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96贴子:329,561

回复:每天读论语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
或人盖疑器小之为俭。三归,台名。事见《说苑》。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数事。管仲不然,皆言其侈。
或人又疑不俭为知礼。屏谓之树。塞,犹蔽也。设屏于门,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此皆诸侯之礼,而管仲僭之,不知礼也。


IP属地:黑龙江136楼2024-12-24 13:49
回复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为乐。翕如,言其合也。五音合矣,清浊高下,如五味之相济而后和,故曰纯如。合而和矣,欲其无相夺伦,故曰皦如,然岂宫自宫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连,如贯珠可也,故曰绎如也,以成。


    IP属地:黑龙江137楼2024-12-24 13:52
    回复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盖贤而隐于下位者也。君子,谓当时贤者。至此皆得见之,自言其平日不见绝于贤者,而求以自通也。见之,谓通使得见。丧,谓失位去国。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


      IP属地:黑龙江138楼2024-12-24 13:55
      回复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IP属地:黑龙江139楼2024-12-24 13:57
        回复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何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


          IP属地:黑龙江140楼2024-12-24 13:58
          回复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IP属地:黑龙江141楼2024-12-25 09:17
            回复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唯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矣。


              IP属地:黑龙江142楼2024-12-25 09:19
              回复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


                IP属地:黑龙江143楼2024-12-25 09:21
                回复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


                  IP属地:黑龙江144楼2024-12-25 09:22
                  回复
                    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矣,何所成其名乎?终食者,一饭之顷。造次,急遽苟且之时。颠沛,倾覆流离之际。盖君子之不去乎仁如此,不但富贵、贫贱、取舍之间而已也。


                    IP属地:黑龙江145楼2024-12-25 09:26
                    回复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 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夫子自言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盖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故天下之物无以加之。恶不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故其所以为仁者,必能绝去不仁之事,而不使少有及于其身。此皆成德之事,故难得而见之也。言好仁恶不仁者,虽不可见,然或有人果能一旦奋然用力于仁,则我又未见其力有不足者。盖人之气质不同,故疑亦容或有此昏弱之甚,欲进而不能者,但我偶未之见耳。


                      IP属地:黑龙江146楼2024-12-25 09:29
                      回复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IP属地:黑龙江147楼2024-12-25 09:30
                        回复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IP属地:黑龙江148楼2024-12-25 09:32
                          回复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


                            IP属地:黑龙江149楼2024-12-25 09:34
                            回复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IP属地:黑龙江150楼2024-12-25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