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园里的西澳大利亚...我也是真的没想到!
上海植物园北园的亚高山植物馆里,这个季节值得看的植物,主要是杜鹃和山茶,但我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两种矮矮的植物,和周围铺地用的头花蓼啊、熊猫堇菜啊、观赏的过路黄某品种啊完全不是一个思路。遇见的时候,我就大约猜了一下,大概一个是芸香科,一个是旧的孔药草科,而且应该是南半球来的。
果然,这俩东西都是西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
粉色花的小灌木是芸香科石南香属的细圆齿石南香(Boronia crenulata)。这个物种在西澳的海滨山坡到林缘地带分布,喜爱相对开阔一点、不那么郁闭的环境,我在土澳见到的,都是在砂石基质上生长。上植的温室里我见了两棵,都还是很矮小的。在土澳见的植株会更高些,也更茁壮。
整个石南香属都是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我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也遇见过其他几个物种。过去石南香属被一些花商直接音译成“博洛尼”,国内有些进口植物种子分装零售的店,可以买到这个类群的种子。我自己也播过,没发芽。
在上植看到了另一个西澳特有物种是西掌灯花(Platytheca galioides)。我说它是旧的孔药草科,是因为这个类群已经归并进了杜英科,现在是杜英科孔药草族,目前这个族里有三个属,之所以叫孔药草,是因为花向下开放,花药孔裂,花粉要从花药里头抖搂出来才行。蜂类抱着花或者花药,靠身体振动,把花药抖搂出来。
理论上是这么说。我在西澳见过这个族里另一个属孔药葎属,国内某些学者后来把孔药葎属改叫掌灯花属。这回上植的西掌灯花属,还和我见过的不是同一个小类群。西掌灯花是不是也靠蜂类振动,才能让花粉掉落出来,我没看过具体的文献,所以也不能下定论。但既然上植栽种了这东西,搞个音叉去试一试,也许挺好玩。
可惜我不能常住上海,没办法。如果在上海的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两个西澳特有的物种。位置不难找,只是它们都不高,要低头找,才能找到。
。
图在上楼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