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吧 关注:8,115贴子:87,407
  • 8回复贴,共1

明代饮食习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常食俗
人们所熟悉的传统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欲喝他逃难时两个乞丐送给他的由白菜帮、菠菜叶、剩饭锅巴碎米粒、馊豆腐等杂合煮成的汤……这一相声显然来源于后世的传说,其出发点可能根据朱元璋执政节俭而发,意在对明代中后期泛起的奢侈食风劝讽抨击,但客观上却反映出了,即使身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仍对民间所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难以忘怀,而且要以此汤排御宴,宴群臣,虽为笑谈,但恰如其分地反衬出了明代最高当权者对民间饮食习俗的认同。
其实,明朝宫廷也有其独特的食俗,不过这些饮食习俗也是按通行的汉民族统一的食俗中规中矩。《酌中志》就记述了明宫廷食俗的一些情况: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2-17 16:14回复
    一月,割鸡、豚,炊面饼杂以生菜、青韭、羊角葱,兼生食水萝卜,唤为“咬春”
    二月,黍面枣糕,用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叫作“熏饼”。O
    三月,吃凉饼,吃补虚损的雄猪腰子,
    四月,尝樱桃,以示此岁诸果新味之始。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磨成细条吃,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
    五月,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
    六月,吃“过水面”,嚼藕之新嫩芽的“银苗菜”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2-17 16:15
    回复
      七月,十五日这天进供佛波罗蜜,吃鲥鱼,为盛会,
      八月,吃月饼,造新酒,吃蟹:活洗净蒸熟,蘸醋、蒜以佐酒,剔蟹胸骨八路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
      九月,登高吃迎霜麻辣免,饮菊花酒,制诸菜蔬。
      十月,吃羊肉。
      十一月,糟醃猪蹄尾、鹅腕掌、羊肉包、扁食、馄饨,以此为阳生之义。每日清晨吃辣汤、饮浑酒,以御寒
      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二十四日,祭灶,蒸点心。
      三十日,守岁。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2-17 16:15
      回复
        从岁时节令着眼,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均要遵从岁时节令的规律而定制食俗。如元旦的喝春酒,春节的吃饺子,上元的“团圆”丸,上巳、寒食用嫩如卷耳的芦蒿之类合米粉做果吃,清明的携食扫墓游春,填仓时吃油煎面饼,端午的吃角黍、饮菖蒲酒,伏日的储水、窨曲酱,中秋的赏月酒肴,重阳做花糕互相馈送、酿菊花酒,冬至用屑米做“冬至圆”,除夕家人给鱼肉的“散羹”,等等。
        沿袭成习的食俗,可以说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须遵循。不同的是,明宫廷食俗较之民间食俗,更注重岁时节令食俗的“示范性”,更注重“养生性”和天下第一的“尊贵性”。而民间的岁时节令则大体相同,差异是因地域而又呈现出变化,却也愈益衬托明代食俗的摇曳多姿。如上元,在《嘉靖常德郡志》就如此记述:各家以椒为汤,入荠菜、微果诸物,人至而饮之"。又作面窝如鸡子大者十二,以象十二月,每窝标记某月,汤”之,谓之“时用甑蒸之如炊饭,然久之取视水浅深有无,以稽某月之水旱,悉多有验。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2-17 16:15
        回复
          又如《嘉靖尉氏县志》载,其地每年都在春分、秋分、腊月酿酒。所用汲井水,浆米作糜,其水贮存逾数月不坏。另多用曲作“酿酒脚”,留为其他月份酿酒用。无论春分、秋分、腊月:均沿其制,故形成了“邻境绝无是制”的特殊食俗。
          徐霞客在丽江参加的少数民族宴会:除了白葡萄、龙眼、荔枝等果品外,还有一种“酥饼油线”糕点,这糕点制作得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片,非常松脆。另一种叫“发耘”的食品,竟是“白耘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味道甜而不腻。
          这类精致食品,在汉族食俗中间也不常见。而且,即使少数民族宴席,也可排出与汉族食饮规格媲美的场面:
          南国腥唇烧豹,北来黄鼠驼蹄。水穷瑶柱海僧肥。脍落霜刀细细。翅剪鲨鱼两腋,髓分白凤双栖。荔枝龙眼岂为奇。琐琐葡萄味美。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12-17 16:15
          回复
            这一写入《型世言》中汇集各地食俗的宴席,标志着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食俗,自明代起已逐渐丰富起来。这是因为在明代,整个西南已成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杂居区,西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已向先进的汉民族看齐,从事着稻米、小麦的种植生产,因而他们在饮食习惯上,也受到汉民族的影响。
            各少数民族也大量采用了汉民族的春节、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岁时节庆,其间自然也贯穿着饮食习俗。但只能说是一定程度上接近汉民族的岁时节庆食俗,各少数民族的岁时节庆,与汉民族的岁时节庆食俗是不尽相同的。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2-17 16:16
            回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每年六月二十八日,家家缚起高七八尺的茭芦置于门外,燃烧到深夜,过“火把节”。这一天又用牲肉细缕和脍,用盐醯,不烹饪,名为“吃生”。据说这是纪念明洪武年同被元梁王所杀面醢其肉的王祎形成的一个节目,这与汉族“寒食节”的含意相仿佛。虽然少数民族中有许多类似汉民族的食俗,但就其主流来看,仍然是少数民族自己的食俗占重要成分。这些完全保特看本民族食俗特色的少数民族,以满、蒙、回、维吾尔、截最具表性。
              明代满族食俗中时兴一种用各种精肥肉,将委、、荔得像豆大,拌上饭,用莴苣大叶裹食的“包儿饭”。这种食物饭菜一体,鲜蔬、熟肴、葱酱互相“串味儿”,其食用方法是双手握而食之。于是“包儿饭”就成明代满族的食俗之一,一直流传至今。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12-17 16:16
              回复
                明代蒙古族食俗中,则将用马乳酿成的马奶酒推举到首要置。马奶酒的制法,是在皮子缝成的袋子中装上牲乳,将爱口机紧,日久就酿成味微酢的“洞酒”了。每年四月,马乳新得的时候,蒙古族都要为此置继酬神。长夏的时候,亲明们还要举办“马乳会”
                明代回族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并形成了一些回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如甘肃、宁夏、陕西等。回族认为饮用水乳、果浆、花露等,可使人卫生康乐无患。他们的饮食习俗中,对冲泡茶叶十分讲究,并掺人红糖、白糖、芝麻、核桃仁、红枣,葡萄干、桂圆、糖饼、构杞子,制成“八宝茶”,或冲泡请热泻火的冰糖窝窝茶,或冲泡消积化食的白糖青茶…回族中这种把冲泡茶水当成一种技艺的风气,从明代就开始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12-17 16:16
                回复
                  明代的藏族以农牧业为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藏族人将它春过、炒熟、磨粉、贮存,每出门,都带上二三升,并带上成块的酥油及茶叶,携一碗,饥则熬茶,取青稞粉,用酥油茶调拌,手着吃,这叫糌粑。藏族人虽一天只吃一碗糌粑,但无不强健多力。这种食俗甚至引起了汉族人的兴趣,便和以酥油,
                  调以蔗糖,加以仿效。明代新疆柳城的“锁子葡萄”中外驰名,因而在维吾尔族的食俗里,葡萄酒最为时尚。成品的葡萄酒色绿味醇,假如再蒸再酿,则颜色白而猛烈,性特热,喝了可以防寒积症状。从总的方面看,明代少数民族的食俗,仍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特点,但在某些方面,,也逐渐向汉民族食俗靠拢看齐,少数民族的食俗与汉民族食俗的关系,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使明代的日常食俗显得更加丰富。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12-17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