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清客吧 关注:506贴子:36,920
  • 5回复贴,共1

人生如戏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如戏
——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
白先勇
1983年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逝世, 美国戏剧、文学界开始替威廉
斯盖棺论定,一般评论家大都推许威廉斯乃尤金.奥尼尔后,美国剧坛第一人,有人甚
至认为威廉斯至少应与奥尼尔平起平坐,即使对威廉斯的晚期作品曾大加挞伐的剧评家,
也不得不承认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道大放异彩的里程碑。威廉斯去世后这几年,
只要去美国大大小小的剧场逛一周,大概总会在舞台上撞见威廉斯剧中几个人物:萝娜、
白兰芝、玛琪,因为他的几出名剧《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屋顶上的野
猫》早已变成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了, 在美国剧场一再演出。 事实上威廉斯自1945年
《玻璃动物园》上演一炮而红,三十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剧坛上一个热闹非凡的人物,大
起大落,轰轰烈烈。他兴起得猛,1947年《欲望号街车》在百老汇首演,纽约观众为之
疯狂。威廉斯亲自登台谢幕,观众掌声半小时不歇,一时佳评如涌,世界剧坛,刮目相
看。未几,《欲》剧便越洋过海到伦敦、罗马登台去了。在伦敦是由英国舞台巨擘劳伦
斯.奥立佛执导,首席女演员费雯丽饰演白兰芝,演出盛况,可以想见。罗马演出也不
遑多让, 导演由影剧大师维斯康堤亲自出马, 女主角是意大利影剧皇后安娜•麦兰妮
(Anna Magnani)。威廉斯征服了欧洲,他的戏剧后来在法国、瑞典甚至俄国都继续演出。
以欧洲人的文化优越感,美国剧作家想在欧洲舞台上扬眉吐气,确非易事。当然,《欲
望号街车》纽约演出成功是一大关键,那次由大导演伊历卡山执导。威廉斯有幸,终其
生与卡山合作无间,卡山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诤友,后来《欲望号街车》改编成电影,
仍旧由卡山执导筒。《欲望号街车》的电影亦变成经典之作,费雯丽为此赢得第二座奥
斯卡金像奖。纽约首演,窜红了马龙白兰度,他饰史丹尼一角,原始粗犷的雄性力量风
靡了美国观众。《欲》剧在世界各国轮回上演时,威廉斯的锋头算是出尽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6-06 19:24回复
    他这一红
    就红了十五年,一个剧接一个剧,《热屋顶上的野猫》,一演七百场,《夏日烟云》、
    《青春鸟》、《玫瑰纹身》、《骤然去夏》,一直到1961年的《大蜥蜴之夜》,一阵阵
    的掌声、一座座的戏剧奖源源而来。同时他的十七部作品又搬上了银幕,一时名利双收,
    威廉斯成为美国影剧界的天之骄子,真可谓踌躇满志。可是突然间,如同快车出轨,威
    廉斯的声誉一落千丈,一度为他喝彩欢呼的剧评家不再捧场了,他们一起举起了鞭子,
    朝他挞笞过来。60年代,威廉斯的每一出戏登台,评论界都是一片嘘声,他的观众也弃
    他而去,他们的喝彩声转而投向了后起之秀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阿尔比的
    《灵欲》(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2年登上百老汇, 轰动的情况不下
    当年《欲望号街车》。阿尔比的剧出言尖酸辛辣,对美国的家庭婚姻制度揭露嘲讽,毫
    不留情,观众认为过瘾。事实上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正在巨变,观众的价值观及口
    味也在改换,威廉斯笔下伤残寂寞的人物,出自灵魂深处的呐喊,60年代的观众大感吃
    不消。一夕间,威廉斯受尽白眼,饱尝世态炎凉。但是威廉斯并不认输,他仍旧顽强的
    坚守自己的创作原则,不肯媚众。剧评人骂他,他便骂回去,这当然又得罪了不少人。
    69年他的《在东京旅馆的酒吧里》上演,《生活》杂志一篇文章干脆宣布了威廉斯戏剧
    生涯的死亡。60年代,威廉斯愈来愈靠酒精药物的支撑,这下终于精神崩溃,被关进疯
    人院三个月。70年代,威廉斯如同浴火凤凰,从他生活的灰烬中复活,飞扬升起,威廉
    斯又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剧本写下去了,而他的人物仍旧继续在孤绝痛苦中大声呐喊——
    他有一出戏剧名就叫《呐喊》(Out cry)——不过他们的呐喊却甚少得到回响, 威廉斯
    再也无法重振当年剧坛雄风。抚今追昔,威廉斯的晚年是相当悒郁的。然而威廉斯并不
    甘寂寞,他的戏剧生涯不再辉煌,他就抛头露面到处接受访问上电视做起“秀”来,而
    且经常口无遮拦。大概他觉得这样还不过瘾,1972年他出版了自传,这是一本赤裸裸的
    “忏悔录”,作风大胆,美国文艺界为之咋舌,当然也有嗤嗤的笑声。但威廉斯一向我
    行我素,旁若无人,他描写人类感情从来不加掩饰,这是他作品感人的地方。他在自传
    中,有勇气把自己的内心感情和盘托出,实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威廉斯这本“忏悔录”从他少年落拓江湖,壮年叱咤风云,一直写到他晚年郁郁寡
    欢,众叛亲离。这本自传的形式相当特别,完全是意识流式的自由联想,时间跳前跳后,
    很像一出新潮电影。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6-06 19:26
    回复
      威廉斯对待自己的剧作,确实是一丝不苟的。排演的时候,他常去
      坐镇,他的剧本修改又修改,有时候演员感到不胜其烦。不过他与演员倒相处得很好,
      尤其是女演员,像意大利的安娜•麦兰妮、泰露拉.班克赫德(Tallula Bankhead)、 玛
      琳•史黛普敦(Maureen Stapleton)这些熠熠红星都成了他的好友。他对她们嘴巴很甜,
      从来不吝称赞。后来她们发觉原来他对她们说的都是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演我剧本最
      伟大的女演员!”威廉斯是在替他的女主角打气。首演日期愈近,威廉斯的脾气就变得
      愈暴躁不安,喝更多的酒,吃更多的药,才能安眠。有几次首演,还没等到落幕,他就
      逃离纽约,一个人到远远的地方躲起来了,因为他不能面对观众;他是那么希望观众喜
      欢他的剧,接受他的剧,他也不能承受剧评人的冷嘲热讽,他内心其实非常在乎剧评人
      对他艺术的肯定。《在东京旅馆的酒吧里》上演失败,他索性飞到东京去,远离美国。
      从编写剧本到舞台演出,其间过程的艰辛痛苦,只有参与者才能体会,但观众是无情的,
      后台的汗与泪他们看不到,也不会关心。每一次的演出,对威廉斯都是一项严酷的考验,
      而演出失败的打击,又是那般的沉重而令人沮丧。奇怪的是,威廉斯明知戏剧生涯的残
      酷无情,他却偏偏乐此不疲,后二十年,屡战屡败,他仍旧屹立不坠,支撑到底。做为
      一个剧作家,威廉斯勇气可嘉。
      有的作家生活与作品不一定有很大的关联,如果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写一本
      自传,我不会有兴趣去看,最多去翻翻他跟玛丽莲梦露的那一段情。但是威廉斯他的人
      与文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可以说都是他的自传,如果不了解威廉斯的一生,对他作品
      的欣赏会隔了一层。威廉斯于1911年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他的家庭是个典型的南方没落
      世家,到了他父亲家世已经很破败了。他父亲是个皮鞋公司的售货员,言行粗鄙,对他
      这个敏感内向的天才儿子毫无了解,而且常常笑他娘娘腔,叫他“南茜小姐”。当然父
      子之间相处得不好,威廉斯在密州念大学念到一半便被他父亲抓到鞋工厂打工去了,后
      来他是到爱奥华大学念毕业的。我记得在爱奥华念书的时候,那边的人提起威廉斯曾是
      爱大的学生,仍然觉得十分光彩。威廉斯的母亲也是一个典型的南方仕女,年轻时曾经
      风光一时,后来就只有生活在回忆里了。《玻璃动物园》里那个沉醉既往喋喋不休的母
      亲亚曼黛就是威廉斯自己的母亲爱温娜女士的写照——那是威廉斯戏里最成功的人物之
      一。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6-06 19:27
      回复
        爱温娜是个彻头彻尾的清教徒,威廉斯时常抱怨他对性的罪恶感是源自他母亲的灌
        输。威廉斯初尝禁果是他在爱奥华大学念书的时候,对象是个惹火女郎,那时威廉斯已
        经27岁了,对美国人来说,他开窍开得算是晚的。28岁的时候,威廉斯变成了同性恋,
        他同室的男学生长得极俊,两人互相爱慕,晚上常常拥抱在一起,威廉斯“颤抖得像一
        片落叶”,可是抖了一夜,两人居然还是清清白白的,这也不可思议。可见得早年的威
        廉斯的确内向羞怯而且性压抑,与他后来放浪不羁形成鲜明对照。
        在家中,威廉斯与他的姐姐若丝(Rose)自小亲密,事实上若丝是威廉斯的生命中最
        重要的一个人,他对他姐姐终生不渝的爱、同情、怜悯、呵护、照顾,展示了威廉斯最
        人性的一面。他的许多剧是写若丝或者是为若丝而写的。若丝与威廉斯两人气质个性都
        很相像:极端羞怯敏感、神经质、容易受伤,而又爱好艺术。若丝了解她的弟弟,也器
        重他的艺术天才。姐弟二人,在感情上,一生相依为命。可是若丝的命运相当悲惨,二
        十出头便患了精神分裂症,她母亲听信医生的话送她去开脑,动前叶切除手术。若丝再
        也未能恢复正常,在疗养院度过一生。这件事对威廉斯是个莫大的打击,他始终未能原
        谅他母亲。《玻璃动物园》中的萝娜就是若丝的化身:一个身心都受了伤残的女孩。这
        是威廉斯的成名作,因为自传性强,威廉斯注入真挚深厚的感情,感人至深。
        威廉斯自己承认他师承契诃夫,并认为《海鸥》是最伟大的现代剧。威廉斯确实继
        承了契诃夫抒情剧的传统,契诃夫抒情剧中悒郁的调子、绝望的悲哀,以及对往日光荣
        无限的追念,都可在威廉斯自己的剧中寻到。威廉斯曾说他的剧是一阕追悼美国南方文
        化没落的挽歌。确实,威廉斯的每一个剧几乎都可以说是一首挽诗:哀挽南方过去的光
        荣,更哀悼他姐姐若丝悲惨的命运以及他自身的悲欢离合。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6-06 19:29
        回复
          当然,这些挽歌唱得最精彩
          的,仍旧是他的压卷之作:《欲望号街车》。《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道里
          程碑,白兰芝.杜宝娃(Blanche Dubois)是威廉斯所创造最成功的人物。白兰芝生活在
          幻想与过去中,她在少女时期嫁给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诗人,她崇拜她的丈夫,她狂爱他。
          有一天她发觉诗人竟是个同性恋者,跟一个年纪较大的男人在做爱,她的爱情理想顿时
          幻灭,她的年轻丈夫也因此羞愧自杀。白兰芝满怀罪疚,开始自我放逐,过着放荡淫乱
          的生活,希望在别的男人身上,寻找爱的救赎,可是她最后一个机会也被她那野兽般的
          妹夫摧毁了。最后白兰芝精神崩溃,被送进疯人院去。在威廉斯的心目中,白兰芝这个
          迟暮美人可说是代表了美国没落的南方。此剧在罗马排演时,大导演维斯康堤对威廉斯
          说:白兰芝就是你。维斯康堤颇有见地,事实上白兰芝是威廉斯与他姊姊若丝合起来的
          画像。白兰芝具有若丝的神经质、敏感脆弱,但又有南方仕女的高贵,而她所患的灵与
          肉的分裂症却是威廉斯的,她对美与诗无穷的向往,在肉欲的堕落中挣扎寻找救赎,则
          完全是威廉斯本人的经验。威廉斯对白兰芝灌注了如许深厚的个人感情,难怪白兰芝从
          灵魂深处发出来求援的哀号是如此震撼人心。费雯丽在舞台及银幕上把白兰芝演活了,
          她演得那般入戏,最后真的精神崩溃,把自己当成了白兰芝。我看过不少人演白兰芝一
          角,最后一个是费•唐娜薇(Faye Dunaway), 她的演技很杰出,奈何费雯丽演得太精彩
          了,她是天才中的天才,除了她,我无法接受别人扮演白兰芝。威廉斯其他几个剧中人
          物也有若丝的影子,如《夏日烟云》中的爱尔玛;甚至他晚期的作品,若丝也一再出现,
          他的《呐喊》中两兄妹的悲剧,又完全是他与若丝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威廉斯无法
          挽救他姐姐的悲剧,大概只有在他的剧中,他才能使他的姐姐复活、不朽。威廉斯照顾
          若丝无微不至,无论多忙,他总设法抽空到纽约疗养院去探望若丝,带她出去吃饭看戏,
          甚至在他得奖的庆功宴上,他也携带若丝出席,大概他要他姐姐也分享他的荣耀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06-06 19:30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6-06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