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南方很多方言的否定副词都是没有声母的,比如说粤语的“唔”,湘语和客家话的“嗯”,表示“不”这个意思。
永州北部县区方言里,常常用“很”表示“不”,“我很去了”表示我不去了,其实这是比“不”稍微委婉的一种否定。这个“很”字有意思了,之前有教授论称它来自免语,但个人觉得“很”和“嗯”就差一个声母h,并且同样表示否定的还用到“肯hen”(东安县)。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声母是后来加上的,可能需要把声音发得大一点,纯元音词hold不住。
让我们再跳跃一点,看看古称“河洛话”的闽南语。这个保留了大量古音的方言就更奇葩了,不仅有大量无声母字,比如说“有”发音是u,并且还有意地吃掉声母,比如摩托在闽南语中发音是“o do”。
这些从古至今的语言流变,出现了一条诡异的线索,也就是古人不怎么喜欢用声母,或者中原地区都是温文尔雅无需加上声母大喊,不似我等山野蛮夷需要用这么多声母来远距离沟通。
永州北部县区方言里,常常用“很”表示“不”,“我很去了”表示我不去了,其实这是比“不”稍微委婉的一种否定。这个“很”字有意思了,之前有教授论称它来自免语,但个人觉得“很”和“嗯”就差一个声母h,并且同样表示否定的还用到“肯hen”(东安县)。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声母是后来加上的,可能需要把声音发得大一点,纯元音词hold不住。
让我们再跳跃一点,看看古称“河洛话”的闽南语。这个保留了大量古音的方言就更奇葩了,不仅有大量无声母字,比如说“有”发音是u,并且还有意地吃掉声母,比如摩托在闽南语中发音是“o do”。
这些从古至今的语言流变,出现了一条诡异的线索,也就是古人不怎么喜欢用声母,或者中原地区都是温文尔雅无需加上声母大喊,不似我等山野蛮夷需要用这么多声母来远距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