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吧 关注:36,301贴子:351,884

回复:求电子版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燕山脚下是故乡
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5)
故乡,是汉语里最有魔力的一个名词。她什么都不告诉你,作为那一方水土养大的人,你却知道她几乎所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你知道她的四季怎样更替,你知道她河水的走向,你知道她哪座山上的油松林生长得更密,你知道她每一句土话都讲了什么,你知道她每一条通往远方的路,你知道她细枝末节的过往……
当然,你还知道她的区号,不论走到哪里,看到与此有关的数字,你都觉得莫名的亲切;你还知道她车牌号码的开头汉字与字母,不论走到哪里,你都会有意无意看一眼触目可及的车牌,一旦看到相同的开头,有上前与车主打招呼的冲动;邮政编码已经很少使用了,你依然记得格外清楚,那一串数字总会让你有丝丝缕缕略带暖意的联想……
还说了,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距离故乡越远,你越能敏锐的品味出当地的大白菜绝不是故乡的大白菜,萝卜也不是,土豆也不是;看到江南一种又一种不认识的花草和树木,一种又一种不认识的鱼和虾,一种又一种不认识的小吃和水果,你会不自觉地想到故乡的自留地和菜园子、果园子……
这一切感触和情绪,作为那一方水土养大的人,不用静引儿的去体会,更无须卖弄,就像我这句话中信手拈来的正宗哈尔滨方言,我故乡的人也都说也都懂。深究细究起来,谁知道我们是不是有着共同的祖先呢!
故乡,是一个无需解释就明白,也是一个无论怎样解释都解释不清楚的名词。这一点,李白也无能为力,所以他感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IP属地:上海16楼2024-10-31 21:44
回复
    继续分享郁贤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的随手记。

    突然对李白《胡无人》这首诗中“太白入月敌可摧”这一句有了感触,把感触记录在这里。首先说明,我的感触只是自己的感触而已,不是“研究”,也不是“学术”,单纯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难免穿凿附会,也难免过度解读。
    我们都知道,李白,字太白。关于他出生,即有母亲梦到长庚入梦而生李白的传说。
    长庚,是金星的另外一种称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明星,又称太白星,这也是李白名字的来源说法之一。
    传说太白星主杀伐,太白星进入月亮,是大将被杀戮的征兆。李白在诗句中表达的是敌人被消灭的意愿。
    辅佐明君,匡扶盛世,一直是李白的志向,然而现实过于骨感,李白不可能达成心愿,所以时常在诗文中抒发自己的心情。
    此句中的“太白”,明指太白星,画外音又何尝没有他自己李太白的寄托。一旦明君启用李太白,摧敌指日可待。这是李白自己内心所想,谁没个美好却又不切实际的梦想呢。
    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IP属地:上海17楼2024-10-31 22:17
    回复

      此刻的江南,气温突然降至10℃以下,雨同时不停的下,有暮秋的凉意。越来越感觉到四季正在混乱,让人一下子无所适从。而此刻的燕山脚下,天气预告继前几日一场雨夹雪后,还要有暴雪天气,真是有悖自然常理。眼看就是夏天了。
      说起李白这首《北风行》,也是他为数屈指可数的文字关联北方的诗歌之一,尤其其中千古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更是把场景明确定位为燕山。
      燕山,是属于塞外的山,是属于北方的山。燕山脚下就是故乡。
      品味李白写到故乡的诗歌,自是别有一番滋味。
      史上曾有人评价李白这句诗“无此理致”,被吴瑞荣讥为“胶柱鼓瑟之见”。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我就不多吐槽了。
      关于李白这句诗,鲁迅先生也曾评价: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漫谈“漫画》)
      想想此刻燕山的天气,鲁迅先生的评价何其客观有理。
      其实,怀着胶柱鼓瑟之见的人很多,这些人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固执己见,近乎僵化。跟这种人闲聊都毫无乐趣,何况是跟这种人谈论李白的诗歌!
      窗外的雨又大了起来,只是还不到喝酒的时候。


      IP属地:上海18楼2024-10-31 22:23
      回复
        郁贤皓
        35年了,我与《李太白全集校注》

        郁贤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就将李白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之一。
        *
        当时我反思解放后的李白研究,多局限于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对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交游缺乏认真深入的稽考,未能做到知人论世,因此对作品的理解多流于主观臆测,破绽百出。于是我决定从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及其交游入手,以期逐步解决李白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1978年1月起我在全国各杂志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和交游、作品辨伪的文章,1982年结集成《李白丛考》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唐代文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出版。此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许多前辈和朋友们的赞扬和鼓励。特别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朱金城先生,早在1978年看到我发表的文章后,就邀请我到他家中作客畅叙,从此我们成为莫逆之交。当时上海古籍出版社由何满子先生负责编纂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朱金城先生向何满子先生推荐由我撰写《李白选集》,于是我用了三年时间,于1986年完成了这本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李白作品选本,收诗三百二十多首,约占李白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收文十八篇,占李白全部文章的四分之一。李白诗文的精华在此书中大体齐备,其中的交游、编年及对作品的理解都采用自己的考证成果,如将《江夏别宋之悌》诗系于开元二十二年,指出宋之悌乃宋若思之父;将《泽畔吟序》系于乾元元年,指出序中“崔公”即崔成甫。考明李白有两次入长安,在长安写的诗篇分别为两个时期的作品;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乃玉真公主推荐,非吴筠所荐等等。注释则运用自己学到的一些训诂学知识,所以敝帚自珍,自认为此书有创造性见解,与前人之作不同。此书曾获第二届中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也就是说,如今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在1986年以前已奠定了基础。《李白选集》1987年发排,当时上海繁体字排印厂只有中华印刷厂一家,而此厂正接受《辞海》繁体字版的排印,《李白选集》在该厂整整躺了三年,后来还是王运熙先生帮忙,请他的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从中华印刷厂取回,放到常熟新成立的一家印刷厂排印,到1990年才正式出版。后来,我又应台湾三民书局邀请编写《李杜诗选》、凤凰出版社邀约编选《历代名家精选集》中的《李白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又要求我重新修订出版了《李白选集》,其中更换篇目又注释评笺了一些诗文。所以这部《全集校注》是陆续编写而成的,前后时间有35年之久。

        本来我没有校注李白全集的打算。因为上世纪末二十年,已出版了三种李白全集注本。一是瞿蜕园、朱金城先生的《李白集校注》,二是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三是詹锳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加上鄙人的《李白选集》,上世纪的李白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已被吸收,窃以为不必再搞一种李白全集校注。但进入本世纪以来,许多友人和弟子劝我应该将我的研究成果全部展示出来,必须出版一种表达自己完整见解的全集校注。后来我也考虑到:瞿、朱两先生的《李白集校注》1980年出版,实际上是在文革前已完稿,朱先生的《校补记》中又吸收了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包括鄙人1978、1979两年的成果,但没有来得及吸收八十年代及其以后的成果。安旗先生主编的《编年注释》有许多发明,但李白诗文的编年其实非常困难,有许多作品只能见仁见智,有些诗勉强编年,没有切实根据。詹先生主编的《校注汇释集评》吸收的成果最丰富,号称集大成之作。但因出于众人之手,难免体例不一。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一部全集校注。
        【本篇 未完】


        IP属地:上海19楼2024-10-31 22:50
        回复
          【续】
          首先,李白全集所收诗文力求都是真正的李白作品,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为今存最早刻本,收诗文最多,故本书以它为底本。编排次序亦从之。但宋本中也有伪作,如《长干行》其二乃张潮所作,《去妇词》为顾况诗,《谒老君庙》为唐玄宗诗,《观放白鹰》其二乃高适诗,《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乃晚唐人拟作,《比干碑》乃李翰之作,《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内容与李白、贾至的行踪时间不符,可断定为伪作等等。这些诗文,经前贤和今人考辨已考明非李白之作而误入李集者,本书一律删却,列入最后的《宋本集内存目诗文》。凡唐宋后总集、类书、方志等典籍中有署名李白的诗文而实非李白所作者,本书最后专列《宋本集外存目诗文》,予以辨正,以避免将来再有人误辑入李白集。宋蜀本未收的集外诗文可确认为李白所作者,则辑入本书《宋本集外诗文》;如不能确定是否为李白所作者,则亦辑入而加以说明。如《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宋本未收,今明、清翻刻咸淳本收录,萧本收录而列入卷末,已表标怀疑。今人争论纷纭,故暂保留。

          宋本中还有一些重出诗。本书只收一首,另一首删却,在所收的一首中说明。凡两首皆在不同的组诗内,则两存之,在两诗中互作说明。如一在组诗内,一为另题,则保存组诗内一首,另题一首删去,在保存的组诗内一首中说明。
          *
          本书在大部分诗文的最后加有按语,叙说笔者对这首诗文的理解,供读者参考。
          *
          本书中诗歌部分的校记,是我和尹楚兵博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整理《全唐五代诗·李白卷》时合作完成的。按当时体例,一律不加书名号和引号,傅校《文苑英华》简称“英华”,中华书局影印本简称“明刊英华”。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简称“伯二五六七”。今移于本书,体例照旧。

          李白诗歌研究中最难的是编年。有确实根据可以正确编年的大约有一半左右,许多诗歌无法编年,有的只能大概推测其写作年代。我们只能等待今后有地下文物出土来加以考证。如李白有《赠何七判官昌浩》《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两首诗,诗中的何判官昌浩是谁,过去不知道,所以我在《李白选集》中收录《赠何七判官昌浩》诗列入“不编年诗”。而安旗先生将比诗编入天宝十载,认为何昌浩为幽州节度使幕中判官,其实没有根据。现在何昌浩墓志已出土,证知其官止于邓州司户参军,安史之乱后,入宣歙采访使宋若斯(思)幕,永泰二年卒,年五十二。我们知道李白在至德二载曾因参加永王李璘幕而被捕入狱,由宋若思营救出狱并入宋若思幕,可知李白与何昌浩为宋若思幕府中同僚。此诗当为至德二载所作。本书即据《何昌浩墓志》进行注释和编年,成为有确实根据的编年诗。而另一首《泾溪南蓝山下寄何判官昌浩》则当为上元二年李白重游宣州泾县时所作,时何昌浩当仍在宣歙观察使幕,只是幕主已非宋若思。类似这样的李白交游的墓志出土,就能解决一些李白作品的正确编年,我们期待着这类墓志出土得越多越好,将来根据这些墓志可能会编出更加完善的李白集的校注本。
          *
          本书有幸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及2010—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全国高校古委会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又蒙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的青睐,应允在中华书局出版,并已列入该局的重点出版规划。只因鄙人年事已高,多种疾病频发,不得不经常搁笔,拖延时日。在多位友人和弟子帮助下,终于在2014年6月基本完稿。又蒙凤凰出版社姜小青社长兼总编辑的关怀,有幸在凤凰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过程中,得地理之便,责任编辑不厌其烦,经常登门处理编辑中的各种问题,交流畅达,不断提高质量,出版社打造精品,谨在此表示深切谢忱。
          *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本文系作者在《李太白全集校注》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IP属地:上海20楼2024-10-31 22:56
          回复
            《李太白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2019年10月20日,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浙江海宁举行。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郁贤皓校注)荣获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颁奖现场
            *
            颁奖词如下:
            郁贤皓先生的《李太白全集校注》,是他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资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的工夫,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并进行校勘、注释、评笺,运用严谨的考证方法,去伪存真,从而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校注本,堪称二十世纪李白研究的最新总结。这个总结建立在版本、考据、义理之上,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

            左起:刘松洁、程章灿、李相东、姜小青
            *
            郁贤皓先生发言(责编李相东代)如下:
            尊敬的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理事会,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拙撰《李太白全集校注》能获得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在宋云彬先生的故里,参加颁奖典礼,更是非常有意义。首先请允许我向宋云彬先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高尚精神,表达我诚挚的敬意,并向此次评审委员会的各位评委表示深切谢忱。
            我把李白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我反思解放后的李白研究,多局限于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对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交游缺乏认真深入的稽考,未能做到知人论世。于是我决定从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及其交游入手,以期逐步解决李白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1978年1月起我在全国各杂志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和交游、作品辨伪的文章,1982年结集成《李白丛考》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作为“唐代文学研究丛书”之第一种出版后,得到学术界许多前辈和朋友们的赞扬和鼓励。不久,与张启超合著的《谪仙诗豪李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祖国丛书》之一出版(后由台湾云龙出版社出版繁体字台湾版)。对李白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著作版本研究进行考证的基础上,进而对李白的作品展开理论探讨和综合研究。1983年,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约,我用三年时间,编注了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之一的《李白选集》。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李白与唐代文史考论》(三卷本),这也是我李白研究成果的汇聚与集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本世纪一十年代,我先后出版过五种《李白集》选本。众多友人和弟子鼓励我,应该出版一种能够表达自己完整见解的李白全集校注,从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部展示出来,于是我集中精力,将李白的全部作品进行校勘、辨伪、注释、考证、评笺,终于完成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李太白全集校注》。前后算起来,花了近四十年时间。
            本书所收诗文力求都是真正的李白作品。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为今存最早刻本,收诗文最多,故本书以它为底本。但其中也有伪作,凡经前贤和今人考辨可断定为伪作的,本书一律删却,仅存其目,将它们列入存目诗文。对集外失收的、考定为确为李白作品的,将它们列入集外诗文。经过一番去伪存真,从而使《李太白全集校注》更接近于真实的李白全集。
            本书在大部分诗文的最后加有按语,叙说自己对这首诗文的理解,供读者参考。
            李白诗歌研究中最难的是编年。有确实根据可以正确编年的大约一半左右,许多诗歌无法编年,有的只能大概推测其写作年代。我们只能等待今后有更多的、新的墓志等地下文物出土来加以考证,并期待将来可以编出更加完善的李白集的校注本。
            最后,感谢出版《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凤凰出版社,他们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繁琐而细致的努力。再次感谢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理事会,并再次向宋云彬先生及其家属致敬!
            谢谢大家!

            证书
            *
            奖杯

            相关介绍:
            2017年6月16日,凤凰出版社副总编辑林日波获颁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编辑奖”。

            宋云彬,海宁人,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文史学家、编辑家,被誉为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其毕生收藏的字画,经其后人委托,由中国嘉德进行了专场公益拍卖,拍卖所得交由中华书局设立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每两年评选一次“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旨在表彰优秀古籍整理成果及古籍编辑。


            IP属地:上海21楼2024-11-01 11:50
            回复
              你在网上搜索:
              “电子版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
              还可以搜索到许许多多:
              *
              将船买酒白云边|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6)
              但使龙城飞将在,你也在|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7)
              李白这首诗告诉我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9)
              喊妈妈那一刻,妈妈还很年轻|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1)
              谁都有言不由衷的时候,李白也不例外|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4)
              李白的故事,不仅仅是有力量的|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5)
              你真的有值得一醉方休的朋友吗?|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9)
              后会有期,绿水青山任别离|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20)
              尸位素餐者多了,畜生就多了|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21)
              万家灯火,有你懂我|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22)
              李白如果活在当下,会不会更惨?|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25)
              李白的美酒月光,也是防暑利器|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30)
              李白的“凡尔赛”,你永远学不来|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32)
              短歌当哭,醉亦无归|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38)
              犬儒、奴才和戏子,都不可能理解李白|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0)
              李白,恐怕也不了解自己|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1)
              李白朋友很多,他怒赞的只有一个|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5)
              宁食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7)
              还能读到李白的文字,是大幸运|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9)
              唯愿当歌对酒时,只是新开始|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50 End)
              *
              李白集版本简述与《李太白全集校注》的特点(附书影)(李太白全集校注》


              IP属地:上海22楼2024-11-01 14:37
              回复
                上面2楼 ~ 13楼 的原创文章【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2)、(3)、(4)、(5)】,都是转载自
                “走读生日记” 的 《360个人图书馆》个人原创作品!
                打开 “走读生日记” 的《360个人图书馆》个人原创作品后,我必须将作品转藏到我《我是杜鹃》的《360个人图书馆》,否则, “走读生日记”的原创文章是不可能被我复制-粘贴的,除非“注册-登录”《360个人图书馆》账号,才可以被“复制-粘贴”,并且还要付费!而转藏的我的《360个人图书馆》后,再“复制-粘贴”就无需付费了!
                *
                后面搜索到的那些原创文章【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6)、(7)、......、(48)、(49)、(50 end)】,有的更是限制、要求更多。


                IP属地:上海23楼2024-11-01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