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牛钉子户”张新国:一亿拆迁款苦等14年,最终败给现实
阿藏历史
原创
2022-9-22 18:05 · 来自山东
在上海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坐落着一栋三层高的小楼。
说起这座小楼,在全国范围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被称为中国“最牛钉子户”。
2003年,因为城市建设,政府对该路段进行统一拆迁,作为补偿,每位住户都能拿到丰厚的补偿金。
张新国也是如此,如果拆迁,他将能拿到4套房产和270万元的补偿款。
那个年代,这笔钱不算少,但张新国依旧以补偿太少为由,拒绝拆迁。
他的要求是,补偿自己六栋房产,外加一亿现金,如若不然,自己绝不会同意拆迁。
如此苛刻的要求,政府自然不会同意,多次商议无果,最终决定,修路时绕开张新国的房子。
因此,在沪亭北路,行人们都能看到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一栋三层小楼,孤零零地横在马路中间,周围车来车往,显得那么地不协调。
十几年来,张新国饱受噪音的苦恼,还要时刻担心在睡梦中被车祸带走。
他曾有几次想要妥协,但为了自身利益,还是生生忍了下来。
如今19年过去了,当年倔强的张新国,现在又过得怎样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张新国曾经是上海市建设公司的一名员工。
因为工作努力,张新国赚了不少钱,结婚之后,便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盖了一座二层小楼。
结婚后不久,夫妻二人生下一儿一女,随着时光的流逝,儿子和女儿也都长大成人。
眼看着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儿女并没有独自买房的能力。
于是结婚后,都拖家带口地都住到了张新国的二层小楼里。
虽然房子面积不小,但是突然多了有好几口的人,顿时显得有些拥挤不堪。
因为生活环境狭小,久而久之,家人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最后甚至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
张新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一天,他将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
“我可以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扩大房屋面积,但是装修,需要你们两家人来出!”
女儿和儿子思考后,都欣然应允。
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张新国将旁边邻居的宅基地一并买了下来,也盖上房子,加起来总共有三百平。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
如此,两层小楼变成了三层小楼。
房子盖起来之后,儿子和女儿一起筹集了十五万元,从内到外将房子装修了一遍。
不仅用上了最好的家具,还在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完全采用当时最流行的欧式风格。
建造完毕后,时髦的外形,让村子里不少人驻足观看,纷纷夸奖。
“张新国这一大家子,真有能耐!”
居住面积大了,张新国一家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矛盾渐渐地就被磨平了。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张新国还将房子的一楼租了出去,每年收到租金,足以应付一家人的生活支出。
如此,工资都可以攒下来,用于其他用途。
慢慢地,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但是好景不长,这样的生活并没能持续多长时间,辨别上海市政府的一纸公文给打破了。
2003年,上海出台一项市政建设规划。
规划表明,整个沪亭北路都会被拆迁,然后再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
消息放出后,引来众人一阵欢呼,张新国也是如此。
拆迁自己能获得房屋补贴,还能获得一大笔现金,何乐而不为呢?
自己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是时候应该拿一笔钱安享晚年了。
一开始张新国是这样想的,但是等他看到拆迁方案时,立刻就傻眼了。
拆迁补贴并不是按照实际居住面积,而是宅基地面积。
也就是说,张新国虽然盖了三层小楼,但只能按照一层的面积算。
如此,张新国掏空全部继续盖的楼房,和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优势,拿的钱几乎一样多。
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杜绝违规乱建。
在之前的拆迁工作中,一些人为了多拿补贴款,私自违建,给拆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后续拆迁中,上海市政府才改变了策略。
至于补贴房产,是按照家中人口来的。
张新国只有一儿一女,因此只能分到大中小三套房产,外加一套多子女政策的补贴房。
但是邻居因为有两个儿子,可以分到两大两中两小六套房产。
其中还有个儿子小时候走丢了,依旧可以享受该政策。
这让张新国非常不满,当初自己盖房子,费的心血比其他人都要多。
但如今拆迁,自己却比邻居少分一半房产,自己该上哪说理去呢?
为此,张新国多次找到拆迁部门和开发商。
但都被对方以政策如此,无法改变为由搪塞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之前自己购买宅基地,因为手续繁杂,并没有在证书上盖章。
如果自己盖完章,是不是可以分到更多的补偿款呢?
于是他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将自己在住建局的档案提了出来,还将移居外地的老邻居请回做证。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国土局最终在他的证书上盖了章,根据政策,他的确能多分到一些赔偿款。
但这跟张新国心中的预期,还是差了不少。

阿藏历史
原创
2022-9-22 18:05 · 来自山东
在上海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坐落着一栋三层高的小楼。
说起这座小楼,在全国范围内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被称为中国“最牛钉子户”。
2003年,因为城市建设,政府对该路段进行统一拆迁,作为补偿,每位住户都能拿到丰厚的补偿金。
张新国也是如此,如果拆迁,他将能拿到4套房产和270万元的补偿款。
那个年代,这笔钱不算少,但张新国依旧以补偿太少为由,拒绝拆迁。
他的要求是,补偿自己六栋房产,外加一亿现金,如若不然,自己绝不会同意拆迁。
如此苛刻的要求,政府自然不会同意,多次商议无果,最终决定,修路时绕开张新国的房子。
因此,在沪亭北路,行人们都能看到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一栋三层小楼,孤零零地横在马路中间,周围车来车往,显得那么地不协调。
十几年来,张新国饱受噪音的苦恼,还要时刻担心在睡梦中被车祸带走。
他曾有几次想要妥协,但为了自身利益,还是生生忍了下来。
如今19年过去了,当年倔强的张新国,现在又过得怎样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张新国曾经是上海市建设公司的一名员工。
因为工作努力,张新国赚了不少钱,结婚之后,便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盖了一座二层小楼。
结婚后不久,夫妻二人生下一儿一女,随着时光的流逝,儿子和女儿也都长大成人。
眼看着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儿女并没有独自买房的能力。
于是结婚后,都拖家带口地都住到了张新国的二层小楼里。
虽然房子面积不小,但是突然多了有好几口的人,顿时显得有些拥挤不堪。
因为生活环境狭小,久而久之,家人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最后甚至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
张新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一天,他将所有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
“我可以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扩大房屋面积,但是装修,需要你们两家人来出!”
女儿和儿子思考后,都欣然应允。
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张新国将旁边邻居的宅基地一并买了下来,也盖上房子,加起来总共有三百平。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
如此,两层小楼变成了三层小楼。
房子盖起来之后,儿子和女儿一起筹集了十五万元,从内到外将房子装修了一遍。
不仅用上了最好的家具,还在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完全采用当时最流行的欧式风格。
建造完毕后,时髦的外形,让村子里不少人驻足观看,纷纷夸奖。
“张新国这一大家子,真有能耐!”
居住面积大了,张新国一家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矛盾渐渐地就被磨平了。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张新国还将房子的一楼租了出去,每年收到租金,足以应付一家人的生活支出。
如此,工资都可以攒下来,用于其他用途。
慢慢地,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但是好景不长,这样的生活并没能持续多长时间,辨别上海市政府的一纸公文给打破了。
2003年,上海出台一项市政建设规划。
规划表明,整个沪亭北路都会被拆迁,然后再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
消息放出后,引来众人一阵欢呼,张新国也是如此。
拆迁自己能获得房屋补贴,还能获得一大笔现金,何乐而不为呢?
自己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是时候应该拿一笔钱安享晚年了。
一开始张新国是这样想的,但是等他看到拆迁方案时,立刻就傻眼了。
拆迁补贴并不是按照实际居住面积,而是宅基地面积。
也就是说,张新国虽然盖了三层小楼,但只能按照一层的面积算。
如此,张新国掏空全部继续盖的楼房,和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优势,拿的钱几乎一样多。
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杜绝违规乱建。
在之前的拆迁工作中,一些人为了多拿补贴款,私自违建,给拆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后续拆迁中,上海市政府才改变了策略。
至于补贴房产,是按照家中人口来的。
张新国只有一儿一女,因此只能分到大中小三套房产,外加一套多子女政策的补贴房。
但是邻居因为有两个儿子,可以分到两大两中两小六套房产。
其中还有个儿子小时候走丢了,依旧可以享受该政策。
这让张新国非常不满,当初自己盖房子,费的心血比其他人都要多。
但如今拆迁,自己却比邻居少分一半房产,自己该上哪说理去呢?
为此,张新国多次找到拆迁部门和开发商。
但都被对方以政策如此,无法改变为由搪塞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之前自己购买宅基地,因为手续繁杂,并没有在证书上盖章。
如果自己盖完章,是不是可以分到更多的补偿款呢?
于是他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将自己在住建局的档案提了出来,还将移居外地的老邻居请回做证。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国土局最终在他的证书上盖了章,根据政策,他的确能多分到一些赔偿款。
但这跟张新国心中的预期,还是差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