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沙能力诌议
引子
自现代意义的泥沙运动力学形成以来,众多泥沙研究者在无统一理论指导下,通过水槽试验、量纲分析等多种方法,选取了切应力、流速、功率等作为代表水流对泥沙作用的最基本变量,或叫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泥沙理论。由于各种基点均为各研究者根据某种理论或假定得出,公式系数和结构形式千差万别【1】。
中国泥沙专家摒弃了西方那种撞到南墙不回头的研究方式,假设水流有“饱和浓度”或“最大含沙量”,想象出“临界含沙量”,依此定义一个水流“挟沙能力”作为基点建立泥沙理论。在思想上是一大进步,用这一概念分析问题、解释现象非常方便,60多年了,一直用它。
在我国的泥沙界,谁都知道挟沙能力有问题,它成为研究热点,也是难点。许多人终其一生潜心研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资料:
1、阎树欣《长江上游大比降卵砾石河段水流强度指标研究》《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12月
引子
自现代意义的泥沙运动力学形成以来,众多泥沙研究者在无统一理论指导下,通过水槽试验、量纲分析等多种方法,选取了切应力、流速、功率等作为代表水流对泥沙作用的最基本变量,或叫基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泥沙理论。由于各种基点均为各研究者根据某种理论或假定得出,公式系数和结构形式千差万别【1】。
中国泥沙专家摒弃了西方那种撞到南墙不回头的研究方式,假设水流有“饱和浓度”或“最大含沙量”,想象出“临界含沙量”,依此定义一个水流“挟沙能力”作为基点建立泥沙理论。在思想上是一大进步,用这一概念分析问题、解释现象非常方便,60多年了,一直用它。
在我国的泥沙界,谁都知道挟沙能力有问题,它成为研究热点,也是难点。许多人终其一生潜心研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资料:
1、阎树欣《长江上游大比降卵砾石河段水流强度指标研究》《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