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吧 关注:178贴子:442
  • 0回复贴,共1

「技术分享」蛋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调控技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蛋鸡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在营养调控中,需要充分了解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饲料配方做出动态化的调整,确保养殖的科学合理。蛋鸡生理阶段的划分应遵循消化、繁殖、骨骼等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并结合蛋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对营养结构做出优化调整,确保高效发挥蛋鸡养殖中的营养调控技术。并在营养调控基础上对饲料配方做出动态化调整,合理搭配质量,并结合蛋鸡外界环境的不同、生长发育周期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饲料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1 蛋鸡不同阶段营养调控
1.1 育雏阶段
雏鸡阶段虽然消化机能不稳定,各个脏器器官发育不完善,但整体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该时期的营养调控主要以加速肌肉组织形成和骨骼快速生长发育为主。日粮搭配中应适当提高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的添加比例,要确保各个营养元素添加充足,发挥其拥有的功效。雏鸡阶段的消化系统不稳定,胃部容积很少,采食量相对较少。饲料投喂中应采用自由采食的原则,保证雏鸡能充足采食饲料,饲料投喂中应按照自由采食的原则,保证雏鸡能充足采食饲料,促进健康生长。
1.2 育成期
蛋鸡进入育成期后,生长发育更加完善,各个脏器器官达到成熟要求。该时期主要为产蛋和骨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育成期蛋鸡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和能量饲料的投入息息相关,为确保蛋鸡能够快速达到产蛋标准,快速开产,应逐渐提高日粮养分的浓度,通过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能充分发挥雏鸡早期生长优势[1]。育成阶段的鸡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器官发育比较完善,对外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该阶段的鸡采食量逐渐增加,体内的脂肪沉积量显著增加,生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在日粮投喂中,应以增强蛋鸡的机体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程度,选择使用育成阶段的专用饲料,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延长蛋鸡的产蛋时间。但在日粮搭配和日粮投喂中,应严格控制能量饲料的添加,避免饲料添加过量造成脂肪堆积,使蛋鸡身体过肥推迟性成熟时间,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和生产能力。因此在育成后期应采用限制饲喂的模式,限制蛋鸡的自由采食量,控制为采食量的70%~80%,同时增加粗纤维饲料的添加比例,降低蛋鸡的体重,降低饲料消耗,保证蛋鸡健康生长发育。
1.3 产蛋阶段
蛋鸡产蛋阶段分为产蛋早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末期3个阶段,不同的生产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蛋鸡进入产蛋阶段后,由于性成熟达标,生殖系统发育较为完善,早期主要以补充钙磷为主,适当增加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量,减少玉米蛋白粉等过于精细原料的使用,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和产蛋要求。该时期还应确保水分供给充足,保证蛋鸡能利用水分增强饲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充足的水分还有利于提高鸡蛋的重量和品质。按照预除规律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逐渐进入炎热季节,外界温度偏高,应激因素较多,一旦管理不到位会造成热应激刺激,降低蛋鸡的产蛋率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应确保有充足的清凉饮用水供给。并适当增加日粮中油脂的含量抵抗热应激,增加蛋鸡的采食量。

2 完善措施
2.1 加大蛋鸡饲料基础性研究
首先,加强蛋鸡生长规律方面的研究。蛋鸡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个组织器官和骨骼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发育顺序都存在一定变化。研究蛋鸡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骨骼、消化道、消化酶、繁殖、免疫系统的发育规律,更好地掌握蛋鸡在整个发育中的规律,对营养调控和营养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营养动态需求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蛋鸡营养需求会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饲料中营养元素的添加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发挥营养调控的实际作用,科学划分蛋鸡生理阶段中营养需求和饲料营养的正常比率,确保饲料配方制定的精确性、合理性,动态平衡营养方案,构建精准化的饲料配方,促进不同阶段的专用饲料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蛋鸡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数据的收集,构建大数据库,依托该数据库建立蛋鸡动态营养需求模型,确保蛋鸡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搭配更加科学合理,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均衡,饲料添加的明确性针对性,避免饲料营养元素不足或者添加过多的情况出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非营养物质的排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加大营养物质和营养素供给研究。蛋鸡日粮配方中不同的营养物质和营养元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通常是相互搭配,联合发挥作用。只有确保营养物质和营养素科学配比,才能更好的促进蛋鸡的消化功能完善,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现阶段在蛋鸡饲料生产过程中,一些功能性的饲料添加剂或外源性的酶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饲料生产加工领域。
2.2 加大新型产品开发推广
首先,应加大功能性饲料产品的开发。蛋鸡健康生长,延长蛋鸡的产蛋周期提高生产率是判定养殖成效的关键因素。某些功能性饲料在调控动物一种或多种机体功能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功能性饲料还具有调控的专一性。需要从营养、疫苗、免疫接、种抗体监测、免疫效果等角度入手,通过适当增加功能性饲料的添加料,能保证生产出来的鸡蛋富含更多有益元素,如富含硒元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鸡蛋,提高鸡蛋的蛋白含量[3],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蛋制品的需求,同时能有效预防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其次,无残留饲料产品的开发。目前蛋鸡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中,药物不科学使用,过量使用、超标使用的现象日趋明显。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注重科学添加药物,多种药物混合使用,使鸡蛋中药物残留超标的同时,还造成很多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药物的防控效果逐渐偏差,防治质量日趋下降。为有效减少药物残留,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就需要加大无残留饲料产品的开发。通过应用无残留的饲料产品,能达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节约粮食,生态环保的目的。
2.3 加大投入品有效管理
完善蛋鸡营养调控技术需要从饲料投入品角度入手,减少各种有毒有害饲料的使用。如在饲料搭配或者传染性疾病防控过程中,各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的选用必须做到科学合理。要掌握各个添加剂和药物的具体作用方式和药理特性,避免各个药物搭配使用造成拮抗反应。要求养殖户在购买饲料饲料搭配中,原料、添加剂、兽药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严格按照蛋鸡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妥善使用饲料原料、添加剂和兽药。
3 结束语
鸡蛋和鸡肉制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质来源。鸡蛋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养殖技术的影响。而在各个养殖环节中营养调控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减少饲料成本投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蛋鸡养殖管理期间,需要饲养管理人员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养殖经验总结,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提高蛋鸡的存活率产蛋率,产蛋质量。在营养调控中,还应将饲养管理有效融入其中,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按照蛋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养殖。


1楼2021-10-08 21: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