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是在都城规划方面具有蒙汉民族文化融合典范价值的中国北方草原都城遗址,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曾是13~14世纪时期蒙元帝国的夏都。它由分布于25131.27公顷范围内的城市遗址遗迹和墓葬群,以及分布于整个175853.23公顷范围内的辽阔而富蒙古高原草原特色的自然环境(湿地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草原3种景观并存)和浓郁纯正的蒙古族人文环境(包括敖包及相关祭祀活动、传统蒙古族风情等)4大要素共同组成。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遗址。它作为13~14世纪具有世界性的东方大帝国的“夏都”,展现了亚洲大陆上分属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两大民族——蒙族和汉族在都城设计上交互融合(interchange)的所有特征;见证了欧亚大陆在蒙古帝国时期的重大文明转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际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奇迹般盛况;并在13~14世纪的东西方交流史和宗教发展史上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密切关联,包括《马可波罗游记》的关键性故事场所和“Xanadu”作为“东方梦幻华园”的文化象征传播现象。与此同时,遗址的所在地正蓝旗至今仍保留了浓郁而纯正的“敖包祭祀”等蒙古族传统风情,保护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此,该遗址是亚洲北方草原都城遗址中最具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特性的杰作,在世界文明发展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