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
2014三本英语专业 专八,毕业后独自去非洲工程建筑公司驻外四年,2018年回国,七个月备考四川大学MBA,2019年成功上岸,区块链工作一年,随后自己“折腾”, 正准备和朋友一起涉足高考志愿咨询项。

01
2021三月底四月初,又是四川大学管理类联考MBA MPA MPACC MEM复试的时间。
虽然我是2018年12月参加了联考初试,2019年3月底参加了川大MBA的复试,但我感觉每年都在和备考川大的学弟学妹们重新经历一遍从初试到录取的整个过程。不同的是,曾经的“那些备考的酸甜苦辣”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02
2021年2月四川大学MBA初试成绩出来后,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和我聊起她想考MBA,可是,30岁+的年龄、一岁多的宝宝、多年未学习的胆怯等让她始终下不了决心。我们聊了很久,最终她说了一句:其实,我纠结的是不知道值不值得,没想清楚为什么而读。
“读MA值不值得”?我在19年写过一篇文章四川大学MBA帮助我从工程行业跳进区块链。非全日制MBA不值得吗?现在我的回答一样,值得。读了一年后,感受更加深刻,只是今天我想谈谈我为什么要读MBA,也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吧。


03
为什么要读MBA?
2019年上岸川大之后,我一直在分享自己的备考经历,参加了川大商学院组织的“四川大学MBA备考经验分享会”和第三届MBA/EMBA/MEM项目联展招生政策发布会(成都站),同时也把备考经验成文发表在“走遍世界常有非洲”公众号上2019级四川大学MBA复试经验分享 - 回忆版。
随后一些同学找到了我,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同样的问题反复被问到,因此我拉了一个川大MBA MPA的备考群,从2019年30几个人到2021年297个人,我看了很多同学顺利上岸,也见证了一些心酸妥协的故事,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我都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才想帮助他们做点什么。
群里200多个人,也许在川大商学院同一间教室上课,我们也不一定相识。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我们有过深入沟通。我发现我们很相似,把读MBA当成了缓解焦虑的解药。当然,我也不例外。
为什么要去读MBA?于我而言,是因为非洲驻外四年回国后,人脉断层职业断层,回国发展失去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想通过读MBA去给自己的未来铺一条路,同时也是为了圆自己的川大梦。
也许你会想,有国外工作经验,在成都应该不难找工作。说实话,在2018年回国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再怎么不济,也是在非洲待过四年,工程项目全方位锻炼出来的能力,怎么着也能在成都有立足之地吧。但其实,真不是这样。


我在回国的前两个月,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经过半个月的了解,让我非常的崩溃。
工资太低,薪资7K以上的工作都不那么容易找到,也许是因为我不会选岗位,结果就是看得起我的公司我嫌弃工资低,我看得上的岗位公司看不上我。
并不是因为我们眼高手低,而是刚毕业就去非洲,起薪也是8K,吃喝拉撒住都不花钱,要是自己节俭一点,每个月拿到手8K那绝对没问题。虽然这工资在很多人一点都不高,甚至很多985/211毕业的同学在国内起薪都比这高,但是,我们的起点不同,能力不同,背景不同,也没啥可比性。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孤注一掷去非洲的勇气,要不然,以我当时的能力和条件,每个月拿到3/4千就不错了。所以我挺知足。
多次投递简历没有回复。时间一长,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技术,没能力,也没有兴趣特长,那种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又回来了,好像是自己在弥补当初的课一样,14年国内找不到工作选择去了非洲,18年回来,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没什么进步。
不适应国内工作环境。好不容易面试通过一个岗位,和HR电话沟通了一下,想想每天都是重复的繁琐的事情,早上一个小时挤公交或者地铁去上班打卡,下午一个小时公交地铁再回去,每天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上下班通勤上,而之前,下午2点上班,1:55午睡起床去打卡都来得及,这种变化也有些让人抓狂。
如果去做着一份不讨厌也不喜欢的的工作,工资也并不那么如意,那么在非洲经历的这4年意味着什么呢?那时候,每天都是迷茫和焦虑,甚至都不敢回国了,觉得回国会混不下去;但又想,28岁的年龄回国了应该也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折腾,也许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就这样,“回炉重造”圆梦川大的念头又蹦了出来,种子一旦发芽就成了参天大树,成了必做的事情,考川大MBA就如同当初去非洲一样,成了我的一种执念,换句话说,是我把它们当成了改变未来的救命稻草。

可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川大MBA,我也不知道读完MBA以后,我的未来如何?到底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没有职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亦或是它是否能不能让我升职加薪或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切都是未知。2018年9月回到成都后,就那么义无反顾的开始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租房,花了2.8万报培训班,就这样开始按部就班的像本科考研一样早出晚归的学习备考......
所以,认真剖析之后,会发现读MBA是我在人生又一次迷茫时,为了寻找方向和缓解对未来的恐惧不安焦虑,转而做出的一种带有逃避意味的选择。从某种程度来讲,就好像是把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给延后了,至于读完MBA之后,我是否就能跳出这个怪圈,就得看读MBA这个过程我可以做什么,以及做到何种程度......
04
如今,一年半过去 了,如果你问我找到未来的方向了吗?读了MBA,你的改变和收获是什么?我得需要整理整理才能回答。
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如果有幸,想好自己为什么要去读MBA,为了拓展人脉打开圈子、升职加薪、成功转行、寻找创业合伙人、纯粹为了学历、寻找人生另一半......无论是什么,带着目的去读,也许真的是事半功倍,收获也远远大于投入;
那如果没有方向,MBA读着读着是否能够闯出不一样的一条路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还在寻找中。
如果,你有答案或者任何见解,期待我们有机会一起交流交流。

2014三本英语专业 专八,毕业后独自去非洲工程建筑公司驻外四年,2018年回国,七个月备考四川大学MBA,2019年成功上岸,区块链工作一年,随后自己“折腾”, 正准备和朋友一起涉足高考志愿咨询项。

01
2021三月底四月初,又是四川大学管理类联考MBA MPA MPACC MEM复试的时间。
虽然我是2018年12月参加了联考初试,2019年3月底参加了川大MBA的复试,但我感觉每年都在和备考川大的学弟学妹们重新经历一遍从初试到录取的整个过程。不同的是,曾经的“那些备考的酸甜苦辣”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02
2021年2月四川大学MBA初试成绩出来后,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打电话和我聊起她想考MBA,可是,30岁+的年龄、一岁多的宝宝、多年未学习的胆怯等让她始终下不了决心。我们聊了很久,最终她说了一句:其实,我纠结的是不知道值不值得,没想清楚为什么而读。
“读MA值不值得”?我在19年写过一篇文章四川大学MBA帮助我从工程行业跳进区块链。非全日制MBA不值得吗?现在我的回答一样,值得。读了一年后,感受更加深刻,只是今天我想谈谈我为什么要读MBA,也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吧。


03
为什么要读MBA?
2019年上岸川大之后,我一直在分享自己的备考经历,参加了川大商学院组织的“四川大学MBA备考经验分享会”和第三届MBA/EMBA/MEM项目联展招生政策发布会(成都站),同时也把备考经验成文发表在“走遍世界常有非洲”公众号上2019级四川大学MBA复试经验分享 - 回忆版。
随后一些同学找到了我,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同样的问题反复被问到,因此我拉了一个川大MBA MPA的备考群,从2019年30几个人到2021年297个人,我看了很多同学顺利上岸,也见证了一些心酸妥协的故事,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我都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才想帮助他们做点什么。
群里200多个人,也许在川大商学院同一间教室上课,我们也不一定相识。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我们有过深入沟通。我发现我们很相似,把读MBA当成了缓解焦虑的解药。当然,我也不例外。
为什么要去读MBA?于我而言,是因为非洲驻外四年回国后,人脉断层职业断层,回国发展失去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想通过读MBA去给自己的未来铺一条路,同时也是为了圆自己的川大梦。
也许你会想,有国外工作经验,在成都应该不难找工作。说实话,在2018年回国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再怎么不济,也是在非洲待过四年,工程项目全方位锻炼出来的能力,怎么着也能在成都有立足之地吧。但其实,真不是这样。


我在回国的前两个月,就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经过半个月的了解,让我非常的崩溃。
工资太低,薪资7K以上的工作都不那么容易找到,也许是因为我不会选岗位,结果就是看得起我的公司我嫌弃工资低,我看得上的岗位公司看不上我。
并不是因为我们眼高手低,而是刚毕业就去非洲,起薪也是8K,吃喝拉撒住都不花钱,要是自己节俭一点,每个月拿到手8K那绝对没问题。虽然这工资在很多人一点都不高,甚至很多985/211毕业的同学在国内起薪都比这高,但是,我们的起点不同,能力不同,背景不同,也没啥可比性。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孤注一掷去非洲的勇气,要不然,以我当时的能力和条件,每个月拿到3/4千就不错了。所以我挺知足。
多次投递简历没有回复。时间一长,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技术,没能力,也没有兴趣特长,那种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又回来了,好像是自己在弥补当初的课一样,14年国内找不到工作选择去了非洲,18年回来,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没什么进步。
不适应国内工作环境。好不容易面试通过一个岗位,和HR电话沟通了一下,想想每天都是重复的繁琐的事情,早上一个小时挤公交或者地铁去上班打卡,下午一个小时公交地铁再回去,每天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上下班通勤上,而之前,下午2点上班,1:55午睡起床去打卡都来得及,这种变化也有些让人抓狂。
如果去做着一份不讨厌也不喜欢的的工作,工资也并不那么如意,那么在非洲经历的这4年意味着什么呢?那时候,每天都是迷茫和焦虑,甚至都不敢回国了,觉得回国会混不下去;但又想,28岁的年龄回国了应该也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折腾,也许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就这样,“回炉重造”圆梦川大的念头又蹦了出来,种子一旦发芽就成了参天大树,成了必做的事情,考川大MBA就如同当初去非洲一样,成了我的一种执念,换句话说,是我把它们当成了改变未来的救命稻草。

可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川大MBA,我也不知道读完MBA以后,我的未来如何?到底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没有职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亦或是它是否能不能让我升职加薪或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切都是未知。2018年9月回到成都后,就那么义无反顾的开始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租房,花了2.8万报培训班,就这样开始按部就班的像本科考研一样早出晚归的学习备考......
所以,认真剖析之后,会发现读MBA是我在人生又一次迷茫时,为了寻找方向和缓解对未来的恐惧不安焦虑,转而做出的一种带有逃避意味的选择。从某种程度来讲,就好像是把当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给延后了,至于读完MBA之后,我是否就能跳出这个怪圈,就得看读MBA这个过程我可以做什么,以及做到何种程度......
04
如今,一年半过去 了,如果你问我找到未来的方向了吗?读了MBA,你的改变和收获是什么?我得需要整理整理才能回答。
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如果有幸,想好自己为什么要去读MBA,为了拓展人脉打开圈子、升职加薪、成功转行、寻找创业合伙人、纯粹为了学历、寻找人生另一半......无论是什么,带着目的去读,也许真的是事半功倍,收获也远远大于投入;
那如果没有方向,MBA读着读着是否能够闯出不一样的一条路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还在寻找中。
如果,你有答案或者任何见解,期待我们有机会一起交流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