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經文極為重要。可以說是四書五經的最精華註解。為什麼。五經的精華是四書。四書的精華是三個字「明明德」。使自性之「明德」光明。而「明明德」必須要靠「格物」。「格物」怎麼格法。古來各家大儒。尤其到宋代理學。就有不同註解。由此甚至造成明代大儒王陽明修學錯誤。親自去「格竹子」以窮究物理。
「格物」的正解應當是「格除物慾」。人與自己的慾望格鬥。控制得住七情五慾。做它的主人。以避免「人化物」。這兩句經文就是依據。明白無誤的昭示天下後代。人之自性。也叫「明德」。「明德」不明。是因為從小就被物慾所蓋覆遮蔽。要想恢復自性。「明明德」。唯一之路就是「格除物慾」。人只有從小「格物」修身。控制好七情五慾。不做物慾的奴隸。並保持終生。才能「明明德」。
於是有悖逆詐伪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以強凌弱)。众者暴寡(以多欺少)。知者詐愚(詐騙成風)。勇者苦怯(弱肉強食、暴力競爭、鬥爭戰爭)。疾病不養(疾苦病患無人養護)。老幼孤獨不得其所(老幼孤獨無所依靠)。此大亂之道也。

「格物」的正解應當是「格除物慾」。人與自己的慾望格鬥。控制得住七情五慾。做它的主人。以避免「人化物」。這兩句經文就是依據。明白無誤的昭示天下後代。人之自性。也叫「明德」。「明德」不明。是因為從小就被物慾所蓋覆遮蔽。要想恢復自性。「明明德」。唯一之路就是「格除物慾」。人只有從小「格物」修身。控制好七情五慾。不做物慾的奴隸。並保持終生。才能「明明德」。
於是有悖逆詐伪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以強凌弱)。众者暴寡(以多欺少)。知者詐愚(詐騙成風)。勇者苦怯(弱肉強食、暴力競爭、鬥爭戰爭)。疾病不養(疾苦病患無人養護)。老幼孤獨不得其所(老幼孤獨無所依靠)。此大亂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