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吧 关注:3,789贴子:8,113
  • 1回复贴,共1

南航控制考研经验分享,双非初试垫底复试逆袭上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说一下个人情况,我毕业于安徽某双非,本科是测控专业,2024年初试340+,复试逆袭了,直接上岸南航控制学硕。由于对控制比较感兴趣,所以考研选择了南航的控制科学与工程。
有小道消息称,南航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是A-,还入选了南航“双一流”的建设学科(唯一的一所211),在江苏基本上可以说是控制top1的学校,所以南航的控制专业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备考经验和南航的初复试情况介绍。
一、关于初试复习经验
数学:
今年的数一在难度上再创新高,这张卷子,想拿100以上不容易,据我了解考华东理工学硕的,数学一不少85左右的;考哈工大,同济这些985高校的普遍100出头,足以说明24年的数学一卷子难度大,以下是我的个人经验
我从去年3月就开始看张宇30讲视频,并写李林的880基础篇,期间也写了660高数部分,到6月底基本结束基础复习,并写完880的基础篇题目;7月到9月底强化结束,李林的880综合篇基本写完,拓展篇可写可不写,660只需要写高数部分,线代概率不需要,数二同理,资料用的是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10月到11月底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开启真题了,建议从2009年开始,按套卷刷,不需要留卷子模考,没必要。冲刺资料我用的是姜晓千的压轴150,姜晓千老师是武老师团队的一个年轻老师,实力很强,推荐他的压轴150的习题册并听他的视频讲解,虽然第一遍很痛苦但是多做几遍保证你收获颇多,尤其是线代部分,熟练了后线代大题直接口算,而且总结的非常好。当时就非常后悔没早点认识姜晓千老师。对于目标分数要求不高的姜晓千的150可以不用,里面都是竞赛题,可以用李林108题或者李正元冲刺135替代。
基础阶段以夯实基础为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熟悉解题方法;强化阶段除了跟强化课,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学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三天不做题,手感立马就下来了,对于错题,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错,可以做个标记或者用本子记录下来,我当时记了一本,并定期翻出来再写一遍,冲刺阶段以真题为主,熟悉真题的套路(20年开始,真题难度显著增大),重复刷,将真题刷透(不要背题,要理解)。最后留一个月左右时间,写模拟卷。
课程方面,我几乎是全程跟的张宇老师。并不需要和我一样跟张宇,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老师就好了,关键是他的课能让你听下去。资料方面,由于近些年来,选择填空题的难度提升较大,分值占比也较重,我比较推荐有许多中等难度选择填空的660题,660选填比较注重概念,而近年真题确实如此;张宇的1000题,考数一的朋友,张宇的1000题有能力的最好全做了,不会亏,现在比较符合数学一真题风格的老师恐怕只有张宇了。
课程讲义可以买一本纸质版为主,再结合几本电子版综合学习(各个老师的讲义都有一些地方做的比其他老师好)模拟卷我比较推荐张宇老师的8+4模拟卷,难度和24年真题较相近,但计算量还是差一点了,可以搭配合工大超越5+5或者李艳芳三套卷使用,这些模拟卷在我看来都比较贴合24真题难度,有些卷子比真题难度还大,适合练心态,还有余丙森5套卷也不错。对于李林的模拟卷我个人不推荐,因为跟现在的考研难度不匹配,有些显得跟不上时代了,好多题目都是往年的老题,做完李林的模拟卷上了考场被真题狠狠打击,这是我那些研友的普遍反映。对于目标分数要求不高的朋友可以考虑李林的卷子,数一想冲击100以上的不太推荐,除非李林老师能好好出卷子,别再敷衍了事。
实战时,碰见难题,选择填空超过5分钟没思路,直接跳,把会的题目做完了再回头想;大题不会做,根据题干翻译一些重要步骤,把能写的解题过程都写上(这样写,会给比较多的过程分,因为大题按步骤给分,只扣除结果分)
在这3轮复习期间,会遗忘知识点很多次,不要泄气,记忆本身就是不断忘记再不断记的过程,借用姜晓千老师的一句名言:熟练熟练再熟练。
英语:
我从三月份开始复习,背单词一直贯穿整个考研阶段,到考研前一天都要背,单词书用的是闪过,而且语感也很重要,所以要多分析长难句,要吃透真题中的长难句。各个题型要逐个击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大小作文了,毕竟分值占比很高。阅读理解只做真题上的!阅读理解只做真题上的!阅读理解只做真题上的!宁可去做英语二的也不要碰模拟卷,因为质量不行!
前期主要抓正确率,不要图速度,后期再掐时间刷,真题里的长难句和单词拿来重点分析与记忆,我当时看的是唐迟的阅读视频,等你把真题刷过一遍之后再看这个视频,你会恍然大悟的。很多学弟学妹问我说真题做过一遍会记住答案,其实是你想多了,只要不刻意记的话是记不住的,真题最起码要刷两遍。大小作文建议使用王江涛的作文书,背背模板,最好形成一套自己的模板,这样才更灵活。其他像完型填空我当时看的是颉斌斌,新题型看的是刘琦,翻译跟的唐静。
政治:
从九月份开始复习,当时用的徐涛的核心考案和1000题,听完一节做一节的1000题,后期大题背诵主要就是肖秀荣老师的4套卷了,8套卷大题不需要背诵,看一下有个感觉就行,关于选择题的知识点背诵,我选的腿姐的背诵手册,历年评价还是不错的,肖秀荣老师的4套卷和8套卷里面的单选和多选务必全部掌握,大题最后直接背4套卷,每年几乎都能全中大题,说是全国唯一政治考生那也不为过。考前最后两个星期,狂背大题就行了。
820自动控制原理:
从历年卷子的难度来看,南航专业课难度是堪比985甚至比985的卷子还要难一些,比如2023年,连出两个示波器的大题(在我印象中只有浙大在2022年考过示波器),难度很高甚至超纲,基本没人会做,但是难题做不出来不影响考到110左右,所以把必拿分的题做对才是王道,基础题至关重要。
如果专业课开得比较早,可以听一下卢京潮老师的视频课,这基本上是所有学控制同学的必修课程,但卢老师讲的内容不是为考研应试服务的,最好在7月之前看完卢京潮老师的课程,再往后你可能不太能空出这么多时间去听这样非针对考研性质的课程了。卢老师的课可以极大地提高你对自控这门课程的理解,当你学完卢老师的课程后,就需要再找别的课程来进行以做题导向的学习。
7月份我通过同学的推荐报了起点考研的课程,对比了多家机构做出的选择。起点的课程是完全针对南航考研学习的,比如南航考过两年的示波器大题,起点都有对应的特色视频。在我已经学完卢京潮的课程之后,再上起点的课就觉得所有的知识都被串联起来了,已经会做很多的题。我也上过几家机构的课,确实没有一家的讲的比起点考研的课程更细,答疑是每天都能答,有问必答,答疑老师有八年丰富的授课讲题经验,而不像其他机构那样一个星期一次,我学习过程中把另一个b站up埃德加的课程和起点考研、卢老师三个课程结合起来,自控这门课有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可能有区别,但是殊途同归,能够把各个方法都融会贯通,基本上也就没有能难倒你的题了,(南航的压轴题需要更丰富的做题技巧,不会做难题的情况下把基础打好也能考到120左右)。
学完起点的强化课程,你基本就会做95%以上的习题了,起点的强化课简单来说是以题为纲,考什么就练习什么,通过一道典型例题就可以串联很多个考点,达到学会一道题,会做一类题的效果。首先要把南航陈复扬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课本的课后习题以及考研辅导上面的习题全部做完,在确保准确率的情况下,可以开始练习南航的1999年以后的真题了,10-11月份要把真题刷完并且准备2刷,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有时间可以三刷甚至可以四刷。最后冲刺阶段我觉得是要回归理论和概念的,在你大量做题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笔记上的原理性知识点,你会有新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感受,这段时间还是要针对性的对南航真题进行分析,做专题练习,比如我发现我的现代控制理论建模问题经常没思路,就会去找各种同类型的985211高校真题,把所有考察电路系统、力学系统、机电系统等专题进行专项训练,加强自己薄弱项,在考前差不多最后一个星期,再次回归真题,错题、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刷刷找感觉。
如果想要考南航820的同学我还是非常推荐起点考研的课程,性价比极高,复习资料也是市面上最好的,错误很少几乎没有错误,排版清晰。起点南航大群的学长学姐也是非常的热情,基本有问必答的。在基础课精讲知识点之后,还有强化课程,这是精华部分,教你如何做题,花最少的时间拿高分,等你学完这一部分,基本没有任何题目能难倒你,还有对每年真题的讲解,还有手把手带着写步骤这一模块,自己做真题难免会有看答案也看不懂的时候,有主讲八年自控真题老师讲解和答疑的话,肯定是可以减少非常多的时间浪费,无阻力的2刷3刷真题。
最后附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考研大群:794885305,群里学长学姐都很热情,还有非常详细的南航历年真题考点、录取数据分析,还能获取南航考研一手信息,不定期还会有上岸学长学姐进行免费考研经验分享。
上面是我个人整理的最新(含2024)南航自动化学院和航天学院的报考录取信息,想领取最新的分析数据,欢迎进我们的南航官方群794885305领取哦!
二、关于复试复习经验
英语水平测试
①自我介绍:有的面试组老师会要求英文自我介绍,有的中文就可以,所以中英文两版自我介绍都要准备。
②英文文献翻译:面试抽签答题纸第一题是一段和专业相关的文献翻译。
综合面试
专业问题两题必答,一题选答,专业问题可能超出课本内容,要注重平时积累,遇到不会的也不要慌张,分析问题,联系你学过的知道的内容,让老师觉得你对问题是有思考的。要注重毕业设计,老师可能会问一些与毕业设计相关的问题,对于自己的毕设要了解研究清楚。
笔试
①参考书目:531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起点考研复试资料
②笔试题型分布及专业课笔试难度分析
笔试部分分为控制系统和传感器部分,控制系统设计部分相对来说难一点,需要对系统模型搭建有一定了解;传感器部分相对来说会简单一点,分为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这部分比较好拿分。
2023年为线下笔试,难度适中,90+人数很多,和往年题目相似度很高,重点掌握课本例题。
初试重点考察的是计算逻辑能力,而复试重点考察的是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南航控制复试主要考察传感器与检测原理和控制综合,按照学院官网的要求把书籍准备好,并把考试大纲打出来,对着考点学习,事半功倍。控制综合官网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书,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挺多的,例如:自动控制原理中的控制实例与应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飞机控制,社会中的一些控制热点,比如说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关于飞控部分可以去相关的网站找些相关的资料看看,也可以去阅读南航做飞控方向的导师所发表的论文,大致有个印象就行,飞控的考察本就是南航的一大特色。
三、关于复试公平程度
南航保护一志愿,每年的调剂录取都是在一志愿之后开通,不存在歧视,每年录取的考生中都会有很多双非的学生,其中有很多学生本科并无奖项,若本科期间无科研经历但是复试抽题回答的好,也不会有影响。
南航初复试占比为5:5,所以大家初试尽量分数考高,南航基本不刷初试高分的学生,但复试也要好好准备;低分被刷的概率很大,但好好准备复试也有很大的机会逆袭,因为南航初复试占比为5:5。往年有高分的被刷,低分的逆袭,复试真的很重要!!!
四、关于初复试注意事项
自动化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硕)专业初试考英一数一820自动控制原理,控制工程(专硕)专业初试考英一数二820自动控制原理,学硕、专硕的复试科目均为531控制系统设计基础;航天学院初试科目与自动化学院相同,但复试科目为599控制技术综合;南航-南特联合学院只招学硕,初复试科目与自动化学院相同。
2023、2024年均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复试由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组成,复试总成绩为300分,专业课笔试科目为控制系统设计基础,笔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为100分。综合面试满分为200分,面试内容包括英语(50分)、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150 分),英语水平测试可以采取翻译、听说等方式;专业知识的考核可以采取面试问答、计算书写、绘图等形式。对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复试成绩按百分制折算,达到或超过60分方可录取。
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为
(1)531控制系统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陈复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599控制技术综合(三选二):潘双来,邢丽冬.《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张涛、王学谦、刘宜成.《航天器控制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吴宁等,《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复试大致流程:
(1)参加专业课笔试;
(2)面试前抽签,选择试卷,然后参加面试,具体包括:英文自我介绍,英文问答,专业知识问答。
(3)具体案例为:考生进入面试考场,先做1-2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考生抽取一道英文题目,翻译段落并回答问题。专业课问题也随机抽取,抽取两张专业问题,选择一个回答;再抽取两张专业问题,选择一个回答(即专业课题目四选二)。考生回答完毕,之后老师就你的回答进行综合提问。
2023、2024年线下复试总成绩折算方法:
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300分)÷3×50%,总成绩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五、关于统招人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这几年统招招生总人数分别是2017年94人,2018年112人,2019年104人,2020年187人,2021年178人,2022年134人(22年专硕只统计了控制工程方向人数),2023年114人,2024年114人。
2020、2021年电子信息专业课考试还是820自控和833模拟电路任选,2022年开始电子信息专业的控制方向,仪器仪表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方向专业课分开考,其中只有控制工程方向考自控,从近三年来看控制工程专业录取人数减少(推免增加),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22年扩招后逐渐回落至扩招前的水平。
学硕因为本校保研的问题,统招名额变动比较大,近年学硕拟录取人数相对有所增加,从2017年49人,2018年61人,2019年55人,2020年50人,2021年45人,2022年37人,2023年41人,2024年47人。控制工程专硕留给统招的名额整体减少,也因为保研名额更多给了专硕;学硕整体规模在逐渐回升到扩招前,专硕统招名额变动比较大,专硕保研很多,所以基本上学硕名额都给考研的学生了,从2017年45人,2018年51人,2019年49人,2020年137人,2021年133人,2022年控制工程方向为97人,2023年73人,2024年69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招生人数,从2020年17人,2021年18人,2022年13人,2023年15人,2024年20人;电子信息-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招生人数,从2022年16人,2023年17人,2024年25人。
六、关于专业课难度及命题特点
2009年开始加入现控部分考察(1-3个大题,分值15-45左右,稳定30分);
1999、2000年均涉及4-5道选择题,2006、2007、2008、2009、2011年均有简答题(4-5小问),其余年份都是大题(基本固定十道)。
2020、2021年真题均出现了较少见的matalab程序题,难度较大,且2020年是第一次出现示波器题目,难度也较大;2022年专业业课整体难度偏易。
2023出现了选择题,已经二十二年没出过,还是不定项选择题,五道25分,均放在第一大题的位置,难度还是挺大的,需要对概念、定理的理解与辨析非常熟悉,且2023年还出现了两道示波器的大题,难度很大;2024年又取消了不定项选择题,重新回归十道大题,但也同时又出现了示波器大题,难度依旧很大,个人预测这很有可能是南航的一个命题趋势,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2023年学硕录取专业课均分为108分,专硕专业课均分为110分。2024年真题整体难度低于2023年但高于2022年,录取均分120左右。
2018年以往的历年真题会出现重题,命题老师也会从胡寿松、陈复扬老师课本课后习题和陈复扬老师课本课后习题详解与考研辅导里面摘抄直接命题; 2018年开始往后的题目难度越来越来难,题型变化较大,小知识点和冷门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到,题型非常新颖。
整体来说,南航的专业课难度中等偏上,计算量偏大,但可以使用计算器,推荐卡西欧的fx-991cn计算器,南航820专业课想考高分需要下点功夫。
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为:《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08;《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与考研辅导》,陈复扬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01。
七、关于南航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获批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1962年我校招收首批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目前研究生院主要负责全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奖助,以及全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学校现设有20个学院和192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明故宫、将军路和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91.81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和220个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64个;有教职工3609人,其中专任教师2303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有学生36150人,其中本科生19715人,研究生15766人。
八、关于南航的控制科学与工程
南航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隶属于自动化学院(内部叫3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源于1952年建校时设立的航空仪表制造专业(四专科)和飞机电气设备安装与试验专业(五专科),1956年四专科改为航空仪表特设系(四系),并设立航空仪表自动器和飞机电气设备两个专业,学制五年。1959年成立了自动控制系(五系),下设飞机自动驾驶仪专业和火箭导航无线电遥控测试专业,学制五年。1960年航空仪表特设系设立了航空仪表与传感器、航空电机电器、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三个专业;自动控制系设立了自动控制系统、航空自动器、解算装置三个专业。1972年,经国防科工委同意,航空仪表特设系改称为自动控制系(三系),并设立航空自动器、航空仪表及传感器、航空电机电器、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四个本科专业,同时专门设立了自动控制原理等教学和研究的实体教研室;1985年开始增设了无人机控制、数字飞行控制及自动化、飞行控制系统仿真技术等研究方向。1998年后,根据教育部新颁专业目录,本学科面向本科招生的专业包括“自动化”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面向研究生招生以及学科评估时,一级学科名称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先后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等。
南航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3年获批为全国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全国83所高校参评,本学科排名第17(相对排名20.48%);在2016年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162所高校参评,本学科排名B+,绝对排名维持原状,相对排名约为10.5%,较2012年有较大进步。
本学科体系完整,下设“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导航、制导与控制”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博士点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工信部首批国防特色学科。2012年至今,本学科还牵头获批了江苏省优势学科“物联网与控制技术”。
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飞行器先进控制与智能化;2. 飞行器多信息智能融合及先进导航;3. 目标探测识别与智能制导一体化;4. 飞行器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5. 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与健康管理一体化综合设计与验证。上述5个研究方向全面涵盖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这5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方向稳定、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目前,本学科拥有教师77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钱伟长讲座教授”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国家杰青1名,国家优青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江苏省杰青2名;博士生导师23名,教授/研究员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8人,45岁以下教授和副教授超过6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约占90%。
围绕5个学科方向,本学科已形成5个稳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科研团队,包括:(1)飞行器先进控制与智能化技术研究团队;(2)飞行器多信息智能融合及先进导航技术研究团队;(3)目标探测识别与智能制导一体化技术研究团队;(4)飞行器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技术研究团队;(5)飞行器导航、制导、控制与健康管理一体化综合设计与验证团队。
九、关于南航-南特联合学院
南航-南特联合学院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二级学院,只招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的学位证书。与那些不需参加全国考试的联合培养项目不同,南航-南特项目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确保含金量和权威性。
指导南特联合学院的导师是各专业所对应在其他学院的导师,不占其他学院导师的名额,理论上你可以随便挑大牛老师。这个学院新设立不久,2024年是第三年招生,首届学生也即将毕业,当前招生情况尚未饱和,某些专业有较多调剂机会,但也要求考生具备雅思6.0或托福75的成绩才能参加复试,调剂也一样的要求。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英语能力。
南特联合学院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可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网或机电学院官网上看到详细招生信息。
十、关于毕业后去向
据历年就业报告显示,毕业生主要在南京、杭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以及西安、成都、贵阳等国防科技工业单位聚集城市就业。
自动化学院的毕业生广泛从事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系统设计、新产品研制、硬软件开发,以及金融、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以2023届为例,毕业生到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就业占比40.7%。到民航就业的人数占1.2%,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占37%。国防主体企业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和中国兵器集团等;民航有国航、东航和南航等;世界500强企业有国家电网、中国石化、比亚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工商银行、腾讯、小米、华为和大疆等。毕业年薪22-24W+。


IP属地:山东1楼2024-06-10 22:31回复
    数二英二有推荐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0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