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吧 关注:40,318贴子:350,290

回复:魅力十足的虫虫们(种类尝鲜)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牛
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 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甲虫,其英文俗名得自多数种的极长触角。分布全球,但热带最多。长0.4~18cm,不过,若把触角计算在内,长度可增加2~3倍。许多成虫(如欧洲的蜂形虎天牛〔Clytus arietes〕)采花粉,体色黄、黑、橙相间,酷似黄蜂;有些虎天牛属(Clytus)的热带种类貌似蚁类;非洲的大天牛(Pterognatha gigas)则像一块带有几条线(伸出的触角)的苔藓或地衣。
天牛的种类很多,世界已知22000种,中国也有2200种左右,分布广泛,为害普遍,几乎每一种树木,都受不同的天牛种类所侵害。而受害较多的树木,像桑树有天牛28种,柳树和杨树有25种,柑桔类有18种,松树有23种。天牛中数量最多、最常见的除星天牛和桑天牛外,还有光肩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白筋天牛、红缘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竹缘虎天牛、深山天牛等。典型的天牛种类、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特长,特别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如星天牛、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它们壮硕的躯体和突出的两角,使人意识到牛的印象。其实天牛的体形大小也颇有变异,有的触角较短,有的体呈卵圆形或其它形状,有的则摹拟其它昆虫的形象,如蔷薇天牛属、花天牛亚科很像蜂类。天牛又以色彩美丽着称,但很多种类或多或少呈棕褐色,或以花斑排列,和树干的颜色相橡,而具有隐匿色或保护色的作用。
大多数天牛是大型或中型的种类,体长在15~50mm之间。但亦有很大的如大山锯天牛,体长可达110mm,较小的如微小天牛,体长仅0.5mm。同种个体之间有时大小变异也很大,如星天牛体长19~39mm,体宽6~14mm。
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发出“咔嚓、咔嚓”之声,其声很象是锯树之声,故又被称作“锯树郎”。此外,中国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水牯牛”、“水牛”等,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春牛儿”。此虫因种类不同,体形的大小差别极大,最大者体长可达11cm,而小者体长仅0.4~0.5cm,此虫最特别的特征是其触角极长,中国华北有一种叫做长角灰天牛的,其触角长度可达自身体长的4~5倍,普通所见的天牛,其触须亦可达10cm左右。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强有力的下巴。天牛体色大多为黑色,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其成虫常见于林区、果园等处,飞行时鞘翅张开不动,由内翅扇动,发出“嘤嘤”之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2-11-10 23:43
回复
    金花金龟(俗称绿绿虫)
    (学名:Cetonia aurata),又名玫瑰金龟子,是一种金龟子;金花金龟长约20毫米,呈金属绿色、青铜色、铜色、紫色、蓝黑色或灰色。为害多种切花,以成虫危害花、叶、果实,幼虫为害根。
    金花金龟(学名Cetonia aurata),成虫坚硬的外壳是由蟹壳质构成,这是一种强韧的蛋白质,像是指甲和头发中含有的角质。它能有助于形成复杂的外形,而且通常带有五彩斑斓或金属般的美丽色彩。然而,由于蟹壳质不具延展性,因此许多昆虫在幼虫阶段的皮肤更软且更具韧性,在成才过程中能很容易地蜕去。同样,许多幼体的身体外形也更为简单,使其蜕皮更加容易。
    金花金龟的幼虫呈C形,身体坚实褶曲而有毛,头部及脚都很细小。幼虫会在任何有食物的地方过冬,包括堆肥、肥料、叶霉或腐朽的木上。幼虫生长得很快,在秋天前就已经脱壳两次,并于6-7月开始结蛹。一般会在春天交配的季节成虫,但有时有些则会在秋天就已成虫。交配后,雌虫会在降解中的有机物上产卵,产卵后会死亡。金花金龟的寿命只有两年。
    (金花金鬼/楸甲在川渝这片挺喜欢青冈树)青冈树是一种常绿乔木,青冈树又名青冈栎。因它的叶子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称为气象树,青冈树为亚热带树种,我国南方多见,它对气候条件反应敏感是因为叶片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花青素的比值变化形成的。五月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细长下垂。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生于杯状壳斗中,十月成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11-10 23:52
    回复
      叩头虫(俗称跳跳虫)
      属于鞘翅目叩甲科(亦称叩头虫总科),它们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就达8000多种,在中国已知约600种。它头尖身狭,长约三、四厘米,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然而当你将它捉在手中,古怪的事情发生,只见它先弯下前胸,将头部垂下,然后又突然挺直胸脯、头部扬起,同时发出“咔咔”的声音,如此反复进行,就好像在不停地叩头。只要你一刻不放过它,它便会一直“叩头”下去,样子滑稽,让你忍俊不禁,所以这个小家伙就得了个“叩头虫”的名号。叩头虫,体细长而略扁平,长约18毫米,浓栗色,有光泽,密被金黄色短毛。[头部扁平,头顶有三角凹洼,具复眼一对。触角雄虫11节,锯齿状;雌虫12节线形,长可达鞘翅末端。前胸后方,有角状突起,与中胸嵌合。翅2对,鞘翅上有纵沟,至末端渐狭.足3对,黄褐色,跗节5节;前、中两肢的基节球状,后肢的基节呈扁平板状。腹部5节,各节能活动自如。幼虫体细圆而长,略扁,外皮角质,金黄色,两侧多毛。
      叩头虫身体被一层坚硬的甲壳包着,这层甲壳的不同部位被称作板,如胸板、腹板等。叩头虫的前胸背板活动很自如,它的前胸腹板中部向后还有一个突出呈楔形或刺状体,当叩头虫的头胸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东西就正好插入中胸腹板前缘的一个沟槽中。当它们作仰卧动作时,前胸就将那个突出体弹出沟槽,并发出嗒嗒的响声。叩头虫也就会借力一跃而起了。叩头虫是一种会装死的昆虫,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躺倒一动不动,想逃跑时便会一弹而起。这就是我们见它们不停地叩头的原因。
      叩头原理:其前胸背板与鞘翅基部有一条横缝(下凹),前胸腹板有一个向后伸的楔形突,正好插入中间胸腹板的凹沟内,这样就组成了弹跃的构造。
      幼虫多栖于地下,啮食作物的种子、根及茎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2-11-11 00:01
      回复
        斑蝥虫
        属鞘翅目芫青科斑螯属
        生斑蝥呈去头足翅的干燥躯体,略呈长圆形,背部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纹。胸腹部乌黑色,有特殊臭气。米炒斑蝥微挂火色,略呈光泽,臭味轻微。一般长约15至22毫米,宽5至8毫米,常居于忍冬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之上。关节出能分泌一种气味辛辣的黄色液体斑蟊素,而斑蟊体内含有最多5%的斑蟊素。
        南方大斑蝥,体长15-30mm。全体被黑毛。头圆三角形,具粗密刺点。复眼大,略呈肾形。触角1对。前胸长稍大于宽。鞘翅端部宽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黄色部分 刻点甚粗。
        黄黑小斑蝥,外形与上种相似,体小,长10-15mm。生态与分布同上种。
        是最毒的甲虫。斑蝥主要成分为斑蝥素,其毒性剧烈,是一种发泡剂。毒素可从皮肤、胃肠道黏膜吸收,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内服可引起消化道炎症及黏膜坏死,经肾脏排出时可引起肾小球变性、肾小管出血,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伤心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2-11-11 00:09
        回复
          蝼步甲Scarites
          所属类别:鞘翅目 步甲科Carabidae,体型类似雌性锹甲,但比较细长,有光泽。
          简要介绍:体黑色有光泽;触角末端、口须末端、足胫节和跗节略带暗红褐色;
          中足胫节外缘近端部有2个刺突。
          虫体大小:体长2-5cm不等 宽7.5mm-1cm
          区域分布:北京、河南、河北、内蒙古、江苏,山东等
          昆虫种名:蝼步甲 Scarites
          所属类别:鞘翅目 步甲科Carabidae
          虫体大小:体长23-26mm 宽7.5-9mm
          区域分布:北京、河南、河北、江苏等
          蝼步甲虽然长着翅,但它们并不善于飞而喜欢跑致力。它们还会在土壤中挖洞,喜欢藏于潮湿的落叶、树皮、苔藓下面,遇到危险还会装死。步甲在夜间出来捕食昆虫、蚯蚓、钉螺、蜘蛛或蜗牛等,它们能分泌一种难闻的液体,使鸟儿不敢吃它们。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11-15 23:06
          回复
            泰坦甲虫 天牛科
            成虫身体可以达到6.5英寸(约16.7厘米)长,如果包括其触角长度的话,可以达到8英寸(约21厘米)长。据说泰坦甲虫的下颚可以咬断一根铅笔,或是切入人类的皮肤。成年的泰坦甲虫从不进食,它们只是到处飞来飞去寻找配偶,并且很容易被黑暗里的强光吸引。
            泰坦甲虫的幼虫从未被发现过,但科学家认为幼虫应该居住在木头当中数年后才完全长大,之后化蛹变成成虫。泰坦甲虫通过发出嘶嘶的声音来恐吓敌人,并且拥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强有力的下颚。但据报道称,除非对它们进行挑逗,这种大型昆虫是不会轻易对人类攻击的。
            在BBC的一个纪录片节目“矮树丛下的生灵”(Life in the Undergrowth)中,曾经有一段捕捉到泰坦甲虫的影像。这只泰坦甲虫随即被送到牛津大学进行研究,由于成年泰坦甲虫从不进食,于是这只虫子被精心照料一直到它死去。曾经有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刊登过一张占满整个页面的泰坦甲虫幼虫照片,但事后被证实这不是泰坦甲虫的幼虫,而是另一种巨牙天牛的幼虫。
            泰坦甲虫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主要生活于哥伦比亚、秘鲁、圭亚那、厄瓜多尔和巴西中北部的热带雨林中。
            泰坦甲虫成年的巨甲虫从不进食,它们只是到处飞来飞去寻找配偶,并且很容易被黑暗里的强光吸引。泰坦甲虫的幼虫从未被发现过,科学家认为幼虫应该居住在枯死的木头当中,数年后才会完全长大,之后化蛹变成成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2-11-24 00:47
            回复
              南洋大兜虫
              学名:Chalcosoma caucasus这是一只生在马来西重热带林中的器性洋大虫,它是体形最大的昆虫之一,可达惊人的12厘米,它长着三个长而锋利的触角一一其中两个长在躯干上,一个在头部,南洋大兜虫在与雄性对手争斗时使用这些触角,它们试图用触角抱紧对手的身体,然后用力将其抛开,胜利者将得与雌性个体文配的机会。雌性个体没有触角,且体形更小。
              四个种类亚特拉斯南洋大兜虫(C. Atlas)、高卡萨斯南洋大兜虫( C. caucasus)、婆罗洲南洋大兜虫(C. moelenkampi)和安格尼斯南洋大兜(C.engganensis)。
              其中又以亚特拉斯分布最广也最为普遍,而高卡萨斯则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它们都属于夜行性的甲虫,也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在外观上叁个种类构造与体色都很相似,不仔细看并不容易分辨,有经验的饲主可以由中央犄角分叉的位置来辨别四个种类。它们生性暴躁,体形巨大,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非律宾等国的热带雨林中。
              饲养南洋大兜虫的环境与日常照顾和长戟大兜虫类似,生活方式也相同,在幼虫阶段生活1.5-2.0年的时间,经过叁次蜕皮而结蛹,而成虫的寿命只有4-6个月左右,因此饲养它们也都是由幼虫着手,幼虫同样以腐植土为主食,它们特别需要高蛋白质的食物,才能成长为最大的成虫。成虫则以熟透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和蜂蜜等为主,当然用一般市售的现成食物会比较方便。饲养成虫的空间以两尺宽的直立型饲养缸比较适合,布置数根枯枝榦,底材以20公分深的培养土或腐植土为主。雄性成虫较具攻击性,以单独饲养比较好。
              幼虫一龄需要一升的空间,三龄则需要5-8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互相干扰或伤害,幼虫最好还是以单独饲养为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大兜虫的幼虫比较具有攻击性,在捉取的时候要比较小心,以免遭咬伤。雌性成虫并没有雄虫的犄角,体型也较小,雌虫在交配后两天后就会产卵数次,产卵的底材与饲养幼体的底材相同但是要紧密压实,雌虫会钻入土中产卵,每次产下约7-10颗卵,经过5-6周之后就可以小心将底材挖开寻找孵化的幼虫,当然也可以在产卵后两周将卵移出,每颗卵单独用布丁盒孵育。
              大体上来说,只要注意保持稳定的饲养环境,要繁殖南洋大兜虫的难度并不高,繁殖成功的喜悦也是一种无比的享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2-11-24 00:57
              回复
                巴拉望巨扁锹形虫:金龟总科扁锹属昆虫
                巴拉望巨扁锹形虫是世界上最大的扁锹形虫,最大可以超过110毫米,外型强壮厚实,配上修长有力的锯齿状大颚,是各地玩家最注目的品种。
                锹甲虫里的霸主和格斗天才,凭借在日本各大昆虫擂台赛中的优异成绩,并夺得日本“虫皇帝”的冠军(皇巴)而被广为人知,成为玩家最喜爱的锹甲之一。它生性凶猛,脾气极其火爆,在进食后三到八个月之内状态最佳,如果在斗虫中胜利的话状态会更好。但不提倡拿巴拉望去斗虫。
                因为它很有可能把另一方直接咬成两半,或者咬出一个大洞,连另一位极具实力的强者——苏门答腊巨扁都要退让它三分,目前只有150毫米以上的长戟大兜虫才有几率战胜它。
                但其实苏门答腊巨扁也是它的老对手(日本斗虫比赛的擂台上它曾多次战胜苏门答腊巨扁,实则苏门答腊巨扁也曾多次战胜过它,但苏门的绝大多数胜绩不是在日本的斗虫比赛上创下的,所以苏门胜巴拉望的战绩鲜为人知,而且擂台赛上巴拉望占优势,死斗场上苏门占优势),这也使它成为了兜锹界数一数二的虫子。与苏门答腊巨扁并称为“锹甲界の双煞”。巴拉望巨扁锹形虫,此物种为中国禁止进境的有害生物,一旦传入扩散,将对中国农业及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2-11-24 01:04
                收起回复
                  长戟大兜虫:
                  金龟总科大兜虫属动物(拉丁学名:Dynastes hercules,别名:赫拉克勒斯),犀金龟科大兜虫属节肢动物。它分布于拉丁美洲的瓜德罗普岛和多米尼加等地。力量极大,可以举起自身体重850倍的物体,以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克力士命名,一般显示其承载能力仅达100倍的体重的“独角仙”不同,而正式的独角仙指的是叉犀金龟属当中的独角仙和其他的六个亚种。长戟大兜虫最大的亚种为Dynastes hercules hercules。人工饲养到2019年贩卖出最大的为179mm+,极限记录184mm,还有羽化失败的186mm。
                  公虫体长(胸角尖端至翅鞘末端)约介于50至181 mm之间,前胸背板黑色。有些物种的翅鞘具有蓝色至绿色光泽。翅鞘呈暗黄色至棕色,衬有不规则黑色斑点。表面上被有细毛,比起特立尼达长戟大兜虫(Dynastes trinidadensis)的翅鞘表面较为粗糙。有些个体的翅鞘具有蓝色置绿色光泽。雄虫具有特化胸角及犄角,向前延伸,胸角基部 1/3 至 1/2 处有齿状突起。雌虫无胸角及犄角。本种在形态上与瑞德氏长戟大兜虫(Dynastes reidi)类似,体色类似,但两者雄虫的触角生长速率并不相同。
                  拉丁美洲的瓜德罗普岛(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法属)和多米尼加(西印度群岛岛国)等地。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安地列斯诸岛、巴拿马、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墨西哥南部皆有发现其足迹。据当地的采集者描述,本种与海神大兜虫的产地重合,只是海拔不同,每天十点以后灯诱采集到的大多是本种,而凌晨几乎都是海神大兜虫。(可以看出两种大型兜虫的活动是可能是有时间差的)本种在当地一年可见,以雨季居多。其近缘物种瑞德氏长戟大兜虫则分布于马提尼克及圣卢西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2-11-24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