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客观实在”的概念从何而来? 汤马斯.内格尔认为我们是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从而产生了“客观实在”这个概念的: 1. 首先,意识到(或者说接受这样一个假定)我的感知源于我所受到的各种作用,是这些作用对我产生的效果:Realize (or postulate) that my perceptions are due to the actions of things upon me, though their effect on me. 2. 其次,意识到(或者假设),那些对我产生作用的性质也会对其他物体产生作用。这些性质就算不产生任何作用也可以存在。:Realize (or postulate) the same property that caused actions upon me can also lead to actions on other things, they can exist without causing any actions at all 3. 最后,意识到(或者假设)有某种“真实本质”,并认为它是独立于视角之外的概念。 Form the conception of a “true nature” that must be independent of any perspectives. 内格尔把这称为 “the view from nowhere” (本然的观点)。这种“真实本质”代表了未经人类思想扭曲失真的客观真实的世界。 一般认为物理理论应尽可能精确地描述这种客观真实。
二. 视角是基础 视角基础思维承认前两个假设但拒绝第三个。第一步意识到自己在从一个特定视角观察世界。第二步意识到我的视角并不特殊,其他人和物也可以有各自的视角,以它们的视角观察思考同样合理。分歧在于其不认为我们能够脱离视角而对所谓“真实本质”进行直接思考。 接受前两步意味着对世界的描述可以立足于任意视角,而描述的根据是视角中心受到的作用(actions upon the perspective center),对外界的理解都是基于这些作用所带信息的推断。正确的理论应该试图找出精确的推断方法,而不是直接去描述最后一步所假设的、独立于任何视角之外的“真实本质”。这也意味着物理学的根本研究对象应是“作用”而非“物体”。一个理论的客观性体现在推断方法对多种视角的普适性:好的理论可以应用于尽可能广泛的视角。若接受最后一个假设,理论的客观性则直接体现在对世界“真实本质”的忠实呈现。 (“视角中心”仅是一个叙述工具:比如以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视角思考,那么视角中心就是在景阳冈打虎时的武松。)