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有兵制,兵有甲制,甲制若何?古往今来纷乱不息,古籍所载,图文失据,闲暇之余,暂就“锁子甲”“山文甲”之争议,试为考据一二,或能解惑,前文不免老生常谈,后有新证,请细细读来,必不虚此行。
目 录
——————锁子甲篇
一、通假字
二、琐子纹
三、古籍释义
四、中华武神---真武大帝
五、取解军器疏
六、引申
七、结论
八、憾事
——————山文甲篇
一、“文”“纹”通假
二、古人眼中的山纹
三、山文甲外观形制记载
四、分析
五、结论
●——————锁子甲篇——————●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锁,本作琐”。“鏁“是”锁“的异体字,”琐子“又做” 锁子“”鏁子“。
古籍例载:
……披一副摆连环琐子铁甲,穿一领绣云霞团花战袍……
……凤翅银盔生杀气,琐子金甲砌玲珑……
二、琐子纹
▼【营造法式】●宋●李诫●截图●



三、古籍释义
【二老堂诗话】●宋●周必大●撰
.....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
【正字通】●明●张自烈●撰
......锁子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
▼《武备志》●明●茅元仪●通环甲●连环甲

四、中华武神---真武大帝
真武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真武荡魔天尊、道经中作“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
真武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四象灵兽中玄武龟蛇崇拜,玄武信仰被道教吸收后将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自宋以来,统治者对真武大帝不断加封,尤以明代最为崇祀。
《正统道藏》正一部●【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宋●元妙宗
........真武,身长百尺,散发,金锁甲冑。足踏五色灵龟,又名螣蛇八卦之龟。按剑,立眼,如电光......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任志恒●撰
........上帝命玄帝,可相复元初,披发跣足,踏蹑龟蛇,建皂纛玄旗,躬披铠甲,永镇坎位........
▼毗卢寺壁画●玄天上帝●金锁甲冑●元

▼临摹版 玄天上帝像

▼武当山金顶●真武大帝神像●锁甲●明●永乐帝敕造

五、取解军器疏
【皇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等選輯●卷之一百九十八●取解军器疏●
......其余直檐鉄皮等盔七万二千一百八十六顶。铜鉄叶锁子等甲五万三百七十领。俱系正统成化以前年分成造。堆积陈久。中间数多鉄绣线绽......
[取解军器疏]不仅明确了叶锁的存在,“鉄绣线绽“一句,更表明了叶锁穿缀之法是和札甲一样同用线绳。
用线勒扎是在甲叶之下,起码明代是这样,又根据石像生和古画,也有用钉钉于甲衬之上的。
六、引申
【营造法式】琐文名目繁多,如连环、密环、叠环,更有簟文、金银铤、六边龟文、四出诸类,还有类似传统雷纹的匙头、工字等等,“人”字“琐子”以名又单列一处。
又《武备志》载唐猊铠,……入川山甲五张……封锅严密,煮一昼夜,取开,用杓铸如牛皮厚。其样不一:如匙头、柳叶、鱼鳞、方叶、方长之类。穿作甲……
以上两书虽异,但不失对照之用,由此又找到了匙头甲页之原型。
照此法,举一反三,不只匙头,以石像生为例,除极易辨识的札甲、鱼鳞甲之外,有六形甲片、棱角连环,十字甲片等,亦可与龟文、簟文有所对应,凡此“精细者皆为锁子甲“。
注:没有山文,别多想。
七、结论
锁子甲:一为环锁,二为叶锁。
锁形:环锁有圆圈、棱圈诸类;叶锁有“人”字三棱形、六边的、十字的等类。
记载名目:有锁子甲、金锁甲、某某叶锁子甲、环锁铠、通环甲、连环甲、连环锁子甲等。
编缀:一环环相扣,二绳线扎结。
配搭:一可单用、二可两者混用、三可与别甲配用,实例很多,不再附图。
中式锁子甲以“人”字三棱甲片最为精典!
八、憾事
就叶锁论,三叶相互,中隙最为薄弱,易被箭羽所透,叶锁的防御性究竟为何?
●——————山文甲篇——————●
一、“文”“纹”通假
“山文甲”里的“文”,是“琐文”之“文”。“文”的一种解释是【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另一种解释是【刺画花纹:文身】;此义可参见【营造法式】中对“文”字的通假用法,不再附图。
古籍例载:
……瀄密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往于秦少游家见李墨,不为文理,质如金石……
……凡花丛大者始可分第,宜察其根之文理;以利凿微……
由此, “山文”又做“山纹”。
二、古人眼中的山纹
▼游春图●隋●展子虔

▼【重修宣和博古图】●宋●王黼●山纹





三、山文甲外观形制记载
1..【玉海】●宋●王应麟●卷一百四十三
●唐金甲●
......贞观十九年五月丁丑 营于马首山 初太宗遣使于百济取金漆 涂铁甲 色迈兼金 又以五采染金制爲山文甲 甲申太宗亲率甲骑万余 金光曜日 与李勣防辽东城下 旌旗数百里......
●唐金甲 雕斧 明光铠 金髹铠 山文铠 犀甲●
......高麗傳 帝度遼水時 百濟上金髹鎧又以玄金爲山五文鎧 士被以從帝 與李勣会 甲光炫日......
2..【册府元龜】●宋●王欽若●等撰●卷一百十七
......初太宗遣使於百濟國中採取金漆 用塗鉄甲 皆黄紫引曜 色邁兼金 又以五綵染金製為山文甲......
3. 由以上记载可知:山纹甲、山文甲、山文铠、山五文铠是一回事。
四、分析
铁甲、金漆、五采染金、山文、山纹、通假,把这些词汇串联联想………..
▼五采染金

▼敦煌壁画 仅供参考

▼甲片复原想象图

五、结论
可大胆推断:
根据“山纹”分层次又排列的特征,山文甲应是一种铁札甲,涂金漆加绘五彩,每叶甲片由内向外同一颜色分二三层由深变浅,连缀成排,如层层山峦,方可称为“山文甲”。如没有五彩染金,便是一般的札甲。
制甲多一道工序,工作量会加大很多,费工而耗财,这也就是为什么明光、山文等要单列了。
“山文甲”极可能只存在于唐前期,因过奢别代所无。
——————终——————
文中用到的通假字:文同纹 琐同锁 采同彩 被同披 札同扎.........
目 录
——————锁子甲篇
一、通假字
二、琐子纹
三、古籍释义
四、中华武神---真武大帝
五、取解军器疏
六、引申
七、结论
八、憾事
——————山文甲篇
一、“文”“纹”通假
二、古人眼中的山纹
三、山文甲外观形制记载
四、分析
五、结论
●——————锁子甲篇——————●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锁,本作琐”。“鏁“是”锁“的异体字,”琐子“又做” 锁子“”鏁子“。
古籍例载:
……披一副摆连环琐子铁甲,穿一领绣云霞团花战袍……
……凤翅银盔生杀气,琐子金甲砌玲珑……
二、琐子纹
▼【营造法式】●宋●李诫●截图●



三、古籍释义
【二老堂诗话】●宋●周必大●撰
.....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其相衔之密也......
【正字通】●明●张自烈●撰
......锁子甲,五环相互,一环受镞,诸环拱护,故箭不能入......
▼《武备志》●明●茅元仪●通环甲●连环甲

四、中华武神---真武大帝
真武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真武荡魔天尊、道经中作“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
真武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四象灵兽中玄武龟蛇崇拜,玄武信仰被道教吸收后将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自宋以来,统治者对真武大帝不断加封,尤以明代最为崇祀。
《正统道藏》正一部●【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宋●元妙宗
........真武,身长百尺,散发,金锁甲冑。足踏五色灵龟,又名螣蛇八卦之龟。按剑,立眼,如电光......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任志恒●撰
........上帝命玄帝,可相复元初,披发跣足,踏蹑龟蛇,建皂纛玄旗,躬披铠甲,永镇坎位........
▼毗卢寺壁画●玄天上帝●金锁甲冑●元

▼临摹版 玄天上帝像

▼武当山金顶●真武大帝神像●锁甲●明●永乐帝敕造

五、取解军器疏
【皇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等選輯●卷之一百九十八●取解军器疏●
......其余直檐鉄皮等盔七万二千一百八十六顶。铜鉄叶锁子等甲五万三百七十领。俱系正统成化以前年分成造。堆积陈久。中间数多鉄绣线绽......
[取解军器疏]不仅明确了叶锁的存在,“鉄绣线绽“一句,更表明了叶锁穿缀之法是和札甲一样同用线绳。
用线勒扎是在甲叶之下,起码明代是这样,又根据石像生和古画,也有用钉钉于甲衬之上的。
六、引申
【营造法式】琐文名目繁多,如连环、密环、叠环,更有簟文、金银铤、六边龟文、四出诸类,还有类似传统雷纹的匙头、工字等等,“人”字“琐子”以名又单列一处。
又《武备志》载唐猊铠,……入川山甲五张……封锅严密,煮一昼夜,取开,用杓铸如牛皮厚。其样不一:如匙头、柳叶、鱼鳞、方叶、方长之类。穿作甲……
以上两书虽异,但不失对照之用,由此又找到了匙头甲页之原型。
照此法,举一反三,不只匙头,以石像生为例,除极易辨识的札甲、鱼鳞甲之外,有六形甲片、棱角连环,十字甲片等,亦可与龟文、簟文有所对应,凡此“精细者皆为锁子甲“。
注:没有山文,别多想。
七、结论
锁子甲:一为环锁,二为叶锁。
锁形:环锁有圆圈、棱圈诸类;叶锁有“人”字三棱形、六边的、十字的等类。
记载名目:有锁子甲、金锁甲、某某叶锁子甲、环锁铠、通环甲、连环甲、连环锁子甲等。
编缀:一环环相扣,二绳线扎结。
配搭:一可单用、二可两者混用、三可与别甲配用,实例很多,不再附图。
中式锁子甲以“人”字三棱甲片最为精典!
八、憾事
就叶锁论,三叶相互,中隙最为薄弱,易被箭羽所透,叶锁的防御性究竟为何?
●——————山文甲篇——————●
一、“文”“纹”通假
“山文甲”里的“文”,是“琐文”之“文”。“文”的一种解释是【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另一种解释是【刺画花纹:文身】;此义可参见【营造法式】中对“文”字的通假用法,不再附图。
古籍例载:
……瀄密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往于秦少游家见李墨,不为文理,质如金石……
……凡花丛大者始可分第,宜察其根之文理;以利凿微……
由此, “山文”又做“山纹”。
二、古人眼中的山纹
▼游春图●隋●展子虔

▼【重修宣和博古图】●宋●王黼●山纹





三、山文甲外观形制记载
1..【玉海】●宋●王应麟●卷一百四十三
●唐金甲●
......贞观十九年五月丁丑 营于马首山 初太宗遣使于百济取金漆 涂铁甲 色迈兼金 又以五采染金制爲山文甲 甲申太宗亲率甲骑万余 金光曜日 与李勣防辽东城下 旌旗数百里......
●唐金甲 雕斧 明光铠 金髹铠 山文铠 犀甲●
......高麗傳 帝度遼水時 百濟上金髹鎧又以玄金爲山五文鎧 士被以從帝 與李勣会 甲光炫日......
2..【册府元龜】●宋●王欽若●等撰●卷一百十七
......初太宗遣使於百濟國中採取金漆 用塗鉄甲 皆黄紫引曜 色邁兼金 又以五綵染金製為山文甲......
3. 由以上记载可知:山纹甲、山文甲、山文铠、山五文铠是一回事。
四、分析
铁甲、金漆、五采染金、山文、山纹、通假,把这些词汇串联联想………..
▼五采染金

▼敦煌壁画 仅供参考

▼甲片复原想象图

五、结论
可大胆推断:
根据“山纹”分层次又排列的特征,山文甲应是一种铁札甲,涂金漆加绘五彩,每叶甲片由内向外同一颜色分二三层由深变浅,连缀成排,如层层山峦,方可称为“山文甲”。如没有五彩染金,便是一般的札甲。
制甲多一道工序,工作量会加大很多,费工而耗财,这也就是为什么明光、山文等要单列了。
“山文甲”极可能只存在于唐前期,因过奢别代所无。
——————终——————
文中用到的通假字:文同纹 琐同锁 采同彩 被同披 札同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