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理论认为上古之人“形与神俱”,也就是没有身体心灵二元对立,随着社会发展,今世之人陷入了身体心灵的二元对立(变成了一个分裂的主体)。只是人们认同了一个统一的“自我”假象,也就是心神,在明清两代的道教学说中称这种自我假象为识神。“天在我者德也,地在我者气也,气薄德流故而两精相搏谓之神”——《黄帝内经》,古人认为“我”不过是天地在身体之内的显现,天地因其自身的矛盾(“薄”通“搏”,相互矛盾相互冲撞的意思),反而促成了一种意义的流动(气薄而德流),这种调和两精(阴阳)对立冲突的东西叫做“神”。
王阳明强调心无内外,是因为多数人在无意识中认为心有内外之分。强调天人合一,也是因为多数人认为天人彼此对立。总之王阳明和一些道教学说认为人本来是宇宙的一部分,但是被宇宙甩了出来,因此他们的学说会试图揭露人的这一现状。五脏神也是为了说明人的分裂(精神活动的分裂,精神与身体的分裂),然后又试图通过修行的方法,消除这种分裂,回到当初的与宇宙同一的状态(天人合一)
王阳明强调心无内外,是因为多数人在无意识中认为心有内外之分。强调天人合一,也是因为多数人认为天人彼此对立。总之王阳明和一些道教学说认为人本来是宇宙的一部分,但是被宇宙甩了出来,因此他们的学说会试图揭露人的这一现状。五脏神也是为了说明人的分裂(精神活动的分裂,精神与身体的分裂),然后又试图通过修行的方法,消除这种分裂,回到当初的与宇宙同一的状态(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