尼拔终于在公元前639年攻陷埃兰首都苏撒,平定了埃兰全境。至此,亚述帝国达到最大的版图。拥有西亚全境并暂时占领埃及,东临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滨,北达高加索,南接尼罗河,这是世界古代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但是亚述帝国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因而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亚述帝国达于极盛之时,同时又是其强弩之末之时。各被征服地区的反亚述斗争正积蓄力量准备再起,埃及首先恢复独立,小亚细亚兴起吕底亚王国,尤其是伊朗高原出现了米底人新国家,连续4次反抗亚述的巴比伦迦勒底人也逐渐恢复其实力。因此,阿述尔巴尼拔死后不久,米底人和迦勒底人联合进攻亚述,帝国急剧衰落。迦勒底人乘机建立巴比伦第六王朝,恢复独立,并联合米底人于公元前614年攻克亚述古都亚述,公元前612年夺取亚述新都尼尼微,亚述帝国就此灭亡了,亚述被并入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版图。
                      


                      13楼2010-11-16 00:51
                      回复
                        亚述人的军事特点
                             亚述帝国历代诸王都积极奉行穷兵黩武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年复一年,无休止地对其周邻诸国用兵。对亚述统治者来说,打仗就是一切。因此在长期的战争中,亚述人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特点。奉行侵略扩张政策的亚述,作战大都采取强大的、闪电式的进攻战术,快速和突击成了亚述人军事战术的主要内容。亚述军队进军神速,根本不给敌人以战斗准备时间,总是竭力进攻,在敌人尚未醒悟的时候,就以果断、迅猛和突击结束战斗。
                              在军事组织上,到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时代,亚述人已放弃了过去的混乱无章的群体作战,而代之以战车兵、骑兵、步兵等主力部队和工兵、辎重兵等辅助部队协同作战。协同作战在举行庞大的军事行动中非常重要。亚述军事发展到辛那赫里布时代,亚述已开始采用多兵种的密集方阵。在方阵中充分发挥各兵种的作用,装备最好的部队布置在前方,以增加进攻的锐势,把弱兵和没有完善护卫装备的部队部署在后方。方阵不仅在亚述,而且以后在波斯、希腊、罗马的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功能。
                              亚述人非常重视军队的衣甲武器装备和工兵、攻城器械的作用。亚述人用兵神速,经常采用闪电战,这就要求将帅的果断、士兵的勇敢和衣甲兵器的优良。亚述的常备军被配备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制兵器,衣甲也多种多样,适合任何情形对敌作战。亚述军队之所以所向无敌,与其拥有完善的兵器衣甲装备有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亚述人在建设兵种和衣甲装备时,多从进攻方面考虑。亚述人建立辎重兵和工兵较早,这是为了适应长年对外战争对工兵开路、辎重兵运输的需要。攻城器械的发达,也是为了能适应攻打敌人城堡的需要。在亚述人的壁画上,亚述攻城作战的场面上只有属于敌人的雄伟高大的城堡,而不表现自己的,因为亚述人很少重视城防建设,亚述人所想的只有进攻,没有准备守城挨打。
                              亚述人还特别重视野战营垒和驿道的建设。野战营垒是临时性的兵营和堡垒,对亚述军队野战的胜利起重要的保障作用。亚述野战营垒是后来罗马野战营垒的原型。亚述人只修筑临时性野战营垒,而很少去修建坚固的城堡,这是基于亚述人要对外扩张只有实行进攻的军事思想。但是野战营垒设计得很巧妙,建筑牢固。营垒的外缘是椭圆形的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像是用砖砌成,上半部是栅栏。在围墙的一定间隔内修有监视敌人和意外紧急时防御用的塔楼和雉堞。在围墙内撑有成排的帐篷。国王的帐篷要稍大一些,并带有装饰。帐篷的设计很特殊。中间露天,两端有半圆形的屋顶覆盖着。修筑野战营垒由工兵承担,一旦军队撤离,一切设备当即拆除。
                              亚述人建设驿道,是适应迅速调兵遣将、传达命令的需要。波斯帝国的驿道制度就是在亚述驿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在亚述,驿道纵横交错,十分发达。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亚述有用石块和砖铺砌的宽阔道路,若干路段甚至还铺上了沥青,这在世界上还是首创。在驿道的路旁,每隔20公里建有一个驿站和一眼井。在驿站里,国王的急使换乘马匹,不停地把国王的公文从尼尼微送往亚述帝国的各个地区。亚述人还在驿站设置官吏,负责检查道路的安全,保障使节和信件的往来。驿道的修筑和驿站的设置,不仅为军队的调迁、辎重的运输和行政联系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帝国内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
                        


                        14楼2010-11-16 00:52
                        回复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军事改革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首先选择弱敌进攻,向南进军,很快战胜西帕尔的阿拉米亚人。接着又挥师东进,征服了尼普尔一带。翌年,他又发动对东方和东南方的远征,接着挥师南下,直到埃兰的北部边境。公元前743年他又调集了亚述军队的全部主力,与叙利亚展开了战斗。在康马甘地区,以阿巴德为盟主的北叙利亚各国军队以及乌拉尔图国王萨尔杜里二世率领的大军为一方,以亚述军队为一方,展开了决战。北叙利亚和乌拉尔图的军队很快战败。当萨尔杜里二世的兵营将受到包围时,他竟然丢下全部兵营和他的御用战车,仓促骑一匹快马惶而逃之。但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没有乘胜命令军队北击乌拉尔图王国,而是在公元前742年,兵锋转向西南,包围了阿巴德城。坚固的阿巴德城直到公元前740年才被攻克。直到公元前73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才挥师突入乌拉尔图。萨尔杜里二世在一次战败后,决定退守首都吐施帕。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包围并进攻这座城市很久,都没有攻陷。但是乌拉尔图王国受到这次打击以后,只剩下一座孤城,国势衰微,再也无力与亚述抗衡。这时,大马士革国王列村和以色列国王比加结成联盟,趁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忙于东方和北方战事,在西方成为反对亚述的主力。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决定摧毁大马士革。他实行迂回南下包抄大马士革的战略,先派兵沿地中海南下占领阿斯卡隆和加沙,封锁埃及边境,迫使追随列村和比加的以东、摩押、亚扪等地区臣服。公元前733年,以色列国王比加被本国贵族所杀,以色列归顺了亚述。这样,大马士革王国的同盟者已全部被剪除,亚述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了它。
                                公元前733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身穿皇袍,头戴王冠,宦官在其身后高举伞盖,乘坐于有驭者为其驾驭的战车上,后随保护他的侍从和卫队,亲率大军进攻大马士革。当时,列村处于劣势,亚述的步兵、骑兵都比他多一倍以上。亚述调到前线的战车有5000辆,列村只有2000辆。亚述工兵吹胀皮囊,上铺木板制成浮桥,让步兵、骑兵,战车兵迅速渡过弗尔发尔河,直趋大马士革城下。列村在近郊平原上应战。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亲自指挥这次战斗。亚述的每一战斗兵团的兵力配置和队列如下:5辆战车在最前面,紧跟的是15名骑兵,随后是25名重装步兵,最后是50名轻装步兵。战斗开始后,双方的战车和骑兵互相冲击,大马士革渐感不敌,开始退却。大马士革的弓箭手立即射击亚述的追兵。亚述方面则命令骑兵和战车兵让路,步兵冲了上去。步兵头戴尖顶头盔,分别执金属制凸形圆盾和柳条盾,射来的箭支失去了效力。大马士革军战败。列村只好退守大马士革城。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下令围城,命令砍掉城郊树林,筑起栅栏,像“把鸟关在笼子里”一样严密圈住敌军。列村依杖粮足兵器多,固守城池。亚述围城达一年之久。公元前732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命令工兵制造破城锤,利用破城锤撞击城墙,一处塔楼和城墙崩塌,亚述士兵攻入城内。双方在大马士革城内展开了街巷战,时间持续一周,大马士革军队才被歼灭。列村也被俘处死。大马士革王国灭亡了,整个南叙利亚被征服。继征服大马士革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率军南征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29年,巴比伦以同亚述结盟和合并的形式并入亚述帝国。至此,亚述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东达伊朗高原西部,西到地中海边,南到波斯湾,北到两河流域上游,庞大的亚述帝国开始走向极盛。


                          15楼2010-11-16 00:52
                          回复


                            16楼2010-11-16 00:54
                            回复

                              亚述尼尼微王宫复原图.


                              17楼2010-11-16 0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