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吧 关注:15,069贴子:77,529
  • 5回复贴,共1

一、秦始皇战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云压城!
站在野王城城墙上的全体官兵,皆不禁倒吸了口气。颤抖的手紧紧地攥紧了戈 、矛、戟等各式武器,双眼直棱棱地望着城池外。黑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奔驰而来,片刻间则汹涌抵至距野王城城西估摸一里外地界。
来者便是秦国大将王龁及所率领的十万精锐秦军。秦军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就地深沟高垒、安营扎寨了起来。好似莽原上的藤蔓在此落地生根,誓要将这野王城吞入肚中一般!
  察觉秦军暂时不会攻城,野王城内的守城官兵终于松了口气。本以为即将爆发的浴血奋战,至少现在不会发生了。
  不过形势如此千钧一发之际,守城将领断然不敢掉以轻心。战事稍缓便带着一队人马四处巡视,整备城防军务。希望在援军到来之前,能守住城池不失。
  秦军迟迟不动,城内官兵一昧龟缩!
  这样大战在即的军事对峙,就这样僵持着。一天、两天、三天......不经意间就过了一个多月。
  经过了这些时日,城内士卒已然习惯了如此高压下的战场局势。不再像之前那般恐慌,心扑通、扑通,不受控制似的快速地跳个不停! 大伙儿皆敛定了心神,决定与野王城共存亡!大丈夫建功业正是时也!
  此时,韩王特使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进了野王城。
  兵符即和!
  特使便在野王城城墙上宣读王书。守城将领与一批干员及驻守这段城墙的士兵皆跪在地上,聆听大王的训示。
  特使双手展开一卷竹祯,高声宣读了起来。“韩、秦两国和约已成,毋用兵戎相见!特令野王城守将速率全体士卒移驻荥阳......”
  守将接过王书,思绪甚多,内心感概不已!
  翌日,秦军主动后撤三十里,野王城全体官兵则撤出了野王城,赶赴荥阳交接军务。
  秦军依照约定,足足等了一日。此时韩军也已走远,于是王龁便率领秦军进得了野王城。
  秦军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韩国一军事重地。野王即下,韩国新郑与上党的通道便被彻底地断绝了。上党真真切切被孤立了起来,成了秦军势力范围内的汪洋孤岛,成了秦国砧板上的鱼肉。
  其实韩王也是有苦难言!秦国先是大军压境,然后再派一特使说服韩王割地。韩王若是不答应,秦国则会大举攻城。秦、韩国力悬殊,届时不免城破军死。此举无疑是为魏、赵两国抵挡了秦军兵锋。兵力受损甚至还会招来他国竞相入侵。魏、赵两国与韩三晋同宗,尚相互征伐,更别说南面的楚国了。
  如若割地,至少可以保证韩军顺利撤出。只要兵力还在,就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韩王与一班大臣连夜合计着,最后还是决定将野王城割与秦国。虽有锥心之痛,却又无可奈何。
  韩王颁发那封割地王书后,独站在亭台上,双眼毅然地望着目能所及的远方,紧紧地握着拳头,兀自愤愤地说道:“韩、秦之胜负,尚未知也!孤定要秦君见识见识孤之手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25 17:46回复
    时任韩国上党郡守冯亭与其余官吏济济一堂。
      “野王既失,则粮道断绝,上党实已成无根之木。”冯亭向来洞察明锐,接着说道:“ 山雨欲来,当思雨来之策,各位可有了主意。”
      一班韩国老世族喁喁说道:“上党道绝,新郑难以支援,仅凭上党兵力、粮秣,断然不能与秦军长期抗衡。我等世受王恩、身被荣泽,定要与秦军抗争到底,直至身死为止。即使在上党之封地被夺,祖宗之基业被毁,亦在所不惜。唯如此方不会有负于君上……!
      “各位同僚忠心、勇气可嘉!我虽在上党没有封地,但我身为上党郡守,必定与诸位、与上党荣辱与共。为君上、为诸君,力争最大之利益。”冯亭表明了决心跟态度,然后站了起来踱着步、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与秦军硬拼,与韩国而言,实属得不偿失。我等当另有一番谋划,有效地牵制住秦军,以此保证各位之封地不失,才能更好地为君上分忧。”
      冯亭的话语犹如一石落下,在老世族死水一般的内心激起阵阵富有生机活力的涟漪。
      一位老世族起身向冯亭拱手说道:“郡守乃一郡之长,我等上司,公有谋划,我等必定遵从。”话音未落,众人皆十分默契地一齐说道:“一切听从郡守谋划!”
      “多谢各位拥护,我立即赶赴新郑,拜见君上,以定上党之策。这些时日,上党防务就拜托各位了。”冯亭说着便弯腰作揖。
      “郡守尽管放心去新郑便是,我等必不辱命......”众人斩钉截铁地作揖回礼说道。
      未过半旬!新郑城外行人三三两两悠哉悠哉走在回家的路上,并不时地相互嬉闹打趣。这情景好似一副太平年景!也许是常年的板荡,使得韩国国人有些麻木了吧!
      这时,冯亭在一队近十人的轻骑护送下,在官道上风驰电掣般向新郑奔去。路上行人纷纷向两侧退避躲让。马蹄翻起的尘土如浓雾般模糊了行人的视野,不过大家心里却明了了,“一场大战总归是要来了!”
      在韩国王宫里,韩王见到了冯亭,也不客套,直截了当地说道:冯卿风尘仆仆而来,可是有了主意,你直说无妨。
      冯亭拱手作揖然后问道:“敢问我王,若死守上党,对韩国利弊如何?”
      韩王有些无奈,仰头望了望高挂在壁上明灭交加的灯火,缓缓说道:“弊大于利!”
      冯亭答道:“启禀王上,臣也是如此看法,弊大于利,甚至是有弊而无一利。与秦国直接抗衡实属下下之策。当今韩国有秦、赵两大强邻,犹如两柄利剑高悬于韩国之上。臣一心为韩国计,不如以上党为饵,引秦赵两虎相斗,韩国便可以超脱于战事之外以保存兵力,然后在静观其变,蓄势而动。”
      “冯卿的详细谋划如何?该怎样铺排?”韩王问道。
      “当下局势,秦国必定会攻取上党。韩国守之无益,不如将上党赠与赵国,并允诺一致抗秦。赵国早已对韩之上党垂涎三尺,必然会增兵接收上党。届时秦赵对峙,韩国便可趁机积蓄实力,以待最后一击。”冯亭将心中所想一一说了出来。
      “此计于目下韩国甚好,冯卿可按此谋划而行。”韩王面容深邃,站了起来缓缓踱着步子,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然后说道:“此事由你先以上党郡守身份与赵国交涉,孤暂不出面,以免给秦攻韩口实。”
      “臣明白,请王上放心”冯亭起身作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王上。“臣定会一举消除韩国的两大祸患!”
      “上党各世族你还要好好安抚,与赵国榷议时多为他们争取些好处。”韩王在王位上坐了下来,黯然说道。
      “臣定会竭尽全力为各同僚争取最大利益,将来臣定会率各位同僚回归韩国,韩国才是我们的根呀!”冯亭斩金截铁地说道。
      “好、好,如此甚好,将来孤会在新郑城外十里相迎,庆贺你们重回韩国。”韩王忘掉忧愁,有些激动地说道。
      韩王与冯亭就此事的各个细节又商议了一番,待商妥后,冯亭才回到下榻处休息,翌日便匆匆地踏上回上党的官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20 20:50
    回复
      一座气势宏伟的城池,西依太行山东麓,巍峨地矗立在北方平原上,这便是赵国的都城——邯郸。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国势昌隆,与西方的秦国不差毫几,阏与之战更是大败秦军,隐隐然成为了合纵抗秦的带头大哥。
        此时,邯郸王宫里,赵孝成王手里拿着一份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派人送来的帛书,书信上大致内容就是:上党全体军民不愿归附秦国。为求自保,愿将上党赠与赵国。
        赵孝成王看着这份帛书,问韩国来使,“此事干系重大,韩国却只是送来上党郡守的书信,为何不致国书?韩王是否知道此事原委?“
        韩国使臣答道:“此事冯亭早已禀告我王,单凭韩国一国之力,实无法与秦国抗衡。我王苦思之下,决定将上党赠与赵国。只是担心秦国出兵攻打韩国,故不出国书,只让冯亭一人全全负责移交上党相关事宜。还望赵王顾及三晋同根之情,领导韩、魏两国一致抗秦。”
        “三晋同盟,就算是没有上党相赠,孤也不会坐而视之。只是接收上党与否,容孤再想想,定要拿出个妥帖的方案才行。”赵王说道:“你先回驿馆休息,孤三日后再做回复。”
        韩国使臣拱手作揖告退后,平阳君最先出班道:“启禀我王,韩国此举实乃嫁祸之计,赵国若接收上党势必会引来秦军兵锋,使得秦赵大决提前。到时韩、魏两国只会坐山观虎斗,断无出兵相助的道理。”
        “王叔何出此言?一致抗秦实有益与韩、魏。”赵孝成王面上有些不豫。
        “韩、魏畏秦天下可知。王上细想,韩、魏何尝不畏赵?赵国何尝不想吞并韩、魏的土地、人口。这一要点只不过是被当今天下急于阻秦东出的形势所掩盖了而已。韩、魏最乐于见到的就是秦、赵两败俱伤,以获得喘息之机。”平阳君直抒己见式的侃侃而谈。
        “平阳君此言不差,只不过目下韩国将上党拱手相送。赵国若受之,西边便会增添一道屏障以卫邯郸,以后赵国经略中原也更为便利。赵国若拒收上党,那么上党将会被秦国纳入禳中,秦军将会直接威胁到西部要塞武安,届时赵国更加被动,且还是要面临与秦军开战。若秦军不理会韩、魏两国,兵峰直指赵国,韩、魏很可能会屈服于秦国。到时赵国势单力孤,岂不是更为不利。”平原君赵胜出班说道。
        “两位王叔所言皆有道理,孤该如何决策才好!众卿家请畅所欲言,但说无妨。”赵孝成王现在已有些两难了,他希望有臣工能消除他的顾虑,让他能坚定不移地作出决定。
        虞卿也出列说道:“当下若收下上党,那么联合韩、魏组成三晋同盟,想必不是难事。只是韩、魏是否会与赵国同心抗秦,臣尚没有成算。但至少可保证韩、魏不会倾向秦国,秦国出兵也会有诸多忌惮。臣下建议先收下上党,再联合各国合纵攻秦。”
        虞卿说完,蔺相如也出列说道:“臣附议虞卿的建议。既然与秦早晚有一战,那么就不要再避让了,越是退步,形势则越被动。”
        赵孝成王渐渐被说动,他看向廉颇问到:“老将军认为与秦作战可有成算?”
        廉颇答道:“打败秦军,老卒尚无成算。借助地利坚守上党不失,阻止秦军东进,老卒有十成把握。”
        “如此甚好,只要牵制住秦军,然后在合纵攻秦,秦军孤军在外,必然会草草退兵。”赵孝成王眼神更加坚定了,“孤决定接收上党,至于各项事宜,由虞卿、蔺相如负责统筹规划。”
        朝会结束后,赵国上下便开始为接收上党、备战忙碌了起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21 15:09
      回复
          经过多次激烈的商议后,赵国群臣最终确定了接收上党的各项事宜,并上表赵孝成王查阅。
          赵孝成王阅后,见此事筹划精密,便向上党发出了王书。
          在上党郡府里,冯亭与一班同僚接受了赵王的敕封。在上党的老世族全部被另外分封在赵国代郡。上党大战在即,这些老世族也乐于被分封在代郡。如此以来,这帮老世族则渐渐脱离了韩国,开始慢慢融入赵国了。
          赵国接收上党的事宜皆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唯有一件事使得冯亭整日忧心忡忡。赵国接收了上党,却迟迟不肯派兵驻防。冯亭心镜明亮,明知赵国此举缘由,却无可奈何!只好一边积极备战,一边传书催促赵军驻防上党。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军攻韩国蔺城,拔之。四十七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军夺取上党。冯亭见上党兵力单薄,为了能为韩国多保存些兵力,于是带领全体军民撤出上党,前往赵军驻地-长平。
          “本想好好与秦国战上一场,你赵国却诸多心机。那好吧!秦军就交由你赵军来对付吧。”冯亭拿着酒禳又是猛地灌了一大口。
          秦、赵两国中原争霸之战的帷幕正式拉开了。
          秦以王龁为将,率军由河东郡而来,夺韩之上党、一路东进直指赵国本土。
          赵以廉颇为帅,率军驻防长平地区,此时已在空仓岭一线派兵布防,阻止秦军东进。尤其是高平关布下了重兵,以扼守空仓岭中部可连贯东西的峡谷。高平关左后方十余里处是早已修好了西郭城,右后方十余里处是东郭城。三处互为犄角,可相互支援。
          再往东是为丹水防线,南北绵延上百里。
          还有一道防线在丹水防线以北,西起长平关外的丹朱岭向东经长平关直抵壶关,是为百里石长城。
          赵军幕府中,廉颇和一班将领商议军事。
          最终廉颇决定,趁秦军新来立足未稳,夜袭秦军大营。以此试探一下秦军。
          廉颇想得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引起秦军骚乱,然后在大肆攻杀。如若秦军镇定自若分兵应对,那么这三千骑兵就且战且退。
          是夜,月光如练!赵军三千精锐骑兵分为六队,在空仓岭一线南北六处集结,随后径直奔向了各个靠近空仓岭一线的秦军营寨。
          这六队骑兵还未接近秦军营寨,便被秦军哨骑发现了。但是赵军骑兵并不领会这些秦军斥候,而是一个劲地冲向前方的秦军大营,大肆放火一番后,正欲砍杀慌乱的秦兵。此时,大量的秦军游骑赶来,赵军见势也不恋战,快速地向空仓岭方向撤退了。
          在撤退的过程中,一队赵军骑兵被秦军骑兵缠住并包围,最后裨将赵茄及麾下骑兵英勇战死。
          翌日,秦军为防赵军偷袭,不得不后退十里扎营。
          看到廉颇的军事布防图后,韩桓惠王紧张、严肃的脸上骤然一窒,无力地坐在王座上,久久不言。
          “赵国无信,廉颇无耻……”隔了好长一段时间,韩桓惠王缓过神来,气得破口大骂。
          原来廉颇如此布防,十有八九会将秦军引向韩国。秦军很有可能不会直接攻打老马岭一线,而是会另命一支秦军经韩国境内的太行道绕到老马岭防线西侧。如此老马岭防线则更容易击破。
          怒发冲冠的韩桓惠王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一般,恶心得直想吐。他当即命令太行道周遭所有韩军士卒全部移驻荥阳。无论怎样,也不给如此卑鄙下作的赵国当马前卒、排头兵。
          如韩桓惠王所料,秦军大将王陵率十万秦军经太行道绕过了老马岭,因沿途并没有受到韩军阻扰,秦军行军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看到王陵大军的到来,廉颇自知打错了如意盘算,心里叫苦不迭。急忙派出五万骑兵、五万步卒支援老马岭西侧的东西二郭城,这才勉强守住了老马岭一线。但是现在老马岭西有王龁十万秦军虎视眈眈,东南有王陵十万秦军窥视侵袭。就算能坚守老马岭不失,在此处与秦军交战始终是对赵军不利。于是,当秦军退兵回营后,廉颇一声令下,驻守在老马岭及东西二郭城的赵军全部退回了丹水东岸。秦军之后则顺势占领了老马岭一线及东西二郭城,与赵军隔丹水相对峙。
          现在秦、赵两军布置如下:秦军二十万大军驻守于老马岭一线。
          赵军十万士卒驻守于丹水东岸,与秦军隔河相对。另有十万赵军驻守丹朱岭、长平关、羊头山、故关一线,也就是百里石长城。丹水防线为南北纵向,正面遏制秦军向东;百里石长城为东西横向,一则防止秦军渗透到赵国内地。一则与丹水防线成犄角之势可互为支援。
          秦、赵为了确保在这场中原争霸战中获胜,秦、赵像两个赌徒似的,不断从国中抽调兵力增援长平地区。最后长平地区竟云集了近百万大军,其中秦军约五十万,赵军约四十五万。
          秦、赵两军皆将各自防线打造成了座座金城,双方皆未寻到有利战机。于是秦、赵两军就如同两座巍巍大山隔着丹水,伫立着、对峙着。
          日月交错,春夏更替。列国瞩目的旷世大战迟迟没有爆发,只有默默地期待着、准备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03 15:13
        回复
            公元前260年,秦赵已在长平、上党地区整整对峙了三年。在这旷日持久的对峙中,庞大的军需消耗,早已让秦赵两国不堪重负。秦赵两国都迫切的希望早日打破如今的僵局,卸下巨大军需消耗的重担。
            在邯郸王宫,赵括正向赵王请求长平主帅一职。他侃侃而谈:长平两军对峙已有三年,空耗无数国力。如若再拖延日久,纵使拖垮了秦国,赵国也势必不堪重负。到最后白白便宜了其它各国。赵国必须迅速改变长平战场对峙局面。我苦思良久,赵军若要打败秦军,非联合韩、魏等国,合纵攻秦不可。秦军长驱直入韩、魏两国与我军作战。若合纵成功,定能重创秦军。但目前此法定不能成功。首先,韩、魏不敢率先贸然出兵。倘若出兵,很可能招致秦国报复,引火烧身,得不偿失。其次,韩、魏等国正乐于坐山观虎斗。秦赵两败俱伤,他们正好从中渔利。这方是其余各国心中最渴望的结果。须知道各国忌惮秦国三分,亦忌惮赵国三分。各国不希望出现一个超强秦国,亦不希望出现一个超强赵国。尤其是韩、魏两国,不论是超强秦国还是超强赵国,对韩、魏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当初平阳君也是基于此才谏言:"如若将韩国上党收入囊中,势必会提前导致秦赵大决,届时各国必然袖手旁观,不如拒收上党。"所以联合各国合纵攻秦,目前是无法实施的。需要等待或创造一个时机,那便是各国得知赵国大败,误以为赵国已元气大伤,消除了对赵国的顾虑!对秦国更添增几分畏惧!当然韩魏即使知道我方大败,也不会立马出兵,须知道秦国现大兵压境韩、魏。没有把握,韩、魏不会孤注一掷。届时可先向楚、齐、燕等国请求援助。只要能抗住秦军攻势,拖延时久,秦军师老兵疲。各国能看到战胜秦国的希望,到时在联合各国合纵攻秦,定能一举成功。因为各国十分忌惮一个超强秦国的出现。时机一到,必定会出兵伐秦,甚至是孤注一掷,也在所不惜!
            基于此,我军先诈败并向后方撤军,后以邯郸为基地在武安、武始、邺等地区防守秦军来犯,只须防守,不可主动出击。赵军后撤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在长平地区抽调3万兵力隐蔽地、多批次地前往长平后方附近山麓,抽调7万兵力前往屯留。如此,屯留的兵力便由之前的6万增加到13万。同时屯留地区,向其后方附近山麓派遣3万赵军,向与魏边境相连的太行山山脉南端派遣5万兵力,多佩戴弓鴑,分散驻扎。阻击秦国追兵,策应我军撤退。
            第二阶段便是将长平地区赵军集结,攻向秦军,之后便诈败。随后,经太行山山脉南端向武安方向撤退。屯留地区余下的5万兵力则经橑阳以南太行山脉,经阏与地区,往云中地区撤退。其间分一小部加入阏与驻守军,其余则加入北方兵团。北方兵团先按兵不动,以配合赵国宣传赵军大败。以免引起各方猜疑。之后北方兵团便以云中地区为基地,展现赵军骑射之长。按照赵武灵王制定的袭秦方略,在九原地区不断袭扰秦国。如有战机,甚至可沿九原、肤施一线,深入秦国国土,大肆破坏。
            第三阶段由长平撤退的兵力到达武安附近后,便分别前赴邯郸、武安、武始、平阳、番吾、肥等地区拱卫邯郸,并以邯郸为基地阻击秦军来犯。如此赵军分驻各地,可就近取食。赵国军需供给的重担,将大量减轻。
            第四阶段便是分散驻扎在长平后方附近山麓的赵军,在太行山山脉南端、橑阳以南山麓的赵军策应、掩护下,向武安方向撤退。
            第五阶段则是太行山山脉南端,橑阳以南山麓的赵军最后也向武安方向撤退。由武安、武始地区的兵力负责策应,掩护。
            之后赵国当大肆宣传,赵军大败,以蒙蔽各国,误以为赵国已不足为虑。若秦军来犯,以我军兵力必能抵挡住秦军。秦军孤军深入,师老兵疲。此时若各国联盟合纵,韩、魏突袭秦军后方,秦军必定大乱。赵军与各国盟军趁势出击,必定大败秦军。
            面对赵括的娓娓道来,赵孝成王沉思良久,最后毅然决定,立赵括为帅。
            公元前260年8月,赵军集结长平地区士兵在野地列阵,攻向秦军西壁垒。西壁垒的秦军不甘示弱,走出壁垒,列阵以待。赵军率先发起了进攻。赵括本想多僵持一些时间,在佯装溃退。不料到,秦军不到一个时辰,便渐渐不支,开始向后方西壁垒溃退。秦军的率先溃退,令赵括愕然。
            看到秦军西壁垒附近高大的粮仓,赵括心动了。溃退的秦军带来的混乱,将会使赵军轻而易举的夺下西壁垒。于是分兵一部追击秦军。赵括心中盘算着:纵然有诈,我大军紧跟其后,保持适当距离,就能随时策应前方部队。随后便能将计就计,诈败并撤退,实施预先制定的撤退方案。
            西壁垒面对前来追击的赵军,一攻即克。西壁垒地区的秦军仓皇出逃。赵军攻下西壁垒,却发现附近的粮仓都是空仓!
            赵括心想:原来西壁垒秦军早已到了断粮的地步,已无法长时间坚守。之所以出阵迎战,是寄望趁士兵作战意志,战斗力尚存,击退我军。纵然不能撼动我军,也可向老马岭方向撤退。到时,也易与向统帅解释:是战败退兵,而不是不战而逃!所以可判定,秦军出垒迎战,败逃等行为,断然无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1-03 15:23
          回复
            登高处,极目眺望,秦军逃窜士兵一片茫茫!
              赵括下令:留下5万兵力,护卫粮草辎重部队驻守大粮山,其余兵力分成前军、后军两部。前军迅速击杀秦军败逃士兵。后军徐徐前进,以保持与前军、大粮山适当的距离。一旦有变,可从中策应,进退自如。
              赵军心中再次盘算道:只要前军、后军、大粮山三部,间隔不超过二十里,纵使有诈,秦军也对我军无可奈何!前军可向大粮山以北方向追击四十里,便撤回与后军汇合往大粮山附近驻扎。明日再战,以实施预订撤军计划。
              赵军三部之间的距离渐渐地拉长了起来。突然秦军一支奇兵突袭长平关得手,并接连攻占了故关,秦军后部源源不断而来,迅速占领了长平关、故关一线-赵军百里石长城,并巡速向大粮山地区袭来!
              赵括心中并不慌乱!当将长平关、故关、百里石长城一线兵力抽调在野外集结时,便已料到秦军会趁机突袭。赵括当即下令:前军与后军迅速赶赴大粮山,与粮草辎重部队汇合。依靠大粮山为依托,趁敌军防线未固,往故关方向突围,最终完成赵军诈败并撤军的预订计划!
              正当此时,一支由五千乘驷马战车组成的秦国车队,在骑兵的掩护下,直插大粮山与赵军后部之间。迅速以战车为掩体摆成一个直径近10里圆形,彻底断绝了赵军前、后两部与大粮山之间的通道!一瞬间在大粮山与赵军后部之间筑成了一个临时壁垒!而且秦军后续部队正大量地,源源不断地赶向这车城圆阵,加强防守力量。
              此时赵括方知:西壁垒秦军的溃败、还有西壁垒附近空空如也的粮仓,都是诱敌之计。目的是引诱我军,不等待粮草辎重部队,展开追击。在我军作战部队与辎重部队拉开距离后。哪怕仅仅只有二十里的间隔,秦军统帅创造性的以战车为临时壁垒,切断了我前,后两军与大粮山的通道。
              秦军统帅用兵真可谓:老谋深算!刁钻狠辣!不可思议!
              秦军凭借车城圆阵顽强防守,并不断加强防御工事,另派多路游击部队袭扰赵军侧背,还有许多秦兵突破赵军,进入到车城圆阵,弥补了,加强了防御力量。最终才得以击退赵军一次又一次地,死地夺生地猛烈进攻!
              赵括无奈下令撤军,最后赵军被秦军困在泫氏河谷。赵括率领前后两军在韩王山附近驻扎,期望各国援军来救。
              在赵军被包围的四十六天时间里。秦王迅速赶到河内郡,发出告示:凡是此时参军,皆赐爵一级。征召的新兵用来补充兵力,预防可能的各路援军。
              赵王在赵军被围十天左右才得知消息。本预马上组织兵力、粮草,救援赵括。可被臣下劝阻:第一,赵括被围已十天左右,由于作战部队与辎重部队被分开,估计赵括以断粮有五六日了,战斗力大减。无法有力配合赵国救援部队打击秦军,甚至会连累了救援部队。同理,韩、魏等国断不会救援赵括。第二,赵国国力已空,此时正值秋收,若再强行征召士兵,误了农时。赵国恐不战而亡。
              建议命令,赵括最初从长平抽调,回后方的10万士兵,迅速赶回赵国,参与秋收。并做好防卫武安的准备。
              赵王心急如焚,一心想救出长平赵军,可国库已空。向燕,齐借粮,最终又被拒绝。此时,赵括被围困的时间又多了几日,救援已无力回天。最终,赵王采纳了臣下的建议。
              最后,赵括率军突围,被射杀。剩余赵军最终向秦军投降。可秦军统帅白起却将已降的赵军全部坑杀,只放过了几百名少年士兵。
              连年战事加上此次之战,秦国国力实质上已大损。于是向赵国索要城池,签订休战盟约。赵国已危如累卵,答应了秦国的请求。在秋收之后,赵国已做好防御部署。便拒交城池,单方面撕毁盟约。从长平撤出的10万赵军加上赵国各地士兵再加上新征召的兵力,准备以邯郸为基地,在武安、邺、平阳等地区拖住秦军,节节抵抗,最后联合各国合纵攻秦,大败秦军。赵王依然相信赵括的谋略,能打败秦军。
              面对赵国拒交城池,背弃盟约。秦王大怒,决定再次发兵攻赵。可之前长平统帅白起却谏言:长平之战,我军大胜。列国皆已胆寒。但此时出军,赵国必然坚守不出,屯兵日久,恐生变化。秦军极有可能被各国合纵联军击败。
              秦王不悦,遂立王陵为帅攻赵。但赵国举国同心,同仇敌忾,严密防守。秦军久攻无果。秦王于是命王龁为帅,并增派十万兵力攻赵。但依然久攻无果。
              最后,魏国信陵君窃得兵符,并率领各国联军,突袭秦军后方,秦军大乱,赵军趁势杀出,大败秦军。秦军一路向西逃窜,各国联军趁胜追击。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汾城,赵之晋阳、屯留、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长平、邯郸之战,以秦、赵两败俱伤而告终。天下间的格局似乎又被拉回了均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1-03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