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吧 关注:512贴子:1,250
  • 5回复贴,共1

一只社畜的绝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社畜”是青年人用来形容自己工作状态的网络流行词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词了,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关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一名学生变成了一只社畜。
2022年5月我的大学生涯随着一张毕业照的拍摄完成,正式宣告结束,紧接着等待我的便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年的时光我通过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了些许浅显的理解,也从社会工作案例影片中渐渐对社会工作产生了感情——我很开心能够学习这门专业,对于未来能够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件事有着无限的憧憬,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在我心中一隅洒下了一束光,那个时候我曾坚定地相信自己毕业后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而我的故事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2022年6月我入职一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那也是我实习的地方,一开始我也充满了热情,但我渐渐发现在课堂上学到的一切似乎是一种乌托邦主义的具象,现实给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当头一棒:我们知道社会工作机构属于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它可以说是慈善事业爱好者自发注册成立的社会工作服务场所,与一般的企业公司有所不同。在这家社工机构,我所体会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它的前身甚至只是一家志愿者服务协会,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专业的理论架构,我时常听到话只有“你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比我们专业,你应该知道怎么做。”或是“你一个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性强,要带领我们机构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于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成了我的标签,也成了我的噩梦,我总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够专业而感到异常羞愧,同时也迫切地希望有一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同事能够和我一起讨论工作。
两个月后,我提出了辞职,离开了那间只靠一个人就想变得专业的社工机构。后来,直到2023年3月我才又踏入了另一家社工机构,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主要是我对社会工作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裂痕蜿蜒着爬上了一颗炽热跳动的心。迫于现实,我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于是我又一次拿着简历进入了一家新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门,我原本以为这一次会好一些,至少会比较专业。
期望越大失望的时候就会更痛苦,这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自称是心理咨询师,她穿着一身西装,在同龄的退休人群中显得很年轻,在我看来是一位很有气质的职业女性。最初我觉得自己找对了地方,因为心理学与社会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机构的员工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也不少。日子匆匆过去了10天,她没有跟我提过一句合同,更没有说明薪资待遇问题,我觉得自己刚去上班就问人家要工钱不太合适,什么也没提依旧继续认真地工作,后来又被派去民政为了社工站建设帮了将近一个月的工,也终于签上了合同。她开始想一次性跟我签3、4年的,后来办公室的姐姐说只能一年一年地签,最终也就确定了签1年,又说让我从4月1日跟她签比较好算,这里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可我秉持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让我选择了相信,可笑的是我曾经在社会学概论课堂上的辩论观点是‘人性本恶’,大概是我始终相信慈善事业工作者都怀有一颗悲悯的善意之心……
故事讲到这里,那个又傻又天真的大学毕业生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头骡子。我感觉几乎每天都在出差,跟着到处跑,本来七点半下班的时间总会拖到很晚,一回到家就浑身脱力什么都不想干,这些也正常,哪有工作不累的,我应该学会适应,于是我一直都在忍耐着,可那天在外出的路上,她说:“我昨天让你写的信息简报你怎么没写?你们这些年轻人怎么一点热情都没有,工作单位让你来工作就看你能给单位带来什么效益,你工作能力不够,上班时间做不完的活就得想办法干完啊,我以前在内地人家周六周天都不休息在咖啡厅还拿着笔记本工作学习的……”大致内容是这样,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但我前一天跟着她出差晚上快十点才回家,我真的很累了,她从不关心,只盯着我出差出差。
还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却,依旧是在外出的路上,她叫我去重新办理一张银行卡然后把银行卡、卡号和密码都给她,说是给我发工资用,我以为我听错了,此前我从来没见过发工资要别人银行卡的,顶多是报个银行卡卡号。我说我有卡,她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我听清了,也深深地感到了困惑,甚至为了这件事,我和家里人大吵了一架,那一天我的心似乎碎了。经过了解,办公室的姐姐们也都上交了银行卡,她们都比我工作经验丰富,在机构也有年头了,资历更深,也跟我说了银行卡背后的秘密。那之后我又疯狂地开始投递简历,只要是文员、资料员、行政人事专员我全都投了个遍,收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不能换工作,就只有低头妥协,于是我最终交出了那张薄薄的很好看却很沉重的银行卡。
故事的结局没有美好更没有圆满,初入社会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适应角色的转换就被它的险恶刺得伤痕累累。那一天我鼓起勇气提交了辞职信,可能是我抗逆力低,玻璃心比较脆弱吧,在那间办公室里我只有日积月累的抑郁情绪,那位负责人自始至终没有尊重过我,不,应该说她把员工们都当成了她的骡子,只要她不高兴就会扬起皮鞭抽打在那可怜动物的背上,催促它们快点推磨——是这样的,我们所做的就像是在作秀,人性不会因为文明的进步而改变,我信仰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心已经看不出模样了。当她在那张纸上签字同意的一刻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我知道她接了很多项目,在这个急缺人手的节骨眼上我提出辞职其实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然而她的态度是温柔和蔼的,就像她每一次开展活动时那样,也许是还有实习生在场不好发作,我却是很满意这样的好聚好散。
最后一天在其位思其职,我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甚至为了帮她造资料和实习生一中午没回家,她说请我们吃饭,我是真心怕她从我工资里扣掉,于是主动付了饭钱以示最后的尊重,我完整的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到下班时间才离职,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我忘了一件事,又一次毫无防备心地我选择了信任她,没想到我态度诚恳地向她提出结算工资时,她竟然毫无征兆地打过来一通电话,也彻底撕下她伪善的面具——“你觉得我应该给你多少钱?我也不缺这点钱,但是你价值观真的有问题,有些话我可以不说的,但是你太自私了,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违背了合约造成了机构的损失我都没让你赔钱,你觉得我应该给你多少钱?你觉得离开我们这里,别的地方就比我们这好了?你真可以,现在想起来问我要钱了,你那天怎么不说要?是你家里人教你来要钱的吗?”足足二十五分钟,她一直在羞辱我还牵扯到我的家人,我正当地要求结算劳动报酬被她说成了赖着要钱的无赖,她喜欢我们叫她‘老师’,从她做出这件事情开始就是对这个称呼的玷污,人人都想当老师,却不是人人都配当老师,这一通电话在那个早晨像一盆冰冷刺骨的水把我浇了个透彻,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这么好骗吧……后来我只拿到了半个月的工资,前期那10天的工资因为合同签的4月1日以及她口中的每月26日发工资,我在21日去怎么给我算工资中被一概不承认地抹去了痕迹。
又想起了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那段触目惊心的剧情——女孩儿在想自己生日当天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只是因为生活从来没有温柔地对待她,没有主动加班就要被辞退这个荒谬的理由成了摧毁一个人精神的引线,那一天所有不顺心的事一涌而上连一口喘息的机会都不留下,人再坚强也会崩溃吧……我在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上班的第一个月也曾感到深深的无助,没有人知道我等待发工资的日子有多煎熬,因为我一个月只有3000元,而我迫切地渴望经济独立,不再借助家里人活着,4月26日没有如约的工资转账,我焦虑万分,眼看着“五一”假期就要到来我依旧身无分文,家里人给的生活费也见了底,直到4月28日那天开展完社区团建活动的下午我路过水果摊却连13元的芒果钱都付不起时,一股消极到极点的情绪席卷我的精神世界,如同台风过境一般变得凌乱不堪。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忍不住湿了眼眶,“我真没用啊,怎么活得那么失败”“不想活了,一了百了”类似的念头将我的世界染成了黑色,“这样的地方我还应该继续待下去吗?可我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了,离开以后能去哪?”委屈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脑海中浮现的是小刀割开手腕皮肤后鲜血把床单染红的画面,可我不甘心,没有人会关心、在乎、理解我,即使我离开这个世界,体会到生活的窘迫就很容易和电视剧桥段共情,“上班族”、“打工人”都不如“社畜”更具讽刺意义,它犀利地概括了活在职场的人被剥削、被压榨的现象,也说明了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冷血无情,这些也只有离开校园真正步入社会才能深刻地领悟到。
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传播负能量或是抱怨生活的残酷,只是想通过我所经历到的这些不好的事情给看到文章的正在步入社会的朋友一个警醒,也是想记录下真情实感提醒自己以后说话做事多留心眼,对人要多加防备,不要再轻易相信善良的存在而无条件地选择信任。


1楼2023-07-07 11:39回复
    太长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7-08 03:10
    回复
      我真的很感同身受 我看到了同样的窒息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7-18 16:07
      回复
        我甚至觉得超长工作时间还不如家里蹲,赚的钱以后都不够看病的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7-22 09:22
        回复
          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都是自我释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8-18 15:48
          回复
            牛马工作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5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